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前:高僧法显的“一带一路”

繁体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点击阅读《佛国记》

那是大约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12年5月的一天,印度洋北部海域掀起一场飓风骤雨,并很快让一条满载客商、货物的帆船处于风雨飘摇之中。200多名船客之中,有一位年过七旬的中国僧人。颠簸的船仓里,他紧紧地守护着身后的木箱子,其中盛放着一卷卷佛经。他十分担心这些经卷的安全,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

「愿尊敬的神灵保佑大海归流,让我能平安回到中土故里!」

这位僧人法号法显。东汉之后,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动荡时代。此时,佛教进入了本土化发展阶段,中原广大地区开始出现佛学修为颇高的僧人。不过,多数僧人,包括当时的众多名僧一生都没有离开中土。

|西晋时期的北方各族,图源:zh.wikipedia|

那个动荡的暗夜里,法显成为一位不畏险途的先驱。他带着笃定的信仰,从长安出发,历经河西走廊的漫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干热、帕米尔高原的高寒、印度河的汹涌,毅然徒步走向佛国天竺……

听起来更像唐僧取经之路?没错,只不过主角是晋僧——不,在那个乱世,他的“国籍”甚至无法准确描述。出生时,他是“后赵人”,随后他家乡先后被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北魏统治。他深造的长安,先后是前秦、后秦的都城,西行路上先后跨后秦、西秦、南凉、后凉、北凉、西凉等国。

他归国后先是生活在东晋,后经历了刘裕上台,变成了刘宋治下的居民。

瘟疫中的少年沙弥

大约公元337年(注:法显生平,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看法,故本文在时间段前加上了“约”或“大约”)的山西地区,中国北方处在十六国时期,统治那里的是后赵国。在平阳郡武阳县,今长治市襄垣县境内,当地一户龚姓农夫家里诞下一个男孩,这是家中出生的第四个孩子,他的三个哥哥都不幸因病夭折。父母非常担心这个孩子的未来,于是在其三岁时到庙里剃度做了沙弥。

他的父母一定没想到,这一年,这个三岁的孩子的佛缘刚刚开始

|佛教传播示意图 作者:Walter Grassroot |

十六国时期,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已经传入中国有3个世纪。乱世之中的人们,亟需精神慰藉,佛教等宗教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传播高峰。

|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佛像|

法显的故乡山西,那时就有很多寺院。少年法显成为沙弥后,得了重病,进入寺庙后神奇地好转,并最终痊愈。父母认为,是神佛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于是就让他继续呆在寺庙。十多岁的时候,法显先后失去双亲。

细细探究,我们会发现:法显的故乡在那个乱世,应该经历了长久的瘟疫。战乱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会对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战火与瘟疫,常常相伴相生。

|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争图|图源:傅乐成 主编、邹纪万 著《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

公元4世纪的中国北方,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命途多舛。山西在当时是全国战祸最频繁的区域,遍野的尸体无人掩埋,很容易滋生细菌,其他动物接触之后会作为媒介传播疾病。法显的三个哥哥夭折,很可能死于交叉感染。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免疫力远胜婴儿,但不幸的是,数年之后也染病离开人世。

法显三岁进入环境幽僻、的寺庙,山中的水源在上游,几乎没有污染。这个幸运的孩子,在远离尘世的寺庙成长,相当于是在染上瘟疫之前进行了及时的「隔离」。躲过瘟疫后的法显,逐渐健康成长起来。

正是这次不经意的「隔离」,为佛教领域贡献了一位大德高僧,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位伟大的旅行家、探险家。

大器晚成的长安高僧

法显17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354年,后赵王朝覆灭,他的家乡变成了前秦的地盘。已经在泉下很久的双亲可能也想不到,因为病灾进入佛门的儿子,在家乡寺庙里竟然呆了近五十年。

这半个世纪里,他的家乡先后经历了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北魏的统治。

50岁那年,法显才第一次走出家乡,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旅行——从此,他再也没有返回出生地。他沿着汾河谷地乘船进入黄河,转而沿渭河上溯,来到了当时的佛教圣地长安。在这里,他居留十余年,遍访大德高僧。

|图源:Japanese Wikipedia by ja:User:俊武.|

在长安的岁月,法显从一个虔诚的比丘进阶为博学的高僧。此时,他已经年过六旬。显然,他这是一位大器晚成者。南朝齐、梁时期僧佑所著的佛教著作《出三藏记集》(又称《僧佑录》)评价他「志行明敏,仪轨整肃」意思是,志向坚定、智慧聪颖、严守仪礼。

|年轻时的法显 图源:纪录片《佛国记》|

随着佛法的精进,法显与很多同仁都佛教发展中的瓶颈:汉传佛教已经开枝散叶,信徒初具规模,但指导他们的佛经戒律,却未成系统,汉译经卷常常因为翻译错误而曲解原意。信徒人数越增多,这种混乱状况就越突出。

|天水麦积山石窟中的佛像,作者:Farm|

这一问题困扰着包括法显在内的高僧们。如何寻找完整、准确的佛法戒律?他萌发一个梦想:到佛教的诞生地去寻找。

徒步旅行的六旬老人

年届65岁的法显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进入西域,然后跨越茫茫雪山,进入佛教发源地天竺,到那里寻找解答困惑的答案。

130多年前,三国时期,一位叫朱士行的僧侣也有这样的梦想。因为种种因素,朱士行到达今新疆和田时,没能继续前行。

|尸毗王割肉救鸽,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壁画|

出发时法显丝毫没有犹豫,跟随他一起出发的还有另外十位僧人。这一走,直到圆寂那天,长达23年间,他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长安当时是后秦都城。昔日同为汉朝疆域的广大北方地区,已经分裂为数个政权。西出关中盆地进入甘肃后,法显先后经过后秦、西秦、南凉、后凉、北凉、西凉。这些分裂政权从上到下都笃信佛教,所以法显所到之处,都能得到当地僧俗的热情接待。

|后凉-北凉时期的《燕居行乐图》|

最大的挑战,是一路上经历的各种恶劣环境。

2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