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喜悦的日子。这个节日,在《三国演义》里是太平气象,在《西游记》里是铁锁星桥,在《水浒传》里是忠义交情,在《红楼梦》里是亲人团聚。元宵节的习俗传统,既存于合家团圆的家庭生活中,也存于繁华灯火的公共生活中,这便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所在。
「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大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之中唯有正月十五开放夜行。这天晚上,大街小巷、万民同欢,千门如昼、其乐融融。
《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就写道:今值元宵令节,不可不放灯火,以示太平气象。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
“金吾”是汉代维护京城治安的长官,“金吾不禁”象征着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玉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玉漏无催”蕴涵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能于群雄逐鹿中偏有闲笔描绘元宵佳景,甚妙。
《西游记》第九十一回,唐僧师徒在天竺国外郡的慈云寺打斋,寺中众僧殷勤劝留他们多住一二日,过了元宵再西去灵山。待到十五元宵正节,唐僧师徒与众僧进城,只见满城各色花灯,游人戏彩,箫鼓喧哗,笙歌不断。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
书中感叹,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比如,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正可谓,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
不到三更,忽然刮起大风,三个妖精抱起唐僧驾风而去。大圣从功曹使者那里得知,这些妖精自幼爱食灯油,年年正月半来收油,今年顺带摄走了圣僧。
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其中,“铁锁开”代指唐朝在正月十五晚上不再宵禁,民众可在街上夜行。这是非同寻常的民俗解放,难怪唐僧师徒也因贪欢灯明月皎而放松了警惕心。
「“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对宋江和花荣来说,他们的命运也在元宵节这天发生了重大转折。
这一天,宋江在看社火中遭人诬陷被捕,花荣为解救宋江而大闹清风寨。这一事件是宋江、花荣投奔梁山的导火索。
在《水浒传》中,宋江和花荣有着生死交情。花荣作为“虎臣儒将”,帮助宋江召集第一批好汉,为其梁山事业开创了良好局面;宋江也爱惜人才、信赖花荣,视其为“第一心腹”。
关于元宵节的描述,《水浒传》里有这样的记载:临近元宵节,清风寨镇上结彩悬花,模仿海岛仙山扎成的鳌山上,张挂着五七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表演着跳鲍老、踏竹马、舞傀儡等社火杂耍。“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社火队里,宋江被逗得哈哈大笑。刘知寨的老婆听得笑声,指认宋江是清风山的贼头。于是,刘知寨唤随从捉了宋江。花荣知道后直奔救人,不料也被擒拿。在押解至青州的路上,二人得到清风山好汉解救,从此与“旧生活”决裂。
在《红楼梦》中,元宵节的场景主要发生在家中。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写道: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大妆。大观园内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悄无一人咳嗽。
贾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在元宵节回家省亲。为了宣扬帝王的威仪,贾府上下日夜不闲,耗费巨资建造省亲别墅。至正月十五日,贾府按照程序化的省亲仪式迎接元妃。只见大观园内,各色风灯上下争辉,诸树系着绸绢为花,鼎焚百合之香缭绕……
在走完各种繁复礼节后,元春终于“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之。贾妃垂泪,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个人满心皆有许多话,俱说不出,只是呜咽对泣而已。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等,俱在旁垂泪无言。
元春本想行家礼以表自己对贾母的敬爱,贾母等反而向元春跪下制止。尽管元春已经回到家中,却依然无法直抒胸臆。与大观园内的珠宝乾坤相对,这幕场景令人唏嘘。
又有贾政隔帘问安,元春沮丧地向父亲抱怨“骨肉各方”。贾政含泪开导:“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
元春凭借贤孝才德晋封,达成了贾政夫妇望女成凤的夙愿。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人中龙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自当兢兢业业,不负如此大恩。元春自知厚望在身,只得回复父亲:“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
元宵节联结着历史与未来,在承载共同历史记忆的同时,凝结着国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习俗以“年”为周期的重复激活,使得平常生活中“边缘化”的情愫、节奏得以唤醒,让共有的爱恨情仇、价值理念得到弘扬与发展,凝聚集体共识,塑造生活传统。
(作者吴国梁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说起民国,不少人脑海里会浮出影视剧里的桥段:民国时代,风雨飘摇的上海滩,有灯红酒绿,也有名媛大师。多少英雄豪杰前赴后继,演绎了一出出江湖恩怨,故事令人荡气回肠。然...
- 对棚,又称“对台”、“卡戏”,是一种源自中国东北及南方部分地区的民间娱乐形式,在婚礼、丧葬、庙会等场合。有钱有势的人家会雇佣两个戏班或鼓乐队同时演出内容相同的戏剧...
- 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涵盖了打击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以及弹拨乐器四大类别。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索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其中,编钟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代表之一。编钟这...
- 一张图看懂手串不同颗数的寓意,建议收藏!
- 中国古代首饰大全:发饰:包括笄、簪、钗、步摇、钿、扁方、梳篦、华胜、抹额等,用于固定和装饰头发。耳饰:如耳环、耳坠等,用以装饰耳朵,材质多样,造型各异。颈饰:包括...
-
美国国防部与比尔盖茨制造了新冠病毒,专利号10130701,西方多国合作将艾滋病毒基因植入SARS以研制疫苗名义制造全球疫情
33级共济会大员,美国国父华盛顿列席共济会会议画像。比尔盖茨是美国第二大利益集团,医药综合体的代言人。奥巴马、盖茨和中情局对新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 人类需要巫术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历史、文化、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一、历史与文化背景原始信仰与崇拜在远古和上古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有限,他们倾向于相信超自...
- 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农业没啥科技含量,又土又落后,至于农历(阴历)这东西更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但如果抛开现代社会的大量高科技设备,不买上一本阴历的...
- 如今这春节,竟被人说成是靠一帮50、60后在苦苦支撑,他们成了最后一批认真过春节的人。这话听起来,既无奈又心酸。我不禁要问,究竟是谁,让春节变成了这般模样?是那些渐行...
-
中国农历新年,为什么不能翻译成Lunar New Year?
爆竹声中一岁除,Amid the crackle of firecrackers,the old year takes flight.春风送暖入屠苏。The spring breeze brings warmth,and Tusu wine brings del... - 文字是有能量的,且密度极高,甚至远超核爆。它是沉默的,却是震耳欲聋的;它是无色的,却是色彩斑斓的;它是简约的,却是气象万千的;它是渺小的,却是包罗万象的;它是朴素...
- 编者按: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使跻身于新民主革命时间不长的中国共产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创伤。陈独秀作为党的第一任最高领导人,不管其所奉行的路线政策是自觉...
-
一张“京都贵妇”照的流出,终究还是撕下了“名媛”最后的遮羞布
俗话说,先敬罗衣后敬人。当今社会,借助互联网的发达,已经让这句话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名媛”这个词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现如今,打开手机,更是随... -
1985年震惊全美的奇案,凶嫌设局骗过李昌钰,却被一个小女孩戳破
说起神探李昌钰,大家无一不说他的神。几乎是各类棘手的案件,经过他手之后,都会有些线索。甚至他能直接根据现场线索来推断凶手的基本样貌,这让他一度成为名侦探的代表人物... -
成语言简意丰,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增强修辞效果。要准确使用成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成语的含义。以下是从3万多条成语中整理出的三...
-
约翰·斯托克韦尔,一位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服务了十三年的资深官员,却在觉察到该机构不仅没有捍卫国家安全,反而对其造成潜在威胁后,毅然选择了离职。在最近的一次独...
- 孟氏面带泪痕,开场不恭对七太爷讲:“家主命薄,宏业未成中途撒手人寰,抛娇妻幼子窃享极乐。如今,当大事不容细细斟酌,公道自在人心,文...
-
揭开百年前“戊戌六君子”角色真相,被某些人包装成为其“沽名钓誉”的垫脚石
“戊戌六君子”,是指在1898年9月28日(戊戌年农历八月十三),因为“变法”失败,未经审判而被杀害六人。当日,朝廷下达杀害“六君子”之上谕,称:“康广仁、杨深秀、杨锐、... -
前段时间随口提了一句,很多小伙伴说对甲午战争的全局实在是了解不多,让博主展开讲一下,今天咱们把这个话题认真聊聊,争取彻底聊透。其实国内大厂对甲午战争一直都很重视,...
-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第14期 文/ 阚珂了解人大历史的人知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历史上举行过四次秘密会议。这里, 我先讲一个全国人大常委会历史上一项秘密会议议程的故...
- 平宋录,三卷,专门记载元朝平定南宋经过的史籍。记叙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南下临安及宋幼主被俘北迁事,颇有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