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一部中华民族征战拓展简史

繁体
上页 | 2/5页 | 下页

公元220年以后,魏蜀吴三国君主陆续称帝,三国时代正式开始,三家疆域基本保持了稳定,未再有大的变动。

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出兵北伐,收复武都、阴平二郡(可能是第一次北伐后丢失)

公元246年,魏国派毌丘俭征讨东北高句丽和濊貊,将东北边境推进到了日本海沿海,恢复到了西汉时期。

公元263年。魏军大举伐蜀,于十一月灭掉了割据益州的蜀汉政权,而在这一年五月,吴国交趾吕兴宣布叛吴投魏,魏国势力一度深入吴国最南部,魏国疆域也于此年达到最大。不过魏国这一最大疆域只维持了一年,因为265年司马炎就篡位自立,建立了晋朝,魏国也由此灭亡。

交趾地区在271年重新被吴国收复,不过此时距离其被晋朝消灭,天下重归一统只有9年的时间了。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两晋风云

公元280年,西晋六路大军水陆并进,吴主孙皓归降,自汉末以来纷争割据了90余年的战乱至此告一段落。重新一统天下的西晋王朝继承了三国的疆域,但没有恢复到东汉极盛时期。

随着开国君主司马炎的病逝,西晋很快爆发了宗室之间的夺权内战,是为八王之乱。内乱很快迎来了外乱,自汉末三国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势力也趁机而起,北方陷入大乱。由于内战耗尽了兵力,西晋很快被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前赵所灭,就在前赵建立的同一年(304年),氐族人李雄在巴蜀建立成国(成汉),西晋的统一只维持了23年。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开始了。

公元317年,晋朝宗室琅邪王司马睿在江南建康称帝,建立东晋。 东晋建立之时,北方疆土已经丧失大半,虽然凉州张氏仍奉晋室为正朔,但远隔千里,只是名义而已;巴蜀地区早在西晋时期就被氐族人李雄占据;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河南地区与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犬牙交错,不能尽有。

自此以后,偏安江左的东晋又延续了百年之久,疆域基本上维持在淮河-秦岭以南的地区。这个偏安政权一方面内乱频发,(曾爆发过王敦、苏峻、桓玄、孙恩、卢循等人的叛乱,几番首都不保,险些改朝换代);一方面却又频繁北伐西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巴蜀同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河南地区也屡次失而复得,三次失去又被三次收复。

西晋末年,晋将祖逖趁前赵与后赵相互攻杀,举兵北伐,一度收复了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土,但由于未得到新即位的司马睿的支持而失败。而后赵石勒则趁东晋王敦和苏峻的两次内乱,南下攻晋。后赵在灭亡了前赵以后,已统一北方大部,国势强盛,其兵锋甚至直逼江汉。一度攻陷襄阳等地,中原淮北之地很快就被后赵夺去,东晋北疆退缩回到淮河以南。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346年,桓温西征成汉,灭掉了这个占据巴蜀45年的割据政权,将此地区纳入东晋版图。但西南部的永昌郡于342年弃守。

349年,石勒死后,后赵爆发了宗室争权的内乱,其养孙冉闵也趁机篡赵建,建立冉魏,大杀胡人,北方又陷入割据混战。东晋趁机北伐,桓温一度将北部疆域推进到黄河沿岸,甚至收复了旧都洛阳。

前赵的领土分别被新兴的前秦与前燕所占据,随着鲜卑人建立的前燕的崛起,河南与淮河之地又再度丧失,只保有徐州北部。

随着370年氐人建立的前秦灭掉前燕,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出现了,在西线,前秦攻陷了巴蜀地区,直抵长江上游;中线夺取了汉江上游地区,东线濒临淮河。东晋北疆退缩至淮河-武当山-大巴山-长江沿线,疆域收缩到了极点。

383年,统一了北方的前秦企图给予东晋致命一击,完成统一大业,但却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而归,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晋趁机再次北伐西征,收复了巴蜀地区,并将北疆再次推进到了黄河沿岸,再度进入洛阳。

但在386年之后,随着北方羌人建立的后秦与鲜卑人建立的后燕的崛起,河南之地又再次沦陷,河南西部被后秦夺取,东部的山东半岛地区则被从后燕分离出来的南燕占据。东晋则因孙恩、卢循之变与桓玄之乱而无暇北顾,谯纵又于405年趁乱反晋,割据巴蜀自立,巴蜀地区也第三次丧失。

409年,趁南燕主慕容德病死,东晋派刘裕出兵北伐,于次年灭掉南燕;413年刘裕又西征谯纵,灭掉谯蜀,第三次收复巴蜀失地。417年,刘裕又趁后秦主姚兴病死,内部生乱之际北伐后秦,攻入关中,灭掉后秦,占领长安。连灭三国的刘裕将东晋版图拓展到了最大——西有关中、北抵黄河,不但再次收复旧都洛阳,中部甚至跨过黄河占据了河东要地——这也是整个六朝时期疆域最大之时。

但这一极盛时期只是昙花一现,东晋占领了关中却无法守住,留在朝廷内主持大局的刘裕亲信刘穆之突然病死,刘裕担心远征在外不归,有大权旁落的危险,于是仓促裕急于南返,只留下一万兵力驻守长安。结果守军将领内讧,第二年关中就被赫连勃勃的胡夏夺去。420年,位极人臣的刘裕在建康称帝,取代东晋,建立了刘宋,南朝开始了。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南朝嬗代

刘裕于公元420年建立刘宋,取代东晋,共分宋、齐、梁、陈四朝的南朝也由此开始。四朝之中刘宋疆域最大,陈朝疆域最小,南齐国祚最短,萧梁国祚最长(557年陈朝取代梁朝后,梁朝宗室在荆州治所江陵重建梁朝,依附于西魏与北周,史称“西梁”,一直到587年才隋文帝被取消)

为对抗北朝的进攻,南朝有三道天然防线,最北边是黄河,中部防线为淮河,最后一道防线则是长江。

刘宋建立之初继承东晋末年的疆域,北部疆域西至潼关、北临黄河,是南朝中疆域最大、国力最强的朝代。但刘裕建宋后两年就病死,北方的北魏趁机南下攻取了刘宋自洛阳到滑台的黄河以南地区(河南的北部三镇——洛阳、虎牢、滑台等地)。此后刘宋数次北伐,一度兵临黄河;北魏也几度南征,甚至饮马长江。但此后三十年刘宋的北部防线大致维持在秦岭—颍川以南至今山东半岛一线。

刘宋末年朝政混乱,内斗严重,无暇顾及边防。已统一北方的北魏趁机南进,刘宋的山东和淮北地区全部丧失,淮河以北只剩濒临大海的一隅之地,国土北界基本退至第二道防线——淮河一线。南部交州的日南郡也因被林邑国侵占,北退至北纬18度横山一带。

萧道成于479年取代刘宋建立南齐,北疆大致维持在秦岭淮河一线,但不久北魏迁都洛阳(494年),开始大举南侵。而南齐内部又爆发叛乱与内战,无力抵御,沔北(汉水以北)南阳等地以此丧失,与魏军在襄阳隔汉水对峙;在东线的魏军则越过淮河拿下寿阳、合肥,突破了第二道淮河防线。随着雍州刺史萧衍起兵东下攻进建康,南齐也成为了南朝中国祚最短的朝代,仅有23年。

虽然南梁建立,但北魏的进攻并未停止,趁齐梁易代之际,西线魏军攻下梁州(汉中),甚至深入巴西、梓潼。梁军与魏军展开争夺,一度将战线推进到淮河北岸,双方势力在淮河南北犬牙交错。

公元523年,北魏爆发六镇起义,不久又发生河阴之变——此前每当南朝爆发内乱之际,北朝就趁机南征、攻城掠地。现在轮到北朝内乱,南朝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梁武帝萧衍趁机北伐,淮南、淮北和梁州等地被完全收复,陈庆之甚至一度攻入洛阳,但很快就因后援不济而被魏军击败。但不久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547年东魏大将侯景以河南十三州地降梁,南梁疆域达到极盛。

但俗话说盛极而衰,河南之地第二年就被东魏夺回,已在位46之久的梁武帝萧衍日渐昏庸,又引狼入室,不但未得到河南地反而引发了侯景之乱。侯景叛军攻下建康,86岁的梁武帝饿死台城,南梁宗室也借讨伐侯景趁机而起,虽然侯景最后被杀,但南朝也陷入争夺帝位的内乱。北朝中的东魏趁机南下,夺取了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西魏也趁火打劫,拿下了汉水流域和西南益州、宁州等地,梁朝巴蜀之地丧失殆尽,只保有长江以南、三峡以东的领土了。

而在南方,梁朝于528年在海南岛设置崖州——自西汉元帝撤销珠崖郡之后,此后历朝都有设置管辖海南岛的机构,但历代州郡的治所都设在大陆上,对海南岛只是“遥领”而已,一直到梁朝才重新在海南本土设置州县,开始有效管辖海南岛全境——此时自西汉元帝弃守已将近600年了。在西南,永昌、宁州被当地土著豪族所据,逐渐脱离了南朝的控制。

经过13年的征战,梁朝大将陈霸先扫灭各地割据势力最终统一了江南之地,但北部防线已退缩至长江,疆域是南朝中最小的一个。此时北方西魏与东魏已分别被北周与北齐所取代,由于北齐国力最强,于是北周遣使来陈与其结盟,约定共同讨伐北齐,平分天下。

公元573-578年,陈宣帝陈顼出兵北伐,不但一举收复了长江以北与淮河以南淮南失地,甚至占据了淮河以北的淮泗地区。但这一全盛时期只维持了4年,不久形势又发生逆转,北周灭掉北齐后又与陈朝开战,淮南之地又被北周夺去。而随着北方的再次统一,陈朝的灭亡也开始进入倒计时。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北朝兴衰

随着前秦大军在淝水之战中的败北,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土崩瓦解,以前被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重新建立自己的王国。其中鲜卑部的一支拓跋氏也在拓跋珪的率领下在386年正式恢复了此前被前秦灭掉的代国, 不久迁都于盛乐,改国号为魏,这就是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

复国后的北魏后来居上,在北方的群雄争霸中先后扫灭后燕、赫连夏、北燕、仇池与北凉等割据政权,于439年继前秦苻坚后再度统一了北方。南北朝中的北朝正式开始。

如果说南朝是疆土不断收缩的话,北朝就是统——分裂——统一。

在西北,北魏灭掉北凉后势力深入到西域东部,于445年占领鄯善,设西戎校尉府,448年占领焉耆。不过高昌已经独立,随着北魏的衰弱,后期势力仅至伊吾,到西魏、北周时已退至瓜州(敦煌);

而在东北,由于高句丽的兴起与强大,辽东故地在十六国后期被他从后燕手中夺取占据,不复北朝所有。

而在与南朝的争霸中,北魏也逐渐扩展了领土。

422年,魏太武帝拓跋焘乘宋武帝刘裕病逝之机,夺取了黄河以南虎牢(今荥阳西北)、洛阳、滑台(今滑县东)等军事重镇,突破了南朝的黄河防线。

后来北魏又趁南朝内乱与易代之际大举南进,将南界从黄河推进到了淮河,东线一度深入淮南,西线则越过秦岭,进入了蜀地,威胁成都。

3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