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母
2025年4月4日,清明。这是母亲走后的第一个清明,八十四载人生,八十四年风雨,最终化作黄土垄头的一缕青烟。
我走进书房,看到从文侄儿帮我们制作的母亲和我们全家25人的合影照片,陷入了长久的深思和回忆。
母亲的早年。母亲丁秀兰,1940年春天出生于江苏涟水杨口,当时苏北平原正笼罩在战火的阴影中。作为家中的次女,她五岁就开始照顾弟弟;七岁能踩着板凳够着灶台煮饭;她经常和我们提起九岁那年她到高沟买煤,自己一个人,背起几十公斤的煤袋回家,她说她自己后来想想都很自豪。
1959年,十九岁的母亲嫁给了邻乡的父亲。婚房是两间草屋。第二年,大哥出生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接着祖母去世,家里十分困难,母亲艰难地操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家里第一个起床的人。天还没亮,就能听见灶间传来轻轻的声响。等我们揉着眼睛爬起来时,热腾腾的玉米粥已经摆在桌上,母亲的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冬天她的手总是裂着血口子,却坚持用冷水洗全家人的衣服,说烧热水太费柴火。
母亲是个持家能手。母亲有种神奇的能力,能在最拮据的日子里变出“盛宴”来。我们一大家最多时十二三口人,在那样一个困难时期,要把每个人都照顾到实属不易。母亲经常做的饭是菜饭,这样能省粮食,又能填饱肚子。现在想来,那苦涩的野菜味里,浸满了母亲的巧思与爱意。
在家务活上,母亲简直是个艺术家。破了的衣服经她的手,补丁都能变成装饰;剩饭剩菜她能重新搭配出新鲜味道。
作为长嫂,母亲把几个叔叔姑姑都当自己的孩子照顾,直到他们一个个成人结婚。就在十年前我小婶去世后,小叔在世时一段时间一个人生活,我妈经常去敲他的门,问小老爹他有没有吃饭,生活上还差什么。几个叔叔和姑妈对我母亲赞不绝口。
母亲的教育理念比较特别。母亲不识字,却深知读书的重要。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没上过学,可不能让我孩子当睁眼瞎。”为了凑齐我的伙食费,她也是起早贪黑。记得我上高中时,家里养了二十多只鸡,鸡下的蛋,舍不得吃一个都拿去集市上卖了,供我上学。
“书要好好读,但志气比读书更重要。”这是母亲常对我们说的话。她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用最朴素的方式教我们做人。我记得我考上高中那年,母亲到处筹钱给我交学费,村里有人说读那么多书没用,母亲回来和我们讲:“你们要像你大舅一样有志气,将来能考到哪儿,我们都供你们!”当时大舅是从地方考了军校,后来在军校任教,一直是她的骄傲。
母亲有丰富的生活智慧。母亲的生活智慧让我们叹服。她能通过观察蚂蚁搬家预测下雨,知道什么野菜能治咳嗽,什么样的云彩预示着旱灾。夏天的夜晚,我们躺在院子里乘凉,母亲指着银河告诉我们哪里是织女星,哪里是牛郎星,还会讲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
母亲的接济善举。村里谁家有大事小事,她总是及时到场,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重要。记得小时候,有些生活困难的人走到我们家门口,母亲总是给一些吃的,问长问短,之后会教导我们说:不困难到一定地步,谁也不愿意到别人家门口讨生活的。
母亲的欢喜。
母亲的喜可以分大喜、中喜和小喜的。所谓大喜,是子女和孙子女学习和工作取得成绩时,她会逢人就说,高兴溢于言表;所谓中喜,当年过年生产队杀猪,我们抓阄抓到肥肉多的号头时,过年炒菜的油有着落了,她会夸我们手气好;所谓小喜,当她将我们的衣服的洞补好后,会满意一笑。
母亲的愤怒。
说实话,母亲的愤怒,非常罕见。我只记得有一次,我们家堆在路边的三个草堆被居心不良的人放火烧了。我看母亲愤怒到了极点。我赶紧让我父亲报案,派出所和县里领导都很重视,母亲总算得到了一些慰籍。
母亲的哀痛。
母亲的哀是无声的,像冬夜灶堂里将熄灭的灰烬。外祖母下葬那日,我注意到母亲跪在外祖母的棺材前静静的,一滴泪也没有,把纸钱撕得极慢极慢,我知道那是她在撕心裂肺的痛和哀。还有一次,我父亲不小心摔伤到淮阴住院,颈椎受伤,动弹不得。母亲一人蹲在病房外的走廊边,自言自语:“日子刚过好一点,怎么会这样呢?!”我赶紧蹲到她边上说:“妈,您放心吧,很快就会好的!”几个叔叔和大哥轮流值守护理一周,父亲出院了,母亲这才放下心来。
母亲的快乐。
母亲的乐很少有人知道。她特别喜欢听说书,常常被故事里的情节感动得流泪。这也许是她的唯一爱好。我至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她在小时候从听说书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也许是从听书过程中悟出了很多道理。
母亲的大爱。
我觉得母亲把她的爱都给了她的子孙们。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对我有特别的期待,常常私下和我说,将来老了主要靠你了,每次听了都感到很受用,常常发愤努力。六十多年下来,感觉自己很惭愧,没有如母亲的愿。其实,母亲深深地疼爱着父亲。她在去年住院期间和我说,她在二十多岁时生了重病,老父亲用手推车推着她去高沟医院,医生不看;去戴码,医生摇头;我父亲不死心,到处寻医问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到涟水的陈师,一个老中医开了七剂中药,我母亲转危为安。说着这段话时,我感受到了老母亲对老父亲这种执着精神的赞美和感叹!
母亲的伟大。
母亲的伟大在于平凡。在她这儿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从她做过的一件件小事折射出不平凡的人生;母亲的伟大在于坚强。在长期的艰难与困苦面前,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一大家人的生计。母亲是一本厚厚的书,永远学习不尽!母亲是一座富矿,永远给我们补充营养和智慧。在我们遇到困难和取舍时,回忆母亲的话语和眼神,我们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母亲临终时刻的惦念。
去年春天,母亲的身体突然垮了下来。医生说是癌症已全面扩散,不能手术了,她也知道自己也将走到人生的终点,她说她唯一放不下的是我父亲,惦念着孙子从文的婚事。我们想方设法,到处求医,减轻她的痛苦。在病重期间,我们经常和她讲,她的几个孙子和孙女很懂事、很能干时,她很是欣慰!
2024年7月4日清晨,母亲离我们远去了。我们都舍不得她!如果泪水能唤回母亲,我宁愿哭干我的双眼!
母亲走后,她孙子从文办了婚事;老父亲身体还算硬朗,主要由大哥负责照料,今年正月初六我们大家给他过了九十岁大寿。
清明将至,我准备去母亲坟前献上几株她最喜欢的野菊。我知道,她一定在天上的某个角落,依然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但愿老母亲在天堂没有劳累和痛苦!
作者简介:仲伟民,生于1963年7月,祖籍连云港赣榆,生于淮安市涟水县。1981年入伍,1999年转业在南京市市级机关工作,本科文化。1981年以来,共在全国媒体发表各类文章100多篇,航空维修专业和法学应用的居多,偶尔有几篇也是新闻报道类。
来源:作家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