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熏腊肉与彼得大帝的胡须税!

繁体

近日,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发布通告称,城区将禁止私自熏制腊制品,熏制腊肉、腊肠等,则需要到指定的熏制点。这些指定的熏制点并非免费,而是要收取一定的费用。通江县一集中熏制点还宣称仅熏制在该公司购买的肉制品,这引发了质疑。

禁熏腊肉与彼得大帝的胡须税!

熏腊肉是西南地区悠久的传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腊肉通常都是在农历腊月(十二月份)加工,所以称为腊肉。加工手段就是将肉加盐腌制再烘烤,并在日光下曝晒。腊肉可以长期存放,防腐能力很强,味道极具特色,已经成为湘菜和川菜不可或缺的食材。

禁熏腊肉与彼得大帝的胡须税!

禁止个人熏腊肉的消息在网络传播后引起质疑:

这个举措是否合理,环保效果到底如何?是否收费?是否存在借机牟利?

2023年11月23日,通江县做出回应称规定欠妥表示致歉;南江县到底是停止或者修改具体方案还在探讨。

其实,对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集中熏制是否收费。

如果政府集中熏制点提供免费服务,一方面方便人民群众,一方面保证空气不受污染,这就是两全其美的方案。

问题是,免费服务由谁来长期提供呢?

我们看到,这个通告高举着环境保护空气质量的大旗。通江县、南江县的通告范围是限定在城区,目的是避免城区空气被大量熏烤的烟雾污染。

近年,各地颁布很多地方性政策都喜欢将环境保护当成万金油。

在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的目标下,很多地区早已禁止农民烧秸秆。秸秆是否应该烧或者粉碎发酵还田,都需要有关部门拿出权威结论。

除此之外,某些地区农村禁止烧柴做饭,禁止烧煤取暖,禁止春节上坟烧纸,禁止放鞭炮,诸如此类的规定层出不穷。

如今,我们正在全方位拥抱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而自己的传统如何去传承或者对外传播,依然存在方方面面的差距。

一方面需要加大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又要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动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社会。

这其中对治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提出很多要求。

一个传统社会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碰撞。

俄国历史上公认的杰出帝王彼得大帝在位期间,也曾推出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改革措施。

彼得一世青年时期亲自前往西方考察学习,回国后进行改革,颁布各种制度。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各个方面,但从剃胡须开始。

禁熏腊肉与彼得大帝的胡须税!

俄国男子认为胡须是“造物主赐与的装饰品”,因此几乎所有人都习惯蓄须。

彼得一世颁布了开征胡须税的命令。凡想要保留胡须的人,必须缴税。

从胡须税的纳税金额可以看出,这个税种目的绝非是简单的移风易俗问题,而是财政收入问题。

胡须税分等级征收:

第一级:皇室、贵族和官员,征收600卢布/年;

第二级:客居俄国的第一类身份的外国人,征收100卢布/年;

第三级:中下层商人、工商区居民,征收60卢布/年;

第四级:仆役、车夫、教堂低级服务人员和莫斯科居民,征收30卢布/年;

第五级:农民只需在进城时为自己的胡须支付1戈比/次。

事实上,开征胡须税并不只是为了改变俄国传统习俗,而是获取财政收入的一个手段。

俄国国库迅速充盈,使彼得一世可以发动对瑞典的战争。

十七世纪末,瑞典与俄国、波兰、丹麦、德意志诸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侵占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德意志北部以及奥得河和易北河的通航河口。从此,波罗的海变成了瑞典的内湖。

瑞典称霸海上及其侵略行径引起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的不满和恐惧。1699年12月,俄国与丹麦和萨克森缔结了对瑞战争的条约“北方同盟”。

1700年11月30日,彼得一世率领四万俄军在纳尔瓦城附近对战瑞典查理十二世的一万精锐,俄军俄军阵亡约8000人,瑞军阵亡不到3000人。俄军被迫投降。

纳尔瓦战役的失败,使彼得一世意识到新的改革方向,立即加紧俄国正规军建设并装备新式火炮。

禁熏腊肉与彼得大帝的胡须税!

1709年7月8日,彼得一世指挥俄军在波尔塔瓦战役击溃了瑞军。查理十二世率少数随从逃往奥斯曼帝国。俄瑞两国的战争,直到波尔塔瓦之战才出现了有利于俄国的转折点。

1721年,彼得一世击败了北欧霸主瑞典王国,在大北方战争中大获全胜。

为了表彰彼得一世的光辉业绩,俄国元老院将彼得一世加冕为“全俄罗斯的皇帝。”

从此,彼得一世从俄国国王升级成了皇帝,俄罗斯帝国就此诞生。

彼得大帝至今依然是俄国人心目中的第一帝王,其实与他采取什么改革措施无关,最重要的是他把俄国变成了一个欧洲强国,开启了俄国大国扩张之路!

至于所谓的胡须税,完全是彼得大帝辉煌伟业上的一个小插曲,世人只会会心一笑而已。

历史已经证明,成王败寇是铁律。

当然,除了这个铁律,我们如果回顾彼得大帝的改革和一生自强不息的进取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彼得大帝不可能推出一项无关紧要或者莫名其妙的政令。

那么,彼得大帝开征胡须税的深意还应该引起后人思考。

令人遗憾的是,彼得大帝去世后,胡须税随之取消。

人亡政息,是人类历史的典型现象。

几千年了,从始皇帝开始就从未想明白身后事。

来源:汉唐智库

2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