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相处的基本顺序:不要搞反了,否则关系早晚破裂

繁体

波兰作家莱蒙特说:

“一切事物都是有顺序的,如果没有顺序,那就会出错。

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先设计后雕琢;

一幅好的山水画,需要先勾勒后填墨。”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样也讲究一定的序位。

如果社交的顺序搞反了,就会产生很多麻烦,甚至导致关系破裂。

在这世上,无论与谁相处,都不能乱了顺序。

01

先了解,再交心

马未都曾在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女生,刚参加工作就认识了一位大姐,对她照顾有加。

她自然也对大姐深信不疑,无话不说。

自己的恋爱史,曾经的糗事,甚至对同事、领导的看法,她都告诉了大姐。

到了年底职位评优时,两人有了竞争关系,她昔日的话语自然成了对方攻击她的武器。

古语有言:

“世间海水知深浅,唯有人心难忖量。”

与人初相识,话只说三分,不可全抛一片心。

你内心的伤痕,到了别人那里或许成了饭后的谈资;

你无心的言论,日后或许就成为别人攻击你的证据。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先了解其为人,再考虑话说几分。

始终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才能不辜负他人,亦不伤害自己。

02

先倾听,再表达

孩童问:

“为何寺院里佛像的耳朵都很大,嘴巴却很小?”

智者答:

“因为佛家人懂得,倾听比表达更为重要。”

细品确实如此。

很多时候,你说得越多,别人越听不进去,甚至越反感。

但当你给到别人更多时间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时,你就已经获得了别人的好感。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讲过一个故事。

节目组要采访一个老人,但老人很难缠,一直不肯配合采访。

蔡康永来到老人家中,没有提采访的事情,也没有说节目组的要求。

只是陪老人聊聊天,听老人讲自己的光辉历史。

说刻骨铭心的往事时,他身体前倾,目光和煦,时刻关注老人的眼神。

随着老人的情感冲浪而起伏,老人高兴,他报以微笑,老人悲哀,他垂下眼帘,老人久久沉默,他也缄口不语……

老人话说完,蔡康永才提及采访的事情。

没想到一向固执的老人,立刻就同意了拍摄。

有一句话说:

“只有很好地倾听别人的,才能更好地说出自己的。”

如果你有求于人,那就先学会倾听。

这个过程,会迅速拉近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一旦别人觉得跟你相处很舒服,许多事情,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

03

先升值,再混圈

作家连岳讲过一个观点:

“社交最后都得回归个人价值。”

但很多人看不透这点。

他们苦心经营各种关系,最后有事相求别人时却吃到了许多闭门羹。

所以,在你的价值未建立之前,不要浪费精力在圈子上。

若自身没有交换价值,一切社交都是无效的。

沈从文年轻时报考燕京大学未被录取,又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

他很想和那些文艺青年拉近关系,经常以朋友的事为先。

对别人的要求有求必应,聚会活动也是随叫随到。

可当他迟迟拿不出像样的作品,落魄到没钱吃饭时,奚落他的,也正是他费心取悦的那些人。

后来他的文章终于在《晨报》上刊发,得到徐志摩的赏识。

徐志摩又将他举荐给胡适,他得以被推荐去当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讲师。

随着名气变大,沈从文也慢慢结交到了很多文坛上的重量级朋友。

我们常说的人脉,其实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利益交换,你有本事为别人撑伞遮雨,别人自会为你铺路架桥。

正确的交友逻辑,是先升值自己,再吸引人脉。

人脉如网,只有把自己修炼强大了,网才能越织越广,越织越牢。

04

先筛选,再靠近

财经作家何宇在北京工作时,经朋友介绍,他结识了一位同校学弟。

了解到学弟没有工作,还内推他到自己上班的地方工作。

可入职后,学弟热衷社交,工作整日摸鱼。

何宇多次劝他上进,学弟却不以为意,仍旧我行我素。

眼看学弟不能完成考核,何宇还特地留在公司帮他,回头一看,学弟却在偷偷打游戏。

最终,学弟还是被公司辞退,领导也对何宇多有怨言。

几年后,何宇在北京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那位学弟想到他的公司上班。

何宇想到之前对他的“无效改造”,二话不说就拒绝了。

查理·芒格说:

“人们常常埋怨对方不肯变好,却很少反思自己挑人的眼光不行。”

有些人你一开始选错了,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让他变成对的人。

与其费力改变,不如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筛选规则。

把合适的人从人群中筛选出来,远胜于把不合适的人改造好。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关系一旦颠倒或错乱,生活就会失序,烦恼与问题也就接踵而来。

遵循这几个人际相处的基本顺序,你能经营好舒适自在的关系。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2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