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的时候,唐高宗李治因为皇后王氏无子,逐渐冷落她而独宠萧淑妃。
王皇后企图联手武则天对付萧氏,想不到此举如同引狼入室。王皇后非但没有得到武则天的帮助,反而被武则天设计陷害,丢了皇后之位,萧淑妃也渐渐失宠。武则天生下女儿,王皇后来探视,武则天自己掐死刚刚出生的女儿,嫁祸王皇后。
《资治通鉴》记载:王皇后百口莫辩,被唐高宗李治废黜,与同时被废的萧淑妃被幽禁在“别院”,某一天,李治突然想念王氏和萧氏,于是就去探视,两人希望皇帝能有一天释放她们,并请求把幽禁的别院改称“回心院”,李治当时满口答应。
谁知这消息传到了武则天的宫内,武则天大怒,派人分别杖责王氏和萧氏各一百大板,斩断手足,丢入酒瓮里,还得意洋洋说:“令二妪骨醉!”
萧淑妃高声痛骂:“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旧唐书》的记载略有不同:“庶人良娣初囚,大骂曰:‘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武后怒,自是宫中不畜猫。”萧淑妃在刚被囚禁的时候大骂武则天,武则天大怒,自此严禁宫中养猫。
王、萧被处死后,武则天虽然如愿做了皇后,可是她常常大白天遇见看到王皇后、萧淑妃披头散发的模样,像是回来找她报仇,于是武则天派巫师来驱散幻影,没有效果,从此不敢居住在长安而迁居洛阳,“故多在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武则天做了皇帝的时候,早忘了当年萧淑妃“生生扼其喉”的诅咒,反而开始喜欢上了猫咪。《朝野佥载》记载:“则天时,调猫儿与鹦鹉同器食,命御史彭先觉监,遍示百官及天下考使。传看未遍,猫儿饥,遂咬杀鹦鹉以餐之,则天甚愧。武者国姓,殆不祥之征也。”
这段文字非常有趣:武则天在位时期,派人训练猫和鹦鹉在一个食器中吃食,那意思是让臣民瞧瞧,女主天下,没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在女皇的感化下,万物和谐,猫和鹦鹉可以和平相处。
武则天命御史彭先觉监督,京城百官和监中外官考使一个接一个参观。也许是彭先觉只顾夸夸其谈,为女皇歌功颂德,忘记派人给猫喂食,饥饿的猫就把鹦鹉当午餐吃掉了。武则天大为惭愧,认为猫吃了鹦鹉很不吉利,因为鹦鹉的“鹉”和国姓“武”谐音的缘故。《资治通鉴》也有类似的记载:“太后习猫,使与鹦鹉共处。出示百官,传观未遍,猫饥,搏鹦鹉食之,太后甚惭。”
武则天也许再度联想起萧淑妃的诅咒,于是再次下令禁止宫廷养猫,而以国姓“武”谐音的鹦鹉为宫廷第一宠物。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1842年,清政府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
- 请点击上方“聼風樓”,关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这是纽约邮报的报道,自焚美军的生前好友,于周二接受采访。下面是采访原文:这位朋友从十几岁起就认识布什内尔,他说自己原...
-
全世界最聪明的犹太人,竟然因为这三个原因,被西方厌恶了2000年。而犹太人在融入西方这一点上,也从未松懈过;如今他们已经完全接受西方的一切,但仍然得不到欧洲人的接纳。...
-
共产党人要执行比百姓更加严格的纪律——延安时期震惊全国的“黄克功案”
逼婚不成 举枪杀人1937年10月6日清晨,陕北公学忽然接到报告,称女学生刘茜彻夜未归,不知去了何处。得知此事,校方非常重视,四处派人寻找。不久,有群众在河边发现刘茜的尸... -
凭借着聚焦经济型SUV战略,长城汽车实现了从负债累累到千亿级规模的增长,其董事长魏建军也以坐拥约1300亿元资产实现人生逆袭。然而,近年来从自主第一跌至第十的成绩也让长城...
-
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阳谋”,明知是陷阱却不得不跳,千年来无人能解
“阳谋”和“阴谋”是相对的一种兵家策略,阴谋见不得光,阳谋施展得光明正大,敌人明知这是一个圈套,却只能一步步陷进去。下面为大家列举... -
大约在4600前有一场战争,让如今河北的涿鹿县名声大噪,相传作为华夏之祖的炎黄二帝与蚩尤在此展开了一场大战。根据史料记载,这是中华民族神话之中最原始的一场大战,战斗可...
- 一: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源远流长,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出现了中国哲学大师、道家宗师老子李耳。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
-
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没听过什么叫“水涌钵”。网上关于水涌钵的信息难觅踪迹,但是外国人却说,是你们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发明了水涌钵,而且还利用了物理上的驻波原理。说实话,...
-
来源:潮新闻 陈侃章诸暨西施祠庙历史悠久,名声远扬,那么这一古迹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呢?在秦汉就有到唐代文字记载关于西施祠庙殿宇相传秦汉就出现,但更直接的要查到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