复原 纸纹 护眼

小儿腹泻

一、定 义

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病 因

1.易感因素

①消化系统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时,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②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胃肠道及胃内酸度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

③人工喂养者:由于不能从母乳中得到某些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

2.感染因素

①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其以病毒、细菌为多见。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小儿腹泻最为常见,其次是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至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和弯曲菌等。真菌和寄生虫也可引起急慢性肠炎。

②肠道外感染: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使消化功能紊乱,故当患中耳炎、肺炎、上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可伴有腹泻。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有时可同时感染肠道。

3.非感染因素:当喂养的时间、食物的性质、量及气候突然改变均可引起腹泻。

三、表 现

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病症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证。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居多。年龄愈小,越易迁延不愈,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来说,危害很大。临床、现代医学认为腹泻的发生与感染、饮食、免疫等因素有关。

四、辨证分型:

1.伤食泻症状:大便稀薄而臭,脘腹胀满,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不思饮食,喛气酸臭,舌苔腻,脉滑。

2.风寒泻症状:泄泻清稀,便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可有发热形寒,舌苔薄白,脉浮。

3.湿热泻症状:腹痛即泻,大便色黄绿,气味秽臭,夹有黏液,肛门灼热,发热烦渴,小便短少,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数。

4.脾虚泻症状:大便稀薄,水谷不化,不思乳食,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软。

5.脾肾阳虚泻症状:久泻不止,粪便清稀,完谷不化,小便清长,面露睛,精神萎软,形寒肢冷,舌胖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五、治疗方法

刮痧疗法

取穴:大肠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内庭穴。用补法轻刮以上部位各经穴处3分钟左右。(图44-1)

小儿腹泻

图44-1

拔罐疗法

取穴:天枢、内关、中脘、命门、大椎、肺俞、脾俞、关元。采用单罐或水罐吸拔,均留罐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图44-2)

小儿腹泻

图44-2

体穴松筋疗法

取穴:腹、脐、七节骨、龟尾、大肠、足三里。

操作:

1.患儿仰卧于治疗床上,医者坐于患儿右侧,以一手在患儿的脐部及脐以下的部位做掌摩法,约5分钟;10~30次;按揉双侧足三里,每侧1~2分钟。(图44-3)

小儿腹泻

图44-3

2.患儿俯卧于治疗床上,若患儿月龄较小者,可嘱家长将患儿背朝医者抱起,医者以一手指罗纹面在患儿龟尾穴上做揉法,约500次;在患儿的七节骨穴处做推法,自尾骨端推向顶端,约200次;捏脊5~7遍。(图44-4)

小儿腹泻

图44-4

足部按摩

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小肠、胃、横结肠、升结肠、十二指肠、肝、胆。(图44-5)

操作:

取腹腔神经丛、小肠、胃、横结肠、升结肠、十二指肠、肝、胆反射区进行重点刺激。用拇指点按30~40次,按揉1分钟左右,以酸胀或微微疼痛为度。

小儿腹泻

图44-5

手部按摩

反射区:脾、胃、大肠、小肠。(图44-6)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在施术部位上均匀涂抹少量按摩介质。术者一手托住患者手部,一手施以手法。

2.首先按摩整个手部,使其完全放松并产生热感。

3.在脾、胃、大肠、小肠反射区施以按揉法,频率为每分钟100~200次,按揉3~5分钟,然后再用点按法,点按2~3分钟,手法柔和渗透,用力由轻到重。

小偏方

处方一:

仙人掌根30克,葱白12克,艾叶20克,生姜6克,鸡蛋清适量。将药物捣烂,调拌鸡蛋清,外敷贴患儿肚脐处。此方适于小儿感受外邪腹泻。

处方二:

山药12克,车前子20克,红枣10克,苹果1个。水煎服,1日数次。此方适于小儿脾胃虚弱腹泻。

处方三:

山药100克,莲肉100克,麦芽50克,茯苓50克,大米500克,白糖100克。共磨成细粉加水煮成糊状,加白糖后,适量服用。此方适于小儿肠胃机能紊乱而致腹泻。

小儿腹泻

图44-6

处方四:

白果仁2个,鸡蛋1个。将白果仁晒干研末,鸡蛋用钉子在上端扎一小孔,将白果仁装入鸡蛋,然后将鸡蛋竖在烤架上微火烤至熟,去皮可食。此方适于小儿消化不良而致腹泻。

六、预防与调养

1.调整饮食:腹泻患儿存在着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的目的。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4~6小时(母乳喂养者除外),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

2.臀部护理:选用柔软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