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无线电报,更没有可供军事秘密传输的信息化途径,所以上下之间的消息传递基本上还是靠人力。当然,口耳相传是非常容易出差错的,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消息传递与印证措施出现了。或者是草纸、布帛和简牍这样的书写系统,或者是金属器具制作的象征物体。
其中,由于古代社会最看重的便是祭祀和征战,所以君主为了切实操控臣下和军队,维护自己的无上权威,也就选择了金属制成的兵符。在中国古代史,早在周朝末期便有兵符,到了春秋战国更是普遍。如今的影视剧中有不少对兵符的描写,但大都很失真,与历史现实相差甚远。最饱受争议的,便是兵符的伪造问题。正如伪造圣旨和矫诏一样,那么,伪造个兵符应该也很简单吧?但实际上,作为国运所系的兵符——虎符,要做到防造是很困难的。
这里有个冷知识,“符合”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古人认为虎是百兽之王,在杀戮中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军事上喜欢以虎为尊,于是将调兵遣将的兵符铸造为老虎的形象,这是虎符的来历。
虎符铸成之后会被一分为二,面向虎头,右侧由君王保存,因为自秦开始就以右为尊,左侧则由地方主将持有,
当同为一组的虎符合在一起,意味着符到君王到可以发兵,符合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杜虎符
由于古人对老虎武力的崇拜和赞赏,所以诸如虎贲、虎符这样的词便是军旅专用。因此,古代的兵符也就干脆被称作为虎符。那么,既然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和中书令赵高可以从容矫诏,找来工匠伪造虎符不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吗?实际上,虽然兵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普遍使用,信陵君就曾偷窃兵符去召集军队拯救赵国都城。但真正将虎符实际运用到军政实践中的,还要算秦国。
铜鎏金虎符
秦国在争霸战争中多在新征服的地方建立郡县制,而为了保证稳定,当地的长官通常是大小武官。那么,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部队和武人呢?青铜材质的虎符就成了绝佳选择。所以在秦国考古发掘中,就有众多虎符出土。说到虎符的制造材质,便是它无法被轻易伪造的原因之一。除去青铜材料是寻常人无法轻易得到之外,君主和将帅所用的虎符,可不仅仅的简单的青铜玩具,其上会描绘各种图案,君和将之外的其他人是无法得知的。
玉虎符
此外,毕竟虎符是君主使用的,所以其制作工艺很高,标准也格外苛刻。并且,虎符的规格还随着武将和军队的等级而改变。众所周知,虎符一般是作为调兵的凭证,君主和领兵大将一人一半,只有两半虎符严丝合缝的贴切到一起,才能证明这的确是君主的命令,军队才能听从调派。并且,虎符之上还有特别的刻字和图案,至于具体内容也是秘密,是除去君主和大将之外几乎无人知晓的。如此高要求,非一般工匠可以仿造,必须要有相当高的工艺。
铸造虎符的工艺叫失蜡法,特点是一物一模,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个模具只会做一只虎符,虎符一出模具即毁,所以每一枚虎符都是独一无二的。
闯关东知道吧,当时很多人家把一口铁锅砸碎了兄弟姐妹每人拿一块,各家后人就凭碎片来认祖归宗。
虎符虽然不是砸碎的,但失蜡法的独特纹路要严丝合缝的对上,光凭这一点就不可能仿造。
而且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与虎符同行的必然还有制式文书,文书的书写也有特定格式和特殊印章,就好像现在的文件,你一看用的不是三号仿宋GB_2312,行间距不是28磅,你就知道是假的。
强如战国四公子中最强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也是想办法偷了一个真的,哪怕就是真的也被魏国大将晋鄙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调兵。
所以古往今来,伪造军令这事难度都不是一般大,更多的是靠渗透、策反以及散播虚假消息来达到目的。
战国金银错虎符
结语
其实,以具体历史案例来说,信陵君之所以窃符,难道是因为他没金钱、没权力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魏国虎符是魏王的贴身之物,具体的铭文内容和虎符规格,也只有君主才能知晓和掌握。所以,信陵君才出下策。即便如此,军队将领也对信陵君盗窃来的虎符颇有怀疑:调兵哪能如此随便?所以,为了进一步增强保密性,后世到了明清时期,铜牌、密旨和手令等都需要备好,才能调动军队。所以,伪造虎符不是不行,只是风险太大,得不偿失而已。
来源:灵刻文史,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雅集后所作序文,以永和九年会稽山水聚会为背景,借山水雅集抒发人生哲理思考,揭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永恒命题,批判“一死生”的虚妄思想...
-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郭居业撰。《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刊行后,得到广泛流传,成了元明清以来儿童的启蒙教材、一本广受欢迎的宣扬中华文化精神核心的经典...
- 《和子由淹池怀旧》[北宋]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译文...
-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
- 今天列出中国历史上主要思想家的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按时间顺序详述:01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周公(约前11世纪)核心思想: 提出“以德配天”“敬天...
- 临摹作为篆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临摹范本的选择尤为重要。无论是秦汉古印,还是明清流派大家的作品,都是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不仅字形规范、章法严谨...
- 金刚经深不可测。金刚两个字就是不朽的意思。 《金刚经》就是不朽经典的意思。金刚经是大乘佛学以及禅学的原始经典。全书极具辩证法。充满自相矛盾的悖论,随诠随遮。深不可...
- 来源:如烟止语
- 桃夭先秦·诗经·国风·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关雎先秦·诗经·...
- 清代诗人赵翼有一个名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的不幸,是诗家创作的幸事。确实,司马迁也有这样的观点,他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 《高人自咏》茅屋蓬门不用关,书斋散步暂偷闲。客来自有儿童报,只在山间与水间。懒似门前长者车,有山堪采水堪渔。是非不入东风耳,花落花开只读书。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
- 2013年,一个神秘的大陆旅行团,到访中国台湾。在他们就餐的台北花园餐厅,台湾媒体埋伏了摄像机,虽然这个团行踪低调,连餐厅贴的欢迎标语也被他们给拿掉了。但当晚的本地新...
- “此间生活虽较被捕前为苦,但精神反较在津时为佳……所有时间均由自己支配,反觉身心悠然……不知何者为痛苦、为忧虑也。”这是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的原少校参谋朱建...
- 人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不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是夏王朝建立的基础。古人认为,对天下人有功的才能当帝王,而“大禹治水”就是一件特...
-
2023年8.8大火中的夏威夷街头生死逃亡:美国遭遇100年来最致命山火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利用土地方式的改变,极端山火的数量和范围将增加,并扩散到以前未曾受到过影响的地区。在夏威夷生活了31年,弗朗西斯头一次经历下班路... - 作者:萌弟十方来源:知乎这个问题清朝也调查过。清实录乾隆朝对土尔扈特最早的记录是乾隆四年。乾隆四年九月八日,伏尔加的土尔扈特部想派人去西藏煎茶学习。当时中俄已经签...
-
壹 北京,天子脚下。一位嚣张女子,一位卑微打工人。嚣张女子:「我现在就违法解除你......」打工人:「你凭什么违法解除我......」嚣张女子:「我违法你管得着吗......」「...
-
李鸿章签《辛丑条约》时,为何不签名字,只“画”了一个古怪的字符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 -
100多年前,李鸿章大胆预言: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日本!
来源:胡侃文史1895年,李鸿章拿着刚刚签订的《马关条约》,老泪纵横地站在了慈禧面前,这个老人为国家付出了他所有的尊严,却只换来慈禧一句“难为你了”。李鸿章泪流满面地... -
来源:中国国家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经极其艰苦卓绝的两年寒暑,跨越万水千山,纵横10多个省,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
- “茶”在中国,历来和高深莫测的佛教禅理这种“精神食粮”有着若有似无的联系——既然高深,就意味难成气候,而要形成人人“斗茶”的社会风气,也就只能在宋朝产生。“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