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北门外 繁体
一,伊犁之殇(上)
1
伊犁河谷,泛指准噶尔盆地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从阿尔泰山南麓到天山北麓的广大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腹地。大约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河西走廊东部的乌孙人和河西走廊西部的大月氏人发生战争,大月氏人战败逃亡,迁徙到伊犁河谷。几十年后,乌孙人在匈奴的支持下,怀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向西追击。大月氏人再度迁徙,翻越天山和帕米尔高原,进入费尔干纳盆地,创立了后来的贵霜王朝。乌孙人也不再愿意离开这块水草丰茂的游牧天堂,伊犁河谷从此成为乌孙人的领地,他们是今天哈萨克人的先祖。
1678年,游牧于伊犁河谷的卫拉特蒙古发生暴乱,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取得卫拉特部落的盟主权,自称汗王,建立准噶尔汗国,定都伊犁。1755年,清朝平定准噶尔,新疆回归祖国。1762年,清朝在伊犁设置“总管伊犁等处将军”,史称“伊犁将军”,驻地伊犁惠远城。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伊犁一直是统管新疆事务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平行于中国康熙王朝的时代,是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时代。两位地缘政治的超级战略家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可能是老天爷为未来世界布下的棋局。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这头毛熊进入青春期,在亚欧大陆展开疯狂的土地掠夺,向东进入中国东北的乌苏里江流域,向西逼近欧洲的黑海出海口。而同时期的中国,在康、雍、乾三代皇帝的辛苦经营下,收复了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完成了对云贵川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版图面积焕然一新,地缘格局浑然天成。
清朝政府具有游牧民族身上的天然野性,他们挣脱了农耕文明对国家战略定位的长期束缚,从农耕生活区走出来,将边疆藩属地区收归中央政权,最终完成祖国统一。但在文化传统上,清政府又完整继承了中国儒家思想,领土意识仍然保守,不侵略,不占领,不封分。从清朝中期开始,领土趋于守成。但同时期的欧洲,是世界殖民主义的高峰期,是沙俄扩张的快速期。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通过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政治势力逼近中国西南部的西藏地区;沙俄通过侵略扩张,统治面积直接逼近中国西部的新疆地区。
十九世纪的一百年,是人类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水岭。从汉唐到到清朝中前期,无论怎么分分合合,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事务都是我们的家事。大一统政权时期多管一管,有能力的时候多管一管。搞分裂不要紧,日子过平稳了再拿回来。那时候的中国,是地球上最大的强权国家,外部势力影响不了我们的领土主权。但从十九世纪开始,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欧洲、沙俄和日本等各种势力逼近到我们的家门口,他们不但要干预我们的家事,还要抢夺我们的地盘。
这是新疆历史上最黑暗、最凶险的一百年。做为中国的西部门户,伊犁进入至暗时刻,一百年动荡历史,人世间恍若地狱。一辈又一辈人的鲜血流入伊犁河,白骨如山,呜咽而泣!
2
1851年8月,清政府和俄国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根据章程,俄罗斯商人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地区贸易免税;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地区设立领事,有领事裁判权,俄国商人和侨民的行政、司法事务由俄国领事管理;俄国商人可以在伊塔地地区长期居留,俄国侨民可以在伊塔地区建造房屋,等等。
1862年,西北回乱爆发,沙俄趁机逼迫,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我国西部地区共44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4年,西北陕甘地区爆发大规模回民暴乱,新疆库车回民秘密相应,引爆了新疆暴乱的导火索。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库车、喀什、乌什、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区相继暴乱,新疆全面沦陷。1866年,伊犁暴乱分子成立所谓的“伊犁塔兰奇苏丹汗国”。
今天绝大多数的历史著作,把同治回乱时期的伊犁暴乱分子称为“阿古柏反动势力”,企图掩饰民族分裂势力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连“阿古柏分裂势力”这样较为准确的定性都不敢使用。新疆同治回乱多点爆发,每个爆发点都是一个独立的分裂组织,回族在乌鲁木齐称王,维族在南疆地区称汗,塔兰奇人在伊犁地区号称“苏丹”。他们并没有统一组织,为了争夺权力和地盘,相互之间打的你死我活。
这也是新疆历次暴乱的规律和结果:先是小规模聚集,攻击官府,屠杀满汉官吏。然后开始争夺权力,内部互殴。然后开始抢夺地盘,暴徒团伙相互残杀,多数死难者都死于他们自己人的刀下。只要清朝政府的平叛大军入场,他们立刻作鸟兽散,扔下一堆尸体和白骨,往境外出逃。
阿古柏只是各派分裂势力中破坏性最强、名气最大的一个头目而已。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今天的历史叙述把一群人干下的坏事全部记到他一个人的头上,把历史和成一团稀泥。伊犁暴乱和阿古柏无关,阿古柏在乌鲁木齐只停留了半个月左右时间,便仓慌南逃。他的势力从头到尾都没有往西越过玛纳斯河。
伊犁九城全面沦陷后,伊犁将军明绪自杀殉国,前任伊犁将军常清被俘就义,满、汉、蒙各营官兵全部战死,锡伯营、索伦营两千多清军投降叛军,满汉百姓和商人惨遭屠戮。“伊犁贼陷惠远城,明绪阖门殉,兵民死者数万。前将军常清被掳,旋死。惟拱宸坚守四月,粮尽而陷,兵民被屠”。
俄罗斯商民在伊犁暴乱中的受损情况没有官方记载。但在滔天洪水的裹挟下,没有一处房屋不淋雨。俄罗斯商民不可避免遭受损失,给沙俄占领伊犁提供了借口。
1871年5月15日,沙俄以“保护侨民”的名义,出兵伊犁。1871年7月14日,沙俄军队占领宁远城,“伊犁塔兰奇苏丹汗国”宣告灭亡。伊犁人民奋起反抗的故事没必要讲,都污水里爬出来的蛤蟆。沙俄占领伊犁,将伊犁划分为宁远、博罗布尔葛苏、海努克、绥定四个行政区,划归土耳其斯坦总督区属下的七河州管辖。
伊犁暴乱后,从巴里坤、乌里雅苏台、塔尔巴哈台三个方向到伊犁的各路驿站全部中断,清政府在事发两个多月后才得到沙俄占领伊犁的消息。清政府对沙俄公然入侵我国领土非常震惊,照会沙俄政府,提出强烈抗议。沙俄宣称,“只因回乱未靖,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服后,当即交还”。意思是,你们的地盘被人抢占了,你们管不了,我们帮你们代管。新疆回乱什么时候结束,伊犁什么时候交还给你们。
沙俄的外交回复,为后来清朝政府收复伊犁的留下了法理依据。
1872年5月,署理伊犁将军荣全抵达伊犁,与沙俄代表博戈斯拉夫斯基交涉,要求沙俄军队撤出伊犁。博戈斯拉夫斯基称,“在中国军队还不能保卫伊犁,不能防范阿古柏侵犯的时候,归还伊犁是不可能的”。
沙俄政府认为,在新疆已经被分裂势力完全割据的情况下,清朝政府恢复新疆政权已不可能。所以,他们以中国能否在新疆“恢复政权”做为交还伊犁的前提条件。同时期的英国,在对清政府统治能力的评估方面,也犯下了错误。他们同样认为,清朝政府已经无力收复新疆。为阻止沙俄势力控制新疆全境,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构成威胁,英国扶持阿古柏分裂势力,企图在南疆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在俄、印之间构建起一个战略缓冲地带。
3
1878年1月2日,清军收复和田,由同治回乱引发的新疆平叛战争全面结束。
清朝平叛大军开赴南疆的同时期,沙俄对土耳其发动战争。刘锦棠率领大军收复喀什、和田的同时期,斯科别列夫率领俄军围困了君士坦丁堡。
1878年1月31日,土耳其向沙俄求和,双方签订停战协议。1878年1月31日,土耳其与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圣斯特法诺条约》,同意土耳其统治下的塞尔维亚等地区自治,同意黑海海峡自由通航。
俄国在奥匈帝国取得的巨大战略利益,让欧洲老大自居的英国人坐不住了。英国、奥地利等国扬言要对俄国采取战争行动。在德国宰相俾斯麦协调下,欧洲主要国家、土耳其以及巴尔干各国的代表于1878年6月在柏林召开会议,修改《圣斯特法诺条约》,签署了新的《柏林条约》,英、法、俄、奥等欧洲列强共同瓜分了土耳其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大片土地。
根据《柏林条约》,俄国只拿回了克里米亚战争丢掉的南比萨拉比亚,获得了高加索港口巴统,以及土耳其东北部的卡尔斯省,控制黑海出海口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根据俄罗斯一贯传统,每一次在西方遭遇失败,他们都要在东方找补回来。沙俄当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转身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从我国东北收割土地近一百万平方公里。这一次,沙俄在《柏林条约》中失利,豺狼的眼睛盯上了中国西部的伊犁地区,他们想赖着不还了。
4
俄国和英国显然不了解一个从五千年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强大民族在苦难中自我疗伤的精神力量。我们曾经是一盘散沙,我们曾经是东亚病夫,但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而不倒的隐秘,他们到今天都没有完全看懂。
对清政府的力量和决心判断,俄国和英国都错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收回伊犁。1878年7月20日,清政府派吏部右侍郞、署理盛京将军崇厚,赴俄国交涉收回伊犁事宜。
崇厚出使以前,李鸿章的二女婿、翰林院侍讲张佩纶上书清廷,对崇厚出使俄国表示反对。张佩纶在《大臣奉使宜策万全折》中说,“使臣议新疆,必先知新疆,自宜身历其地,体察形势,知己知彼,则刚柔操纵,数言可决。今航海而往,不睹边塞之实情,不悉帅臣之成算,胸无定见而遽蹈不测之地,将一味迁就乎?抑模棱持两端乎?事事迁就则不能,语语模棱则不可,不必许而许之则贻害,不必缓而故缓之则失机”。张佩纶说,“若贸然从事,一诺之后,便成铁铸,不慎于始,虽悔何追”?
张佩纶的意思,既然谈的是新疆问题,就应该派一个了解新疆、有新疆工作经历的人去,比如左宗棠。现在朝廷派了一个京官,还要坐船过去,连新疆都不经过一下,对新疆边防布署一无所知,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去了怎么谈?涉及到核心问题,不能和稀泥。人家威胁我们,不能就认怂。这条约一签订,就没有反悔的机会了。
张佩纶的反对,被总理衙门直接无视。崇厚乘船从上海出发,在法国马赛中转,到达圣彼得堡,受到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接见。俄国人给予崇厚高规格接待,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把这位镶黄旗出身的官二代伺候的灵魂出窍,三番五次给总理衙门发电报:
“外部允还伊犁,商办通商,分清边界,其商亏,并代收代守兵费,已允还给数目,尚未说明,彼尚无图利之心”。
“前信外交允还伊犁,商办交收清界章程,我允其通商,允还代收代守兵费,请代为面奏,并照会凯署使,嘱其电致外部,代在中国谢意,并将彼此允还大要,声明定章,交收迅速办理”。
俄国人的糖衣炮弹把清政府的总理衙门彻底打懵了。沙俄与中国每一次外交谈判恃强凌弱,索要无度,这一次怎么变成了一幅温情脉脉的样子?总理衙门感觉到哪里不对,把崇厚电报转给肃州的左宗棠,左宗棠回复,“此次崇厚全权出使,布策(沙俄公使)先以异词饰之,枝词惑之,复多方迫促以要之”。意思是,沙俄公使布策在给崇厚灌迷魂汤、摆龙门阵,谈到正题的时候他们才会下狠手。
果然,总理衙门收到崇厚寄来的中俄边境分界地图后发现,沙俄在绘制地图的时候做了手脚,“于西境、南境各画去地数百里,并伊犁通南八城之路隔断,致伊犁一隅三面皆为俄境,弹丸孤注,势难居守”。清政府授予崇厚的权力只在军费赔偿和通商两方面,并不包括土地分界,因为中俄边界线早在1864年签订的《勘分西北界约纪》中划分确定,且有双方代表会同勘界记录,不再此次的谈判议题内。总理衙门致电崇厚,“此万不可许之事”!
但是晚了,中俄分界地图于闰3月19日寄出,总理衙门收件日期是5月19日。收到总理衙门电报指示的时候,崇厚已经与俄方草拟完成《新议通商章程》到第十八款。
6月20日,经过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的《伊犁条约》初稿寄到总理衙门,主要内容为:
1,俄国交还伊犁,中国补偿俄方代管伊犁十年间各项费用五百万卢布,按照当时汇率,为白银二百八十万两。
2,俄国在嘉峪关、科布多、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库车各地设立领事。
3,俄国商人在蒙古和新疆境内贸易免税。
4,除恰克图入境,经张家口、通州、到天津这条通商路线外,增加尼布楚入境、到库伦的通商路线,增加科布多入境、经归化、张家口、到天津的通商路线,增加经嘉峪关、西安或汉中、到汉口通商路线。以上陆路贸易的进口税,降低三分之一。
5,将西河(霍尔果斯河)以西、丽山(伊犁山)以南、向东到底克斯河(特克斯河)地区,割让给俄国。割让面积相当于今天伊犁地区的十分之七。
如果按照俄国要求进行割让,从肖尔布拉克通往阿克苏乌什、从昭苏通往阿克苏温宿(夏特古道)、从那拉提通往焉耆的道路,全部为俄属地区,南北疆无法互通,伊犁将成为一座孤城。
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訢电报斥责崇厚,“霍尔果斯河西及伊犁山南之特克斯川,均归俄属;并塔城界址亦拟酌改,又于西境南境各划去地段不少,似此则伊犁已成弹丸孤注,控守弥难。况山南划去之地,内有通南八城要路两条,关系回疆全局,种种弊端,难于枚举。以此视之,收还伊犁与不收同,或尚不如不收之为愈”。奕訢的意思,按照这个条件,收回伊犁跟没收回一样,不还如不收回呢!
总理衙门急电崇厚,这个条约无论如何不能签字。但是,又晚了,以当时的通讯条件,电报也要周转好几天时间。1879年10月10日,清政府收到崇厚电报,他已经在条约上签字画押!这份史无前例的丧权辱国条约,史称《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未经总理衙门核准,擅自在条约上签字,原因是他在彼得堡收到家里寄来的书信,说他的妻子病危。他急吼吼的签完字,不等朝廷复命,就直接乘船回国了。
《里瓦几亚条约》让全世界大吃一惊,英、法、美、德列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美国外交史学家马士在他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里评论说:“这些条件只能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而绝不可能是两国普通交涉的结果所产生的”。
获得巨大胜利的俄国人自己心里也没底,全程参与谈判的沙俄外务部首席参赞热梅尼在给戈尔恰科夫的信里心虚地说:“条约还在送往北京的路上。不知中国政府对这个条约会有什么态度,不知道中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