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一部中华民族征战拓展简史

繁体
上页 | 4/5页 | 下页

虽然玄宗时期的唐朝疆域未能恢复到高宗时期的最大范围,但唐朝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已然到来。为了应付日益频繁的边疆战事,唐玄宗在边疆设置了10个节度使,布置重兵以备征战。

但由于边镇武将大权在握,外重内轻的局面开始逐渐形成,而沉溺于歌舞升平温柔乡中的唐玄宗还不自知,繁华盛世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李唐中衰

就在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达到极盛之时,渔阳鼙鼓一鸣而两京不守。安禄山、史思明父子掀起的叛乱令唐朝穷于应付,“尽征河陇、朔方之将镇兵入靖国难”,唐朝也因此内乱实力渐衰。趁唐朝将朔方、河西、陇右等边军大量内调,西北边防空虚之际,吐蕃卷土重来,趁机东进,对河西陇右地区步步蚕食,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吐蕃陷陇右鄯、武、叠、宕等州。宝应元年(762年)至广德元年(763年),又先后攻取秦、渭、洮、临、成、河、兰、岷、廓、鄯、洮等州,于是“陇右地尽亡”,763年10月,大举东进的吐蕃甚至乘胜长驱直入,攻入唐朝首都。入据长安15天,立金城公主侄子李承宏为新皇帝。唐代宗仓皇逃往陕州。虽然吐蕃最后被唐将郭子仪广设疑兵吓退,但短短数年之间,唐蕃间的攻守之势就颠倒了过来。

吐蕃自长安退兵后,在陇右的进攻势头并未减弱。764-781年间,吐蕃军相继攻陷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等河西之地,将北界拓至回纥,切断了唐朝安西、北庭与伊、西两州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西域成为唐朝的一块飞地。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而在西南边陲,由于玄宗养虎为患,唐朝的另一个威胁也已经形成,那就是南诏。为了与吐蕃争夺今云南洱海地区的控制权,唐朝支持南诏统一了六诏,并封其主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建立之初,皮逻阁奉行对唐和好政策,虽然唐朝利用南诏抵制吐蕃的目的部分实现。但由于边吏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南郡太守张虔陀对外政策失误,致使双方矛盾激化,最终反目成仇。玄宗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出兵攻下姚州,杀张虔陀,占领唐朝32个羁縻州。鲜于仲通率大军进逼洱海,南诏于是脱离唐朝,转而与求援于吐蕃,归附后者。并在天宝十一年(752年)与天宝十三年(754年)与吐蕃联合,两次大败来袭的唐军,唐军死亡约20万,几乎全军覆没,其西南云贵地区与四川南部逐步被南诏侵占,大渡河成为双方界河。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安史之乱期间的至德年间(756-757年),吐蕃又与南诏联兵夺取巂州等地,直逼川西平原,威胁成都。广德元年(763年),四川盆地以西的成州、会州、原州、松州、保州、维州也被吐蕃侵占。

此后,吐蕃不断威胁唐朝关中地区,每年秋高马肥时都要骚扰攻击唐朝西疆,导致京城每次都要戒严,称之为“防秋”。唐朝军队疲于应付吐蕃的扰边,无力处理安史之乱的善后,导致了河北三镇的坐大,藩镇割据的形成。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而在东北边疆,由于海东盛国渤海的兴起,东北边疆也日益萎缩,辽东半岛逐渐丧失。

贞元二年(786年),驻守西域李元忠与郭昕(郭子仪侄子)为取得与中央的联系,一次次派人出使长安,但使者去了一波又一波,大多被吐蕃截杀,往往再无下文。直到781年,使者借回纥道(今蒙古)才成功抵达长安,唐德宗君臣本以为安西、北庭早已沦陷,现得知仍有万余唐军在西域孤军坚守,不由大为感动,于是任命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赐爵武威郡王;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赐爵宁塞郡王,所有坚守西域的将士皆超迁七资。

但由于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国力大衰,又留下了藩镇割据的后遗症,唐德宗不得不与吐蕃会盟讲和,承认吐蕃对兰、渭、原、会、成、维等州的所有权,以腾出手来对付关东割据的藩镇,但削藩失利又导致泾原兵变,连长安也一度被叛军占据,德宗不得不出逃山南。吐蕃见唐朝内乱又起,表示可以帮助唐朝平叛,唐德宗则答应让出安西和北庭作为酬劳,但吐蕃仅派出偏师二万来趁火打劫,叛乱平定后,唐德宗想将李元忠与郭昕召回长安,放弃西域飞地,被李泌劝止,唐蕃双方关系再次破裂。

贞元二年(786年)九月,叛盟的吐蕃大举入侵,攻打泾州、陇州、邠州、宁州,导致京城戒严,十一月,吐蕃一度攻克盐州、夏州、银州、麟州等地,切断了灵州与长安之间的联系,并攻入与京师近在咫尺的鄜州、坊州。一直到贞元九年(793年),唐朝才收复盐州、夏州等州县。

但对于仍在西域坚守的郭昕和李元忠,唐廷鞭长莫及。郭昕和李元忠虽然屡次击退吐蕃的进攻,但由于外援已断,逐渐孤木难支。李元忠战死后,杨袭古继任为北庭节度使,继续与郭昕共抗吐蕃。790年,吐蕃击败杨袭古,攻陷庭州,杨袭古借助回鹘的军队反攻,再次被吐蕃击败,并被回鹘杀害。后来回鹘人又驱逐了占据庭州的吐蕃军,天山以北落入回鹘之手,北庭都护府不复存在。次年(791年),西州亦陷于吐蕃,北庭都护府陷落后,郭昕再次与长安失去联系,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局面,安西四镇相继沦陷,在又坚持了十余年后,唐朝在西域的最后一个据点龟兹城于808年陷落,安西都护府也不复存在。天山南路同河西地区的吐蕃势力连成一片,吐蕃与回鹘分据天山南北,唐朝势力彻底退出西域。

至此,安史之乱后不到半个世纪,陇右河西全境与龟兹、疏勒、焉耆、于阗安西四镇尽入吐蕃,今陇山、六盘山与黄河以西及四川盆地以西皆成为吐蕃领土。吐蕃也在赤松德赞时达到鼎盛期,北方占据甘、肃、瓜、沙诸州和北庭、安西地区,直抵天山;南方侵占剑南、西川西陲大片地方,东南与南诏相接,南达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天竺、泥婆罗(今尼泊尔)接壤,西至葱岭与大食相争。

面对的咄咄逼人的吐蕃,唐德宗采纳李泌“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的建议,开始逐渐扭转对吐蕃作战不利的局面。

由于吐蕃对南诏征收重税和劳役,并在南诏设置营堡,每年要南诏派兵镇防或出征,搞得其苦不堪言,又干涉其王位交替,改兄弟之邦为君臣关系,双方矛盾逐渐加深。在唐朝西川节度使韦皋的斡旋下,南诏与吐蕃决裂,出兵袭击吐蕃,俘虏吐蕃五王,收降吐蕃兵十余万,攻取其铁桥(今云南维西东北)等十六城。贞元十年(794年)南诏正式归附唐朝,双方重修旧好。南诏出兵夺取吐蕃神川都督府,夺取今云南剑川、鹤庆、丽江、中甸一带,并向南、向西扩张。南诏归唐如“断吐蕃之右臂”,使得唐朝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后者。唐分化瓦解了吐蕃与回纥、南诏的同盟关系,采取联络回纥、南诏、大食、天竺围攻吐蕃的战略,使其四面受敌。从此,吐蕃再也无力大举攻唐,贞元十八年(802年),韦皋俘获吐蕃大相论莽热,唐宪宗时,吐蕃军骚扰泾州、宥州、盐州都被唐朝击败,对内宪宗又削平压服了河朔三镇,国势为之一振。吐蕃则开始由盛转衰,长庆元年(821年)与唐朝第四次会盟定界,暂时讲和。

而北方一度称霸大漠百年之久的回鹘汗国也于此时衰落灭亡。安史之乱时,回纥(788年回纥向唐朝上表请改“回纥”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曾派兵助唐军收复两京,趁机大肆劫掠,后见唐朝日渐衰落,也对唐朝使者及和亲公主倨傲无礼,甚至鞭杀唐朝太子(后来的唐德宗)使者,双方屡有摩擦。后来两国长期进行绢马贸易,唐方以唐绢购买回鹘马,回鹘人常以劣马充当良驹。唐朝因要倚仗回鹘人共抗吐蕃,不得不委曲求全、忍气吞声。

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爆发内乱的回鹘汗国被北方新兴的黠戛斯人(即吉尔吉斯人)击败,损失十万精锐,其都城也被焚毁,部众四分五裂,趋于瓦解。约十五万回鹘人西迁西域,三十万回鹘人在其首领乌介可汗的带领下,南下中原,分路南侵,欲夺取唐朝土地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但在渔阳之战(842年)与杀胡山之战(843年)中被自卫反击的唐军杀的闻风丧胆,连乌介可汗的牙帐也被唐军用地道战袭破,三万余人向幽州镇投降,回鹘宰相、尚书等五支回鹘部族,向振武镇投降。

已成惊弓之鸟的乌介可汗闻唐军马蹄而胆落,不敢应战,向东北方奔逃四百里外,飘零饿冻了整整一年多,部众不断离散,最后乌介可汗穷途末路,因内讧被杀,被传首长安,其余众向幽州镇乞降时,仅剩下三千余人。统治漠北草原百年的回鹘汗国至此灭亡。西迁的回鹘人先到了河西一带安家,也就是今天的裕固族的先祖,历史上叫“甘州回鹘”、“黄头回纥”。另一部分回鹘人到达了西域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喀喇汗国等政权,经历数百年时间,演变为今天的维吾尔族。

北疆归于平静后,西疆又传来好消息。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趁吐蕃内乱衰落之际,在沙州(今甘肃敦煌县城西)起义,驱逐吐蕃守将。此后数年间,又收复甘(今甘肃张掖)、肃(今甘肃酒泉)、秦(今甘肃秦安北)、原(今宁夏固原)、安乐(今宁夏中宁东南)三州和石门(今宁夏海原东南)等七关。大中五年,张仪潮率收复的沙州、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一州归唐,宣宗遂于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懿宗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率蕃汉兵七千人又收复了凉州(今甘肃武威),866年,北庭回鹘首领仆固俊战败吐蕃,也收复西州、轮台、庭州、清镇,一度归附张议潮。至此,今甘肃大部、青海北部和新疆东部唐人称为“河湟”的地区重归唐朝——此时距8世纪中叶河湟地区沦陷于吐蕃,刚好一百年,唐朝最西疆恢复到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河西走廊与陇东、关中再次连成一片。称雄二百多年的吐蕃至此已衰微不堪,在末代赞普朗达玛被刺杀后,于877年分裂崩溃。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史书中将回纥崩溃与张仪潮收复河西称之为“朔漠消氛、河陇归地”,将之视为唐朝的一次中兴。虽然吐蕃与回纥的威胁暂时解除,但唐朝与南诏(一度改名大礼)之间的战端又起。南诏从唐懿宗时开始,两次攻陷安南(860年、863年),一次攻陷邕州(861年),一次深入黔中攻陷播州(873年),四次进犯西川(863年、865年、870年、874年),甚至一度围攻成都,后被唐将高骈击败。自859年起,两国交战二十余年,搞得双方国力疲敝,南诏甚至到了征十五岁以下的男子为兵、而让妇女代替男子耕种的地步,也逐渐衰落,虽然两国最终又重归于好。但都已离灭亡不远了——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起兵杀死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南诏,建立大长和。而唐朝则陷入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之中,逐渐趋于瓦解,最终在907年被朱温建立的后梁取代。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五代纷争

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唐朝中央政府已是名存实亡。经过几十年的军阀混战,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在汴州(今开封)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其实是唐末藩镇割据的扩大化,割据政权几乎都是由唐末藩镇演变而来。北方中原地区政权更替频繁,但疆域大致稳定。朱温兴起于河南,其建立后梁时疆域西至关中,南达江汉、淮河与秦岭,北据山东与河北南部,但其只是北方军阀中最大的一个,陇右凤翔有岐王李茂贞,河北有昔日的河朔三镇演化而来的幽州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北平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与赵王成德军节度使王镕,而其最大敌手是河北以太原为中心与其对抗的李克用。

朱温地盘虽大,但占据的却都是平原地区,其敌手李克用占据山西高原、居高临下与之对抗,最终其子李存勖以此为根据地灭掉后梁——而太原为中心的山西高原北部也成为五代时期割据势力屡次颠覆对抗中原王朝的基地,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太原为根据地、借契丹之力灭后唐、建后晋;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又以太原为基地取代后晋,建立后汉;后汉残余势力则以此为基地建立北汉对抗新兴的后周。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朱温在北方攻不下占据山西高原、号称晋王的沙陀人李克用,向南又被位于江淮的杨行密击败,受阻于淮河,其疆域在五代之中最小,仅为71州。梁晋两国攻战多年,到了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时期,先后兼并幽州称燕王的刘守光与王处直、王镕等势力,逐渐统一河北,扭转劣势,最终于923年出奇兵灭掉后梁,基本统一北方。

占据今陕北和宁夏的定难军虽仍保持独立,但也表示归附。岐王李茂贞也来归降,次年病死,陇西也并入后唐。后唐取得了进攻蜀地的前进基地,925年,唐军仅用70天就灭掉了王氏前蜀,“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后唐疆域也达到最大,拥有123个州,为五代之冠。但此时西北部河套地区的丰州、胜州与东北部辽西走廊的平州、营州等边地已被北方兴起的契丹侵占。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但后唐盛极而衰,这次能够统一天下的大好机会被浪费掉了,宠信伶官的唐庄宗李存勖在内乱中被杀,被派去的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于932年重新割据蜀地,脱离后唐,建立了孟氏后蜀。

936年,遭到猜忌的后唐河东节度使、沙陀人石敬瑭向契丹(后改国名辽)求援,借助后者之力灭后唐夺取帝位,建立后晋。为换取契丹出兵,石敬瑭以割让河北与山西北部的幽云十六州(蓟、檀、顺、幽、儒、妫、武、新、瀛、莫、涿、蔚、云、应、寰、朔)给前者为“酬劳”,并自称“儿国”,当了“儿皇帝”(当时石敬瑭45岁,辽太宗耶律德光只有34岁)。这次割地带来了极大的恶果,自此中原王朝北界对北方游牧民族无险可守。在西部,后晋收回了后蜀趁中原变乱夺取的成、阶二州,共有109个州。

石敬瑭死后,即位的侄子石重贵不愿向契丹称臣,企图摆脱后者的影响,最终被契丹所灭。后晋亡后,其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后迁都汴州,建立后汉。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后汉,疆域与后晋大体相当,但北方易州已被辽国(契丹)夺去,却攻取了辽国西南的东胜州,西部陇右的秦、凤、成、阶四州又被后蜀夺取,共有106个州。

但后汉只维持了四年即被郭威建立的后周取代,成为五代中寿命最短的朝代,但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不愿臣服后周,盘踞在山西北部的河东10州,以太原为中心,仍以汉为国号与后周对抗,即十国中的北汉。后周世宗在继位后,只有96个州。鉴于后周缺乏天险的困境,继承郭威的后周世宗柴荣开始西、东、北三面出击,首先于955年获得了后蜀的陇右秦、凤、成、阶四州,以防止来自蜀地对关中的进攻,又三次讨伐南唐,于958年夺取了南唐的淮河以南的十四州之地,将防线由淮河推至长江,确保了后周南线的安全之后,959年后周世宗又挥兵北上,企图夺取燕山以南的燕云十六州。消除辽国对于中原的威胁。但后周世宗只攻下了北汉的辽州,收复了白沟河(今拒马河)以南的瀛、莫、易三州等关南地。后周疆域达到了117个州。正当周世宗准备向幽州进军时,因身染重病,只得班师回朝。这年夏天,壮志未酬的周世宗病逝于汴梁,终年仅39岁。此后后周即以白沟与契丹为界。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在南方与五代共存的是9个小国,其中前蜀、后蜀与吴国、南唐相继而立。前蜀为王建所建,占据东西川之地。926年前蜀被后唐所灭后,孟知祥又于932年控制了前蜀故地,建立后蜀,但原属前蜀的归、峡二州失陷于西面的南平(也有说法前蜀并未占据过归、峡二州),北方的金州被中原王朝占据。前蜀、后蜀每每趁中原王朝变乱之际北上夺取秦、凤、成、阶四州,此四州位于陇右,是进攻关中的桥头堡,而中原王朝在稳定后为压制蜀地,又屡次将其夺回,因此四州数次易手(915年前蜀攻取岐国秦、凤、成、阶四州,925年被后唐所灭;唐晋易代之际,成、阶二州又被后蜀夺取,后晋建立后夺回;晋汉易代之际,后蜀又北进夺取四州,955年四州又被后周世宗夺回)

吴国为被封为吴王的杨行密所建,以江都为都,初期仅占据淮南,后兼并东南各路军阀,扩展到今江西、苏南、皖南与湖北东部。与割据两浙的钱镠对峙,为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但吴国大权在907年落入权臣徐温之手,937年,徐温养子徐知诰(后改名李昇)篡吴自立,都金陵,建立南唐。南唐元宗李璟在位时疆域拓展,945年趁南部邻国闽国内乱发兵灭闽,但只占据了今福建西部,北部福州被吴越所据,沿海漳泉二州落入原闽将留从效之手。同年,契丹攻陷后晋京师、中原无主,但李璟正疲兵东南伐闽,无暇北顾,错失了一次问鼎中原的大好机会。951年南唐又趁西部邻国楚国内乱,中原汉周交替之际发兵灭楚,疆域一度扩大至湖南及贵州东部,其疆域达到巅峰,据有今江西全省,以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大部地区。但南唐军还未站稳脚跟就在次年被楚国旧部驱逐,湖南故地最终被楚将周行逢夺取。南唐空耗国力,毫无所获。不久后周来袭,夺取淮南江北十四州,南唐主李煜只得削去帝号,自称江南国主,奉后周正朔。南唐自此一蹶不振,为避后周锋芒,李璟甚至迁都于洪州,称南昌府。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夹在蜀地与吴/南唐之间的是只占据了三州之地的高氏,治所江陵,原为后梁荆南节度使、渤海王。915年高季昌趁梁太祖朱温被弑之际脱离后梁自立。后被后唐封为南平王。其疆域最大时是在后唐灭前蜀时趁火打劫的一度攻取了夔、忠、万等州,但很快就被后唐反击收复。927年后唐复取复州,此后南平一直领有归、峡及江陵三州之地。高氏八面玲珑,不仅向中原王朝称藩,而且还对南汉、闽、南吴、后蜀、南唐等僭号称帝的政权称臣,把最小的南平割据政权维持了40年之久。

吴越是钱镠所建,据有今浙江、上海和苏州以东地区,实行保境安民使得国策。947年南唐灭闽后,发兵相救的吴越也分得一杯羹,占据了福州。

闽国为王审知所据,今福建省,定都福州。943年,闽国兄弟相残爆发内乱,国土一分为二,一为闽国,一为殷国。南唐元宗李璟闻知闽国内乱,欲乘机扩土,遂遣军入闽,于945年灭掉闽国。闽国占据的五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之地,南唐得建、汀二州;吴越国得福州;闽旧将留从效退据泉、漳二州驱逐南唐势力自立,南唐无力消灭,只得封其为晋江王。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楚国是马殷所建,建都长沙,疆域最大时占有今湖南、贵州东部与广西北部,其中川南、黔东、桂西等“群蛮”之地在唐朝末年就已脱离中央政府的控制,直到马楚时期才一度归附,成为其羁縻地区。但后因马氏兄弟相争爆发内乱,楚国最终被南唐所灭。

917年,刘岩在番禹(今广州)称帝,国号大越,后改国名为汉,史称南汉,占据广东与广西大部。948年,南汉刘晟发兵夺取了楚国的贺州、昭州、等地,951年又趁南唐灭楚之际北上夺取了楚国的桂、管、郴、连诸州,尽有岭南两广之地,并把北疆拓展到了今湖南南部。不过南汉向南两番企图兼并静海节度使,恢复交州的行动却宣告失利,939年,在驱逐了来袭的南汉军后,吴权自称吴王,虽然对中原王朝仍称节度使,但实际上已为独立政权。至此,被中国统治了1153年的越南北部也由此独立。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至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时,西北的归义军实际控制的仅余瓜沙二州,孤悬西北,已与中原隔绝。张承奉不甘坐守瓜沙,于910年建立了"西汉金山国",企图恢复旧疆。但被甘州回鹘击败,被迫认回鹘可汗为父,成为后者的附庸。河西走廊也被甘州回鹘所据,归义军的控制权在914年从张氏转入曹氏之手,仍称归义军旧号。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东京梦华

公元960年,后周都点检赵匡胤趁主少国疑之际,借口抵御契丹与北汉的联合进攻出兵,途中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逼年仅八岁的柴宗训退位,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宋朝建国后以先南后北的战略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进程,赵匡胤先后消灭南平(荆南)、后蜀、南汉三国,开宝八年(975年)又消灭了南唐。第二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其弟赵光义即位,即宋太宗。宋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战争,通过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979年宋太宗又亲征太原,灭北汉;982年,定难节度使李继捧也表示纳土归降,北宋基本统一全国,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不过被北宋的统一只限于五代十国的范围,其周边北有契丹建立的辽国,南方有越李朝,西南有大理,西面有吐蕃诸部,西北还有回鹘等政权。为了收复在后晋时期丧失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宋太宗发动了两次北伐,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连亲临战场的宋太宗也受伤中箭,靠乘驴车才仓惶逃过一劫。

在南方,宋太宗企图恢复汉唐故疆的计划也化为泡影,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趁交趾丁朝内乱之机南下讨伐,但在白藤江之战中先胜后败,交趾得以保持继续独立。

1004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攻宋,一度进至黄河以北的澶州。双方势均力敌,最终以议和而告终,宋真宗与辽国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 ,规定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签订了澶渊之盟,自此宋辽边界维持在今山西北部与河北中部一带,基本以白沟河为界,形成南北对峙之局,两国边界百余年间再无大的战事。

而在西北地区,由于党项族的崛起,北宋丧失了今陕西北部、宁夏与甘肃西部的领土。党项族人李继迁反对其兄李继捧归附宋朝,起兵夺回献给北宋的银、夏、绥、宥等州,并攻破会州。宋太宗征讨不胜,宋真宗即位后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静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但李继迁并不满足,1002年又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阻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了西域向宋朝的入贡。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即位后向西发展,将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开始控制河西走廊,1034年后又夺取了北宋的府州、环州、庆州等地。1038年,李继迁之孙李元昊称帝建立称帝建立西夏,正式与北宋分庭抗衡,宋仁宗下诏削去李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战中,宋军都未能取胜,西夏也经不起战争中的消耗,于是双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宋军竟然在国土远小于己方的西夏面前屡战屡败。导致辽国再次蠢蠢欲动,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辽乘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向北宋勒索土地。北宋不得已,将每年献给辽国的岁币增加到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史称重熙增币。后来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辽趁北宋与西夏开战,又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重新划界。宋朝只得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代北边界700里的土地。

宋神宗即位以后,任用王安石为相,"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欲变法图强。北宋为制服西夏并削弱辽国,在宋神宗在位期间力图开扩疆土,王韶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今青海东部黄河、湟水流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即兵出秦州,招抚、攻占熙河地区散居的羌和吐蕃部族,以期达到东西两路夹击西夏的军事构想。为颇有雄心的宋神宗所采纳。 此次在熙宁年间(1068-1677年)的军事行动又称熙河开边(或河湟开边),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王韶主持,宋朝向西攻取羌族、青唐吐蕃唃厮啰等政权,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熙六州,拓地两千余里,建立熙河路,恢复了安史之乱前中原王朝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成为北宋结束十国割据后八十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大的军事胜利。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国内发生政变,梁太后囚禁夏惠宗李秉常导致西夏国内大乱。宋神宗发动五路大军攻夏,企图一举灭掉西夏,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此战宋军一度攻克银、石、夏、宥诸州,占领了兰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但使西夏在横山沿边地带不敢耕者二百余里。元丰五年(1082年),宋朝再次发兵进攻西夏,直逼西夏都城兴庆府。但此时西夏已从内乱中恢复过来,西夏攻破宋军修筑的永乐城,城内2万多宋军全部战死。进攻受挫的宋朝不得不拿放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改为修筑城寨逐步蚕食西夏的领土。王安石下台后,熙河开边暂停。到了好大喜功的宋徽宗在位期间又继续开边,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时,宋朝趁吐蕃邈川部内乱,取得邈川与青唐,设置湟州和鄯州,但不久因羌人反抗而弃守。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宋朝又借青塘吐蕃内乱之际灭唃厮啰政权,继续西扩,鄯州(西宁州)、廓州、湟州等河湟六州被纳入宋朝版图,1108年又收复洮州与积石军,一度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积石军)一带的土地后在此置陇右都护府。因西夏建立后控制了河西走廊,西域和北宋贸易的交往都要被迫绕开河西走廊从青唐河湟地区进入中原。经神宗至徽宗30多年的经营,宋军终于控制河湟地区,已对西夏形成战略包围之势,可以绕道西夏的后方从东西两路夹击,达到了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1119年,宋军大败西夏,夺取横山地区——从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首议到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最终夺取此地为止,共计77年——西夏失去了一道“凭险据守”的天然屏障,此后宋朝对西夏逐渐开始占据战略主动。

在西南地区,经过宋朝的征伐与招抚,沿边的众多部落在北宋中期纷纷归附,在今湖南西部、西川南部与贵州东北、广西西部等地的诸蛮地区或正式设立州县,或成为羁縻州,大致恢复接近到唐朝的西南疆域。对于占据云南的大理,宋将王全斌统兵灭后蜀后曾有意继续进军云贵,但被宋太祖否决。赵匡胤鉴于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表示与大理国划江而治。此后北宋以其非“汉唐旧疆”,不予征伐,一直到1055年北宋建国近百年才与大理国遣使沟通,双方一直保持着和平关系。唯有在最南方,已独立出去的越南李朝再次与北宋兵戎相见。宋神宗熙宁八年(1076年),李朝军队入侵广西,攻破中国钦州、廉州、邕州等地,连破宋境六城并大肆屠杀。宋朝举国震动,宋神宗派兵20多万南下抵御反击,并与越南邻近的占城、真腊等国联合出击,收复失地后又在富良江大败越军,李朝洪真太子和昭文王子战死,李朝被迫奉表求和,疫病流行的宋军也同意撤兵,双方讲和。越南归还掠夺的士民,宋朝将顺州(前广源州)赐予越南。至此两国边境近200年未再起大的争端。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就在宋徽宗在位后期对西夏形成战略优势之际,北方形势陡变,女真人兴起于辽国北方,建立金朝,成为契丹人的大患。宣和二年(1120年),为实现光复燕云的夙愿,北宋遣使与金国联系,两国签订协议(海上之盟),商定共同攻辽:金取辽中京,宋取辽南京,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但宋军事实力实在太差,在北方被金国打的节节败退的辽国,轻松将宋军击败。反而金国顺利攻下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因此当宋朝派人索要燕云十六州时,金国以宋未能兑现承诺“攻陷辽南京”为由,拒绝交还燕云给宋朝。后经交涉,在宋朝同意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后,金才交还燕云六州(景、檀、易、涿、蓟、顺)及燕京。1123年,金朝把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宋。但金军撤出城前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搜刮一空,宋接收的只是一座"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的空城。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死后,宋趁机策反平州留守张觉,派谭稹为两河燕云府宣抚使索要尚未收回的燕云十六州中的新、妫、儒、武、云、寰、朔、应、蔚等九州,得朔、应、蔚三州投降,金朝因太宗新立,辽天祚帝在逃,未暇顾及山后九州,金于是将朔州、武州割让给宋,宋朝实际控制的仅有山后四州。

此时的宋朝西有河湟之地,北有燕云诸州,达到了版图的最大时刻。但是唇亡齿寒,灭辽之战让北宋失去了辽国这一屏障,也让金国看到了宋朝在军事上的软弱。金太祖在撤离燕京时公开宣称二三年里必再夺回来,果然仅仅在灭掉辽国两年后(1125年),金国就大举南下,不但将燕云之地夺回,还长驱直入,在1127年攻克宋朝首都汴京,俘虏宋徽宗与宋钦宗父子,酿成靖康之变,即位的宋高宗赵构被迫渡江南迁,偏安江南。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金戈铁马

很久很久以前,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流,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意思是“黄水”——因为人们把它看作是黄河在远方的女儿),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一位驾着青牛车从潢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沿土河骑着白马来的仙人,在两河的交汇处相遇,两人相恋并结为夫妻,后来生有八子,其后族渐盛分为八部——他们便是传说中契丹族的始祖。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与同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是同族异种。唐太宗时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五代纷争之时,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八部,成为契丹之主。之后耶律阿保机在906年降服了东北方的女真,911年吞并南面的奚族,于916年建立契丹国,成为辽太祖。918年阿保机建皇都于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19年,契丹北伐室韦,924年一度西征掠地至阿尔泰山以西后撤军,西北据有胪朐河流域,西南囊括党项等部族;向南则夺取了中原王朝的平、营、丰、云内州和振武军等地。在东面,契丹沿着辽东湾向北向东扩张,不断蚕食渤海国的领土,终于在926年——即耶律阿保机在位的最后一年——灭掉了这一海东盛国,将东部疆域扩展到日本海。

数年后,后唐发生内乱(936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北疆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军支援。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南下,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建立后晋。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辽太宗耶律德光以帮助中原王朝改朝换代获得了中原北部的幽云十六州,这里也成为契丹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但到了石敬瑭养子、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因其不愿向契丹臣服,拒绝称臣,双方关系迅速恶化。947年,契丹大军再度南下中原,攻克都城开封,灭掉不再服从的后晋,一度成为中原之主,改国号为大辽。但这次重大胜利只维持了不到一年,由于遭到激烈的反抗,不得不撤军北归,与其父一样,耶律德光也死在了回军途中。

辽太宗之子辽穆宗耶律璟在位时期,因其经常酗酒以致中午方醒,长期不理朝政,国人称之为“睡王”。这导致辽朝政局动荡不安、内部离心离德,大臣经常发生叛乱或南奔中原。新兴的后周趁辽朝国势不振,于959年发起北伐,后周世宗攻克益津关、瓦桥关,夺回了幽云十六州中的瀛、莫、易等州,就在后周世宗欲一鼓作气直取幽州、辽穆宗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时,后周世宗因病重南返,不久病逝。他不仅未能恢复燕云,连他建立的后周也在次年被北宋取代。建立北宋的宋太祖、宋太宗兄弟重新开始了统一战争。979年,灭掉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汉的宋太宗赵光义决定乘胜进攻幽州,但此时已不是“睡王”耶律璟在位了,由于耶律璟喜好杀戮,经常亲手杀人。同时又爱好打猎以致“竟月不视朝”,已于969年被侍人所弑。较为贤明的耶律贤被推举为帝,即辽景宗 。最终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宋太宗乘驴车遁逃才仅以身免。

辽景宗死后,只有12岁的辽圣宗即位,由皇太后萧太后临朝称制,不甘心的宋太宗趁北朝主少国疑之际于986年再次发兵北伐,但宋军又被辽军击败,989年,此前被后周收复的易州也被辽朝夺回。

在宋朝两度北伐都失败之后,辽朝开始转守为攻。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畏敌宋真宗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才亲至澶州(今濮阳)督战。士气大振的宋军击败辽军前锋,射杀辽将萧挞凛。最后双方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以白沟河与今山西北部与河北中部为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这就是澶渊之盟,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化干戈为玉帛令宋辽两国都得以休养生息。辽朝也在辽圣宗时期已进入鼎盛,西面由于不断向蒙古高原上的阻卜用兵,逐渐占据漠北之地,西境已至金山(今阿尔泰山);1043年又取河套东北部黄河以西之地,东北至鄂霍次克海与日本海,东南占据今朝鲜半岛东北部,经大同江上游至鸭绿江入海口东岸,其疆域也达到极盛。就在辽宋达成和议,宋朝北疆得以平静之后不久,西北又崛起了党项人,并成为北宋的肘腋之患。唐末,党项拓跋氏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一直世袭到北宋初年。

当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北宋已经完成统一,迫于形势的李继捧因不能解决家族内部矛盾,就在982年亲率族人入京,自愿献出所据之地。但李继捧的族弟银州蕃落使李继迁却不甘心,他伪称出葬乳母,率数十人逃出夏州。985年,李继迁诱杀宋将曹光实,占据银州,攻破会州(甘肃靖远),与宋朝闹翻;并向辽国“请降”以牵制宋朝,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 996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败北。宋太宗崩后,即位的宋真宗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静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又攻陷宋朝重镇灵州,占据原唐朝灵武镇,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与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与骑兵建设。宋朝无力制服,只得承认其占据河西、银夏等地的事实。

981年,与吐蕃会盟的李继迁遭吐蕃人暗算,被劲弩射伤,后伤重而死,时年42岁。其子李德明继位后,认为西平府地居四塞之地,不利于防守,于是北渡黄河、迁都怀远名为兴州。他对外向宋、辽称臣,对内称帝。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到了其子元昊时彻底夺取了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势力范围向东扩展至黄河河套,向西扩展到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1038年,李元昊开国称帝,建国号大夏。此时已拥有夏、银、绥、宥、静、宥、灵、会、胜、甘、凉、瓜、沙、肃十四州之地的西夏东临黄河、西至玉门、南控萧关、北抵大漠,即宁夏北部,甘肃西北部,陕西北部、青海东北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其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

辽宋夏三国之间形成的对峙并立局面延续了近百年之久,而起自混同江山林地区的一支渔猎部落最终将这一平衡打破。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在唐朝时称为靺鞨,居住在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五代时有完颜部等部落,臣属于渤海国。辽朝攻灭渤海国后,收编南方的女真族,称为熟女真,北方则为生女真。辽朝晚期朝政混乱,天祚帝不停的索求贡品,压榨女真族,引起后者的不满与反抗。

1112年,天祚帝赴长春州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的天祚帝令诸位酋长为其跳舞,感到受到侮辱的完颜阿骨打不肯,遂决意起兵反抗辽朝。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最为强大的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并趁辽朝国内发生叛乱之际占领了辽东京和沈州。次年,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称帝时的完颜阿骨打对群臣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于是以大金为国号,望其永远不变不坏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

建国后的金太祖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战争,金军以辽五京为目标兵分两路展开金灭辽之战。1116年五月东路军占领东京辽阳府,起兵两年(1114-1116年)就将辽国东京路之地纳入囊中。1120年西路军攻陷上京临潢府,辽朝已经失去一半的领土,辽国核心旧地已尽入金朝版图。1122年,金朝东路军攻下辽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逃亡沙漠、流亡夹山(今大青山,阴山山脉中段)。同时西路军也攻下西京大同府。北宋见辽朝内部生乱,也派使者与金朝定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攻打辽朝,想趁机收回其祖宗梦寐以求的幽云之地。但童贯等人率领的宋军均被辽军击溃。最后还是借助金军才攻下了辽南京,至此辽五京均被金军攻下。至此金朝已与北宋接壤。除西北路外,辽朝核心地带几乎已尽为金朝所有。

1123年金太祖去世后其弟完颜吴乞买继位,即金太宗。金太宗继续讨伐大同一带的辽军。1125年俘虏辽天祚帝,共历时210年辽朝灭亡。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不甘心灭国的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召集残部,向西迁移至西北重镇镇州,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1130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迫,耶律大石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重建辽朝,史称西辽(西方称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首都八剌沙衮,号虎思斡鲁朵。此后西辽以“中兴”辽朝的旗号东征,征服喀什噶尔、于阗、高昌回鹘等国后又挥师西进,占据西州回鹘与黑汗国旧地,一度扩张到中亚咸海以南的阿姆河西岸,在中亚开辟了一方新天地。直到1211年被乃蛮王屈出律篡夺,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所灭,立国87年。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本来想在宋辽战争中渔利的北宋只获得金军洗劫后的几座空城。而且宋军孱弱的战斗力也引起了金朝的觊觎,金太祖死后,金太宗挥师南下发动灭宋之战。

金朝夺取北宋土地比取辽地更为顺利,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虏徽钦二帝。到1131年时,北宋北部领土自南向北、自东向西,依次沦陷。淮河以北与陕西等地皆为金朝所据。但由于漏网之鱼康王赵构南逃,并于宋朝南京归德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宋金之战并未结束。双方在黄河以南展开拉锯战。最终南宋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的努力下转危为安。无法灭掉南宋的金朝于是与后者议和,在岳飞被杀后的1141年签订绍兴和议,南宋向金朝称臣并交纳岁币,放弃了华北和陕西之地,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在辽宋相继灭亡之际,西夏趁机向东、向南拓展了领土。

3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