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记事、文中插图和内容无关
笔者家传一柄古代折扇,作者佚名,无印章,其扇面工笔人物绘画以连环画形式展开。由于该文物的解读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知识面甚广,具体阅读顺序与描述内容至今未曾解开,但可以确定其内容涉及古代封建家庭礼教、神话传说故事内容范畴,且绘制技艺精准高超、故事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出创作者丰富的构思及表现力。为解开上述疑惑,笔者作为非中国画论专业人士,需要首先从绘画补证散考理论方法入手,初步形成一个研究绘画作品的方法思路。“美术史的个案研究,对书画家而言无非两大方面:一为作品研究,包括年代、地点、真伪、题材、风格、受者等等;另一为作者研究。”笔者自然将家传折扇的研究角度确定为作品研究方向了,即将从该折扇工艺、扇面绘画主题内容维度展开探究。
一、家传折扇基本情况
家父曾说家族祖籍江浙一带,清朝道光年间高祖父便随这位进京做大官的亲属一起携家眷从江浙搬到京城,高祖父便做了大官手下的小官。全家人当时在东城区南锣鼓巷胡同里有三进四合院落宅子。那么此折扇看来随当时家族成员自江浙产地来到京城,一代代流传至今,笔者已是第五代京城土著,可见此物传承至少两百年历史了。难得的是扇面绘画不论色彩还是内容都十分完整,无缺失脱落,矿物质颜色未变,画面内容勾勒线条清晰,特别是所有男女人物服饰、五官、发丝等细节都刻画精细,显得十分生动传神。只是扇面正背无提款印章,不知作者及受者为谁,也不知创作年代。不可否认,其扇骨也是制作工艺讲究,包含象牙装饰。
二、疑惑与分析
(一)分析创作时间
据史料记载,北宋太宗年间日本的一个僧人来到中国献宝,其中就包含了折扇。北宋时期折扇主要流行于中国上层贵族,到了明朝以后折扇得以大面积推广。对于折扇制作的方向,明成祖给了指导性建议,一是注重扇骨和扇面材质的选择,二是在扇面加以书画,这也是后来中国折扇发展的模板。于是,折扇渐渐流入民间。可见,折扇自明代开始注重书画结合及扇骨工艺制作的讲究性。特别是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江浙地区经济发达形成富裕市民阶层,当地成为折扇重要产地,其制作工艺及扇面画风也要符合达官贵人及中上层市民阶层审美要求。明清时期,折扇成为扇面书画的主要载体,因其具有实用性、工艺性和美术性多种特性,而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青睐,几乎所有的文人书画家都曾在扇面上作画。如果侧重从扇骨制作工艺角度看,可以大胆地猜想该折扇会不会是产自明中晚期?当然,笔者初步猜想觉得也可能产自清代盛世时期。但断定其创作年代需要证据,接下来不妨从绘画主题、具体内容细节及画风等角度做比较分析,结合明清扇面创作名家名作及家传扇面绘画的对比观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从画面中建筑、家具、服饰角度判断年代
扇面书画从形式上分有圆形的团扇和折式的折扇。随着文人画兴起,扇面书画逐渐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十分风雅的景色。相传徽宗喜欢在团扇上作画,创作花鸟、人物、草虫,扇面极为精细生动,成为宋代院体之代表。当然其团扇上的花鸟画风又与五代“黄家富贵”之花鸟院体画风有着一脉相承之关系。作为体现在当时团扇上的宋代院体工笔绘画风格,自然对后来的明清工笔折扇扇面绘画起到积极影响。
家传折扇需要从建筑、家具、服饰等角度分析以推断作者描绘的内容朝代社会。显然,扇面内容有表现江南的庭院门楼、院落、类似戏台的建筑,还有民居院落建筑里外房间。画面右边出现一门楼,更可能为院落二门。因为该门楼造型不同于北方留存的明清四合院门楼。门楼左右无门墩,上方无砖雕等装饰构件,门楼顶部瓦片并非明清北方四合院屋顶瓦片。门楼周围院落墙壁下方砖瓦建筑格局也与北方民居院落使用青砖层层堆砌不同。再观看扇面中心重点内容,亭子戏楼建筑,不同于今日遗存的明清江浙亭子四角翘起。该建筑顶部四角略翘起,中心为四方形一平面方砖,不论今日留存的各地亭子建筑还是明清绘画建筑中都未曾见过类似建筑特点。接着说说画面中的代表性家具即椅子和秀墩。先简要分析扇面中的座椅。笔者发现其造型简洁,样式与明代十七世纪黄花梨南官帽椅造型相近,主要区别是前者左右水平扶手下为两个弯曲支棍,后者左右扶手下为一根弯曲支棍。明代座椅造型简洁,清代座椅装饰更繁琐。因此基本可推断为明中晚期座椅。再说扇面中描绘的秀墩,应为瓷秀墩,明清瓷秀墩在官宦人家已经普及,故初步推断此作品描绘内容为明末左右比较适宜。通过欣赏清康熙苏州年画《唐解元才子文会》可以观察到明代文人的穿着打扮。笔者有意将家传折扇画面中的男子头部帽子与《唐解元才子文会》中男子佩戴的帽子作对比。不难发现,两幅画中人物头部都分别戴布帽或官帽。结合明代乌纱帽图像比较,家中折扇人物官帽很可能为明代乌纱帽。由此进一步推断该折扇扇面内容描绘的很可能是明代官宦人家的故事。
2.从画师技法传承角度分析
笔者试着从明朝遗存内容与技法相近的人物画主题分析此扇画面技法之传承特点。以明代仇英代表作《汉宫春晓图》局部画面呈现的内容与技法来对家传折扇内容与技法作比较分析。
明代仇英代表作绢本《汉宫春晓图》作者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用长卷的形式描绘后宫佳丽百态;画中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画家仇英生活在江南吴浙一带,是明代社会尚奢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奢靡之气影响着消费观念,培养出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工笔重彩的笔法表现,妍雅鲜丽,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氛围。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观此作,不难感触到明中晚期江浙地区绘画风格追求之审美特点。这与家传折扇绘画用笔精细、赋色妍雅有着一脉相承之感。
(二)分析制作工艺
该折扇制作工艺十分讲究,扇骨、扇面和扇钉制作精良,竹质扇骨由上等竹子做成,包括边骨和芯骨两部分。边骨是位于最外边的两片宽扇骨,顶部有象牙装饰,起到保护扇面的作用和美观作用。而芯骨是夹在边骨里面的若干条窄扇骨,起到支撑扇面的作用。其扇面位于折扇的上半部分,应由3至4层纸粘合而成。扇面除了有扇风作用外,作为书画家书写绘画的载體使用熟宣纸材料。扇钉是扇子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零件,它是固定扇骨的轴,扇子开合完全靠扇钉将边骨和芯骨聚拢。目前,该折扇缺失一个扇钉。扇钉可能为银制,有花纹,对折扇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据说扇钉主要有牛角和塑料等材料,最常用的是牛角钉,但观察家传折扇扇钉还应该属于金属材质,且丢失一个。
(三)从图像解读角度分析读图顺序
家传折扇扇面展开绘画图像完好,以连环画形式构图,读图顺序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至今未解,由约八部分画面构成。内容初步观察大约为描述封建时代(估计为明代中期)家庭礼教范畴,体现“明劝诫”的绘画功能。扇面中居中的局部画面呈现场景为:一位中年妇女身着淡绿绸缎长袍,手举一类似折扇物品,仿佛要打向跪地的老年妇女,旁边一位戴胡须的中年官宦衣着男子伸手要劝阻。如果顺时针方式阅读该画作,内容可以概述为:书生外貌的男青年(以下简称“书生”)出行前与妻子告别——书生父亲(官員)与随从路上见贫困者相助——天上神仙(或判官)驾云听一妇女诉苦——书生随书童回家要进门——院内妻子与丫鬟习书画——妻子要抽打家中年迈老妇人(官员相貌的家中长者相劝)——书生随夫人到戏楼(亭下)要给祖上进贡——由家仆向书生及其父亲(官员)递交奏折(或书信)。故事情节丰富,家庭人物丰富(书生、妻子、官员、仆人等)都表情各异,特别是主人公即书生、妻子、官员,虽然在不同画面中重复出现,但画家描绘技法之高超体现在保留五官面貌及发型等特征不变前提下,将不同场面出现的同一主人公以不同动态手势、着装甚至不同眼神表现得惟妙惟肖。欣赏折扇画面不由得令人想到画家顾恺之在其《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迁想秒得”这一绘画理论命题。“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秒得也。”联系到此扇面约八幅图所描绘的不同人物体态与精神气质,可谓较好地体现了顾恺之的绘画传神思想。扇面每幅画面中不同人物关系和谐呼应,与周围建筑、假山石、植物等环境搭配合理生动。观察画面中树木有垂柳、松树及其他树木,如类似核桃树叶形态的树木,和类似槐树类小叶树木。庭院中还种植紫藤,盛开的桃花、荷花,仿佛是春夏之交的江南私家园林。园中台面摆放种植花草的瓷盆点缀环境,显得更是生机勃勃。比如,在第二幅画面中有驾云的神仙和官员着装的人物;第三幅画面有驾云姿态似判官的鬼神,身边有赤裸上身的小鬼。八幅画面构图融洽,图与图间穿插不同建筑景观,显得巧妙自然。只是今日笔者知识面有限,无法准确将扇面绘画内容全部阅读出来,其表现的具体故事内容也难以推断。
三、家传折扇值得进一步探究
首先,家传折扇历史脉络为:祖上从其产地江浙一带选购——清代道光年间全家带折扇迁至京城——清末民初被家人珍藏。由于该折扇画面描绘的人物并非清代人物,因此,断定它为明代留存至今的文物也约有五百年历史了,这表明了该折扇具有值得研究的文物价值。
再有,如果从明清工笔绘画艺术角度分析,该折扇价值还是很大的。仔细观察扇面中的25个人物,其动态五官头饰衣着等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主人公角色出现于不同画面中,动态、五官等也是有所不同的,不同人物的社会地位、情绪、身份等都可以自然地表现出来。画家虽未留名,但运用传统工笔技法却甚为高超,表现故事内容的想象力、手中运用画笔及矿物质颜料的表现力水准都是今人难以达到的。笔者不由得想:“难道是明代画家运用放大镜设备描绘的人物细节吗?”而画面内容技法另一个叫绝的方面便是人物周围环境的表现。我们还未知其描绘的江南庭院民居建筑为何朝代,但至此笔者更偏向推断其产自明代,甚至明代以前也非不可能。因为扇面描绘的所有男性人物都未留辫子,所以描绘的时代不可能是清代。观察画面中建筑风格感觉更近似于今日留存的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中建筑风格,以此推断画面中表现的应该为私家园林。比如画面中部的一块假山石与清代北京恭王府花园中太湖石形态一致,太湖石来自江南。画家将自然环境、建筑环境描绘得与不同人物情节相呼应,使得画面整体惟妙惟肖。
本文撰写至此令笔者不由得想到如何保护好该折扇。北京冬季室内干燥容易使折扇开裂;夏季雨季潮湿,容易生虫发霉。十余年前艺术家李燕先生鉴赏该折扇时曾建议“尽量避免展开,以折叠状存放干燥通风处为佳。”于是,多年来一直将该折扇折叠好放卧室顶柜纸袋中保存,配以驱虫药剂,既避免了阳光直射及蟑螂等爬虫的进入,又比较干燥通风,尽量避免展开欣赏。
体现古代工笔绘画艺术价值的这把家传折扇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故事内容、绘制技法、制作工艺等。江南古代折扇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加倍珍惜保护,积极研究其文化艺术价值。保护好家传的文物不仅仅是家族文物传承的责任,更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
本文来自《北京纪事》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问大家一个问题:古人的平均身高,你知道是多少吗?很多人可能会回答:这我怎么知道!其实,您要是稍作思考,就会有答案,因为有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老话叫:堂堂七尺男儿!从...
- 整个1952年夏秋季节,中美双方在战线上的对峙和零星战斗都没有停止过,但无论是夏季攻势还是秋季攻势,比起即将到来的上甘岭战役来讲都是小儿科。尽管志愿军在各个战线上都取...
-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十月夜晚,星星稀疏地点缀在天空,为这个小屋洒下微弱的光芒。小屋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郊外,周围一片宁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和蟋蟀的鸣叫。小屋...
- 据环球时报12月20号报道,当地时间18日,也门胡塞武装再度在红海水域袭击两艘轮船。几个小时后,美国国防长奥斯汀宣布将组建一支多国海军部队,以保护在红海航行的商船。【袭...
- 鲁迅(右)和周作人(左)1985年,也就是34年前,我在《鲁迅研究动态》第5期发表过一篇《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前后》,后收入拙著《鲁迅史实求真录》,湖南...
- 前不久战忽局政委金灿荣教授质疑了西方的伪史问题,这个在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议。其实西方伪史的问题,十几年前,我早在大学期间就了解过,那时候是一个叫何新的教授,他质疑希...
- 世界是一盘棋,一盘联动的棋。当两名以色列留学生在日本国内通过核辐射培养出食人菌(令人中毒休克的链球菌)并进行传播时,台湾省内的新冠重症、死亡病例也呈现出了翻倍增长...
- 前些年开始网上就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黄金的大牛市里,中国金融军团曾精准抄底,为国家大赚了30亿美元。传言中,这次行动的操盘者是传达室前天写到的,时任...
- 以Chat 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工具,依靠其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早已经无可避免地渗入到了学术论文写作领域。当人们还在惊叹于AI论文的流畅结构、精准表达之时,AI工具们又“向...
- 深秋时节,正是丰收的季节。中国古代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是保障整个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因此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发展农业,男耕女织、渴盼丰收是古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