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建国合法吗?
这是一个广泛争议的话题。笔者看到一个在以色列呆过多年、因为哈以冲突刚回到国内的研究国际政治的学者,分别总结的从以色列人视角给出的以色列国建国合法性的理由和从巴勒斯坦人视角总结的以色列建国非法性的理由。但是还没看到他对双方理由的评论。以下是他视频的主要内容:
以色列人视角关于以色列国建国合法性的四点理由:
1.根据《圣经》描述的上帝承诺,给他们民族合法性、合理性生活于巴克斯坦这块地方。
2.根据考古历史学,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其586年,从公元前234年到公元前167年,这前后两段加起来600多年时间,犹太人或以色列人是实打实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建立了由自己掌控的政权。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弗发表宣言,明确提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他们自己的民族家园。
4.最关键因素:1947年联合国通过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国。美苏两个大国都投了赞成票,中英弃权。在国际法上,以色列有权利合法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
巴勒斯坦人视角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非法的理由:
1.联合国181决议非法:(1)因为违背了联合国宪章民族自决原则。在关键节点,联合国没有给阿拉伯人投票的权利。(2)联合国协议土地划分非常不公平。因为当时巴勒斯坦人口数和占据土地都比犹太人多。但是划分给以色列国的土地面积和土地优劣程度都高于巴勒斯坦人。
2.1967年之后以色列通过武力方式把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进行了占领。导致遗留了两个重大历史问题,成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重要障碍。犹太人定居点问题:犹太人在联合国划分给巴勒斯坦人土地上(约旦河西岸、加沙)兴建了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定居点。耶路撒冷归属问题:1968以色列又通过武力方式将整个耶路撒冷城市占领,而联合国181决议规定耶路撒冷整个由联合国管理。
笔者想对这些理由进行点评:
以色列人关于以色列建国的四点理由,第一点在绝大多数不信神、不信教的中国人看来是十分荒谬的,因而在中文圈也成了嘲笑的材料。然而《圣经》《古兰经》都承认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这片土地的合法性,这在广泛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西方世界当然是有意义的。第二点,考古学的意义当然不能否定。第三点,以及特别第四点,是证明国际支持的合法性。当然也成立。
巴勒斯坦人关于以色列建国的主要两点理由,第一点第二条划分土地的公平性以及第二条通过战争占领土地的合法性问题,不属于以色列建国是否合法的范围,本文也先不讨论这个问题。关于土地划分的公平性、战争占领土地的合法性、以色列人是否蚕食了巴勒斯坦人土地等话题,也可能笔者要考虑另外再发一篇文章。本文主要讨论巴勒斯坦人提出的“违背联合国宪章民族自决原则”话题。
所谓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然而有三条理由可以证明1947年通过的联合国181号决议根本不违背“民族自决原则”。
第一点,联合国宪章确认联合国大会应执行第十二章及第十三章所授予关于国际托管制度之职务,包括关于非战略防区托管协定之核准。而巴勒斯坦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联委托英国统治,它属于国际托管地区,它不属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地区,因此民族自决原则根本就不适用于巴勒斯坦地区!
第二点,民族自决原则是在1947年联合国181决议之后十多年才加进联合国宪章的。60年代,15届联合国大会发布《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70年代,《国际法原则宣言》规定:根据联合国宪章所尊崇之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及自决权之原则,各民族一律有权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不受外界之干涉,并追求其经济、社会及文化之发展,且每一国均有义务遵照宪章规定尊重此种权利。因此1947年通过的联合国181号决议怎么可能违反几十年后才加入的决议?
第三点,也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一个话题。民族自决原则,首先是要有一个统一意义上的民族存在,才能谈得上民族自决。具体到巴勒斯坦人问题上,梳理历史可以发现,在1947年联合国181号决议之前,还真是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叫“巴勒斯坦人”的民族,也不存在这个民族的合法组织,它只是后来因为政治需要而被现代人为创造出来的一个民族。
虚构的“巴勒斯坦民族”?
从5000年前左右开始追溯历史,考古发现现在叫“巴勒斯坦”这一地区有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的遗迹。即5000年前,古埃及人曾统治这片地区。此后两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不断移民到这一地区,形成亚摩利人、喜客索斯人、迦南人等游牧部落,他们部分是现代犹太人的祖先源头。后来这些人入侵埃及,在埃及还建立了喜客索斯王朝。埃及人驱逐喜客索斯人复国成功后,在3500到3200年前左右的埃及新王国时期,埃及人又重新在这里建立有效统治约300年,同样留下了许多古埃及人建筑遗迹。而留在埃及的部分喜客索斯人或希伯来人后裔,后来叛逃出埃及,重新回到现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前后犹太人或以色列人两次在这里建国长达600年,留下了许多犹太人建筑遗迹和宗教圣地直到今天。因此“巴勒斯坦”这片地区与犹太人建立了极深的捆绑。后来罗马人统治这一地区,犹太人起义复国失败,部分犹太人散居各地。但3000年以来,这片土地上始终有犹太人定居,并在历史不同时期,也始终有世界各地犹太人重新迁回这一地区定居。这片土地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叉走廊路口,也是亚非欧各大国争夺的焦点。3000年以来,这片土地的统治者主人走马灯似地更换,除了古埃及人和犹太人之外,有腓尼基人、非力士人、亚述人、亚美尼亚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欧洲十字军、蒙古人、突厥人(奥斯曼帝国)、英国人,但这些统治者除了罗马人和阿拉伯人统治时间稍长一点外,其他时间都不长,但都或多或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后裔。而3000年以来,唯有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从未缺席,也可以说如果要给这片土地一定要找一个主人的话,那非犹太人莫属,其他各色人等都是匆匆过客,包括阿拉伯人。
那么现在巴勒斯坦(Palestine)地区或巴勒斯坦人(Palestinians )这个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
巴勒斯坦这个名称由来:
这要从古埃及人新王国统治这片地区开始说起。新王国时期的埃及在这里建立统治,并与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争霸。在两强争霸之时,不小心从爱琴海、巴尔干半岛那边跑过来一群被称为“海上民族”的野蛮人,他们野蛮扫荡了包括赫梯在内的西亚地区几乎所有旧文明大国。同时也冲击了第20王朝时期的埃及。冲击埃及的这些海上民族中,其中有一支被古埃及人称为普斯特(Prst ) 或佩莱塞特( Peleset )的民族,他们被埃及人打败之后,部分被古埃及人安置了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他们可能就是被称为腓尼基人(Phoenicians)或叫非力士人(Philistines)的祖先。而叛逃出埃及的那帮希伯来人或犹太人重新回到这片地区之后,就把这片地区称为“非利士人的土地”( Land of the Philistines)。注意,这是“巴勒斯坦”这个名称最早相关起源,而且最早是犹太人命名,并且从一开始就是地区名称的指代。此后在长达3000年左右时间里,“巴勒斯坦”这个名称始终就是地区名称,而不是民族或族群名称。
希罗多德《历史》明确指出比圣经中的非利士(Philistia)更广泛的地区,指的是“叙利亚的一个地区,称为Palaistinê ”,所有腓尼基(Phoenicia)、巴勒斯坦( Palestine)、叙利亚(Syria)和塞浦路斯( Cyprus)都包含在其中。在希腊统治埃及时期,一部分埃及人的军队被驱赶到“巴勒斯坦”这片土地定居下来。在罗马统治时期,“巴勒斯坦”(Palestine)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是指代叙利亚和埃及之间的整个地区,并多次提到巴勒斯坦境内的犹太地区。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耶路撒冷历史》说“有三个巴勒斯坦,是大叙利亚的一部分。第一个是首都是耶路撒冷的,这部分特别命名为犹太。”十字军东征时期文献,说到罗马人或法兰克人在这片土地上变成了加利利人或巴勒斯坦人。在突厥人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黎凡特通史》说“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发现了两种犹太人;其中一种来自这些国家,另一种来自外国人。”说明在那时就已经有本土世代定居犹太人和从外国移民而来犹太人之分。直到19世纪晚期,1898年,哈利勒·贝达斯在翻译阿基姆·奥列斯尼茨基的《圣地描述》时说:“巴勒斯坦人民需要一本关于他们国家的地理书……巴勒斯坦农民不耐烦地等待冬天的到来,等待季节的雨水滋润他石化的田地。“有人提出,这代表了现代史上第一个‘巴勒斯坦人(Palestinian)’或‘菲拉斯蒂尼(Filastini)’一词出现在阿拉伯语中的例子。无论十字军统治时期说变成了巴勒斯坦人,还是1898年阿拉伯语中第一次出现的“巴勒斯坦人”术语,实际都是指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人,当然也包括世代或移民迁徙到这里的犹太人。3000年以来的诸多文献,当提到“巴勒斯坦”时,总是和犹太人联系在一起。下方是根据维基百科资料摘取部分,也可以快速略过:
1.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在位于埃及卢克索对岸的哈布城围墙上,有描绘一个一个被称为普斯特(Prst ) (传统上称为佩莱塞特( Peleset ))的民族俘虏的浮雕。哈布城(Medinet Habu)是古埃及新王国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三世的祭祀神庙,大约公元前1150年。
哈布城围墙浮雕,描绘佩莱塞特人俘虏。
2. 以色列时期:创世纪21:32-34:“他们在别是巴立约。于是亚比米勒和他的军长起来,回到非利士地。亚伯拉罕在别是巴种了一片树林,在那里呼求耶和华永生神的名。亚伯拉罕在非利士地( Land of the Philistines)住了许多天。”出埃及记13:17:“法老放走百姓的时候,神虽然不近,却没有领他们经过非利士土地,因为神说,恐怕百姓看见打仗就后悔,就回埃及去了。”
3. 亚述时期:公元前 800 年,阿达德尼拉里三世(Adad-nirari III),萨巴石碑描述:“在(我正式统治的)第五年,我庄严地坐在我的王位上,号召整个国家(发动战争)。我命令亚述的众多军队向非利士进军(Pa-la-áš-tu)......我收到了他们带到亚述的所有贡品[...]。我(然后)下令向大马士革国家(Ša-imērišu)进军。”
4. 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公元前 450 年,希罗多德,《历史》(Herodotus, The Histories) ,第一个历史参考文献明确指出比圣经中的非利士(Philistia)更广泛的地区,指的是“叙利亚的一个地区,称为Palaistinê ”:“从Posideium城一直到埃及边境的地区……缴纳了三百五十塔兰特的贡品。所有腓尼基(Phoenicia)、巴勒斯坦(Palestine)、叙利亚(Syria)和塞浦路斯( Cyprus)都包含在其中。这是第五个辖区。”
5. 希腊时期:公元前 150 年:《希腊历史》中,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在《福音书》中引用了雅典的波莱蒙(Polemon)的话:“在福罗纽斯 ( Phoroneus )之子阿皮斯(Apis ) [统治] 时期,一部分埃及军队被驱逐出埃及,他们在离阿拉伯不远的叙利亚称为巴勒斯坦(Palestine)的地区定居下来。
6. 罗马耶路撒冷时期(Roman Jerusalem period):这一时期的作家使用术语巴勒斯坦(Palestine)一词来指代叙利亚和埃及之间的整个地区,并多次提到巴勒斯坦境内的犹太地区。
7. 罗马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时期(Roman Aelia Capitolina period):叙利亚巴勒斯坦(Syria Palæstina)是公元 135 年至约 390 年之间的一个罗马行省。它是在巴尔·科赫巴起义前后不久由罗马叙利亚和罗马犹太合并而成的。人们普遍认为改名是为了“切断犹太人与他们历史家园的联系”,这一观点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罗马皇帝哈德良将犹太的省级行政名称改为巴勒斯坦,以消除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存在”。在省名更改之前,这个词被用来指代与非利士人有关的沿海地区,并且一世纪的作者将犹太与巴勒斯坦区分开来。
8. 罗马帝国晚期(拜占庭)时期(Late Roman Empire (Byzantine) period):巴勒斯坦仍然是一个地区名称。普罗科皮乌斯,《查士丁尼战争》:“巴勒斯坦(Palestine )的边界向东延伸到称为红海的大海。” 普罗科皮乌斯还写道:“波斯国王科斯罗伊斯非常渴望成为巴勒斯坦的主人,因为巴勒斯坦拥有非凡的肥沃、富裕和人口众多。”
9. 阿拉伯拉什敦、倭马亚和阿拔斯哈里发时期(Rashidun, Umayyad and Abbasid Caliphates period):约1019年的作者写道:“地球上最神圣的地方是叙利亚;叙利亚最神圣的地点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最神圣的地区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最圣地是圣山礼拜场所,礼拜场所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圆顶。”
10. 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时期(Fatimid Caliphate period):985:Al-Muqaddasi,对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的描述:“此外,要知道,在巴勒斯坦省内可能会发现聚集在一起的 36 种产品,而这些产品在任何其他土地上都找不到......
11. 十字军时期时期(Crusaders period):1100-27:沙特尔的富尔彻,《Hierosolymitana》(1095-1127):“因为我们这些西方人现在变成了东方人。罗马人或法兰克人在这片土地上变成了加利利人或巴勒斯坦人。”1130,Fetellus,“耶路撒冷城位于巴勒斯坦省犹太山区”。
12. 阿尤布王朝和马穆鲁克时期(Ayyubid and Mamluk periods):1220年:雅克·德·维特里,《耶路撒冷历史》:“有三个巴勒斯坦,是大叙利亚的一部分。第一个是首都是耶路撒冷的,这部分特别命名为犹太。第二个是首都是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其中包括所有非利士人的国家。第三个是首都是斯库托波利斯,今天称为伯珊。此外,两个阿拉伯都是叙利亚的一部分:第一个是首都是博斯特鲁姆的国家;第二个是首都是博斯特鲁姆的国家。它的首都是荒野中的佩特拉。”
13. 奥斯曼帝国早期(Early Ottoman period):1577:霍林希德的编年史:“我想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耶路撒冷的族长希拉克略以大使的名义和代表整个被称为圣地的巴勒斯坦土地来到了他那里。,请求他接受他作为他们的帮助,并保卫他们免受当时埃及和大马士革国王萨拉丁的攻击。”1791年:乔瓦尼·马里蒂,《穿越塞浦路斯、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黎凡特通史》。“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发现了两种犹太人;其中一种来自这些国家,另一种来自外国人。宗教体系的多样性将他们与地球上所有其他国家区分开来,这些国家过于重视神学争论的精神。他们被分为塔木德派、卡拉特派或塔木德的敌人:后者对他们的其他兄弟怀有根深蒂固的仇恨,他们不会让他们被埋葬在同一个墓地,在那里,所有人类都必须以同样的方式化为尘土。”
14. 奥斯曼帝国晚期(Late Ottoman period):1880年代,奥斯曼政府向外国政府颁布多项法令,旨在限制犹太复国主义移民、购买土地和定居。这些法令提到了“巴勒斯坦”,但没有对该术语进行定义。1898年:哈利勒·贝达斯在翻译阿基姆·奥列斯尼茨基的《圣地描述》时说:“巴勒斯坦人民需要一本关于他们国家的地理书……巴勒斯坦农民不耐烦地等待冬天的到来,等待季节的雨水滋润他石化的田地。“有人提出,这代表了现代史上第一个‘巴勒斯坦人(Palestinian)’或‘菲拉斯蒂尼(Filastini)’一词出现在阿拉伯语中的例子。
15. 英国托管时期(Formation of the British Mandate):1919 年,叙利亚国民大会:“我们要求叙利亚南部(即巴勒斯坦)和包括黎巴嫩在内的西部沿海地区不要与叙利亚国家分离。”1923 年,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获得批准。1936年,皮尔委员会报告:“例如,[犹太民族主义]声称,尽管巴勒斯坦不是一个阿拉伯单词,因此可能公平地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服务,但以色列土地也应该被接受为‘巴勒斯坦‘的官方翻译,在每枚邮票和硬币上,把伯来语首字母 ‘E. I.‘放在‘巴勒斯坦(Palestine)‘ 后面字样是不够的。”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美防长 Signal 群组发布涉密作战计划详细聊天记录曝光(注解版)
美媒《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堡被国安团队高层拉入 Signal 涉密群聊,并提前知晓美军空袭也门胡塞武装计划的事件引发政治地震。特朗普、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等人试图淡化... -
西方史读多了、入迷了,一定会变傻,变成二傻子。 谁若不信,我就举两个“古罗马史”的例子给大家看。 第一个例子。美国学者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无论古希腊史专家们如何努力地从“学术”高度去拯救,曾经横行一时的“古希腊史”、“苏格拉底”“柏拉图”之类,都无可收拾地变成了童话、神话或者是茶余饭后的笑话。当然,...
- 基督教是佛教的分支吗?咱们看几副图。图一是欧洲现存最早的耶稣雕像,不但是张亚洲人的脸,他还穿了一副袈裟,看图二唐僧,耶稣袈裟跟唐僧同款。(欧洲现存最早的耶稣雕像)...
- 何新共济会史料:明朝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共济会)的海战【何新按语】深刻影响和改变中国近代历史的是一家西方“民营”的殖民公司——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是共济会金融资本控制...
-
叙利亚大屠杀细节令人发指:玩够之后集体处决,民众向阿萨德忏悔
试想一个国家,从政权倒塌的废墟中挣扎起身,满怀希望迎接新生,却在一夜之间坠入屠杀与清算的深渊。 今天,我们聚焦叙利亚——这个内战伤疤再度被撕开的土地。 短短48小时... - 摘要南京博物院藏《坤舆万国全图》插图本的船舶插图全部悬挂中国特色的万字旗和牙边旗,没有欧洲船舶旗帜。明代中国海舶遍布沧溟宗(今误称太平洋),大西洋,小西洋(印度洋...
- 《奇器图说》也是伪史论者们经常“考证”的一本古籍,他们认为这本书是王徵所著。被西方传教士邓玉函(Johann Terrenz)窃取,明朝人发明创造了自行车、自行磨,更有甚者号...
-
2025年3月7日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摘录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塔斯社记... -
干瞪眼!李嘉诚刚228亿卖美国港口,还没捂热,中方直接祭出王炸
路过深圳盐田港,看见巨型货轮正装卸集装箱,龙门吊在晨雾中穿梭如织,突然想起一周前李嘉诚228亿美元卖掉全球43个港口的消息。这位96岁的商界传奇,或许没料到这笔“世纪交易... - 美国56位开国元勋中有53人都为共济会成员,而历任美国总统中有15位已被确认为共济会成员,还有部分疑似是共济会成员的。说来也巧,美国被刺杀的林肯和肯尼迪都没加入共济会。...
-
诚信与法律:北京男子8万卖宅基地,11年后反悔欲买回遭拒,法院翻墙强执
“我是名牌大学,排名前十的,退休副教授。”王桦(化名)对镜头介绍着自己的身份。“知识方面应该没问题,咱们应尊重法律守法。”镜头背后的记者答道。日前,上述对话发生在一... - 来源:西域钱币故事
-
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有何原因?
中国有相当多的文化,都是在一次次失败后,对经验成败的总结。比如“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还有“栽秧要抢先,割麦要抢天”,这些都是古人在农业上经过一次次观察、摸索... -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无疑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提倡科学、民主,曾引领一时风气之先。然而,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胡适的选择却让他与曾经的...
- 为什么说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了?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前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而古代的家庭伦理观则通过“五伦五常”来体现,即君臣、父...
- 1937年。日军铁蹄踏碎华北平原。全国党员4万人,山西仅存360人。全国武装力量40000人,山西独扛33000人。当其他省份高呼"奔赴前线",而山西就是前线。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
-
作者:陈磊来源:南方人物周刊程维高(1933年9月-2010年12月28日),江苏苏州人,原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年8月9日,程维高因严重违纪问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年号是中国历史上君主执政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有时会出现重名的情况。这篇文章将回顾一些历史上共享相同年号的君主,不包括有争议的年号。首先,让我们看看那些与西汉皇帝...
-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大军南下,侵略上谷、渔阳,杀边境吏民千余人。卫青率领汉军出击,将匈奴人痛揍一顿,俘虏数千人,尽收河南(此处指河套以南)之地,随后控制了河套...
-
程维高,河北省原省委书记,在任期间独断专横,宠用秘书李真(后判死刑),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大变样等各类建设过程中,专用其老家江苏的工程队,尤其是南京二建等建筑企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