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双孔齐下,闻出好味道!”
听到这“怪味”的广告词,你一定以为这是提神醒脑的香薰产品。
但实际上,它是一款名为“鼻吸棒”的新型玩具,这段时间在很多小学生中风靡。也成为了继“萝卜刀”之后,校园玩具的又一“网红单品”。
它成分不明,不能吃,但可以用来吸。能够刺激鼻腔神经,产生清凉感和提神效果。听起来,效果是很神奇的。
这不,很多孩子争相去学校周边的小卖部购买。
天津的一个学校附近,两个孩子来到小卖部,向老板出示鼻吸棒,问老板有没有得卖。
老板问:“倍儿上瘾是吧?”
“嗯呐,越吸越上瘾!”
河南某学校,孩子争先恐后购入鼻息能量棒,甚至“一天不吸就不得劲”。
记者走访了山东济南的多所中小学附近的小卖部和超市。
有的老板表示:能量棒卖得十分火爆,进货不久就能卖光的程度。
为什么这个小玩意儿能吸引这么多孩子呢?
有记者采访过学生。
有的学生说,用了鼻吸棒后,感觉精神一振,学习效率提高了。
有的学生说,用了鼻吸棒后,感觉头脑清晰,考试成绩提高了。
那么,这个东西真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吗?备受欢迎的鼻吸棒,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02
广东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师姚忠良说:鼻吸棒里面的成分没有经过监管部门的检验。因为成分不明确,万一伤害到了人体的脏器,那就为时已晚。加上鼻吸棒的头比较大,使用的时候要将鼻子撑开,很大概率会造成鼻腔损伤。
老爸测评也曾对此做过调查和研究:他在市场上找出了十款不同口味的鼻吸棒。
而其中有9款测出了“醛”类物质,而其中有5款是属于“戊醛”,根据公开可显示的资料,这是一款可能有致癌风险的物质。
更可怕的是,戊醛是香烟燃烧的时候会产生的物质。也就是说,孩子吸这个,其实就是等于在吸烟。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口味的鼻吸棒,西瓜味的,红牛味,甚至还有酱香味的,虽然味道不同,但他们中间都含有大量的香精。
孩子摄入了大量劣质的香精,轻则嗅觉下降,重则过敏,甚至肝功能受到损伤。
由此可见,这款在学生中突然爆火起来的鼻吸棒,并不是一件好东西。
更可怕的是,这种吸入式的玩具,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有损害,甚至会危害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因为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毒品。有没有发现,毒品也是这样吸的?
年少不更事的孩子们一旦对此产生依赖,经常做这个吸入性动作,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对毒品的警惕性。于是,他们会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毒品。
到那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因此,前段时间,央广网发文痛斥:别再坑害未成年人了!
不少教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明令禁止孩子们将鼻吸棒带到校园使用。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
在浙江省杭州市某中学附近的一家小卖部里,老板娘发现了学生们对鼻吸棒的热衷,她决定不再进货销售。
她说:“我不想赚这种钱,我不想害了孩子们。”
同样是鼻吸棒,有的商家避之不及,有的商家趋之若鹜,高下立现。
也许很多人根本没想到,在孩子的世界里,竟然还有这么可怕的东西,在慢慢地侵蚀着他们。
但令人更加震惊的是,这些年来,危害孩子健康的玩具,根本不只这一种。
03
如果你家有小学生,就一定听说过“萝卜刀”这种玩具。
这是一款由塑料制成的仿刀具玩具,外形酷似胡萝卜。
玩者用手一甩,“唰”的一声刀片弹出,并能借助自身重力滑回卡槽,也被称为“重力胡萝卜刀”。
这款玩具有多紧俏呢?
武汉有位店员说:
“一批新货刚到没两天就被抢购一空,俏得很。”
巅峰时期,它的月销量甚至可以达到20万+。
一甩就出鞘,解压还耍酷。
小学生喜欢它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它背后的广告宣传,加上后续的使用变化,就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萝卜刀的广告词是:看谁不爽就刀谁!
于是,很多小学生对准自己的母亲,妹妹,同学“出刀”了。
前段时间,就有很多家长晒出了自己孩子因为萝卜刀受伤住院的照片。
轻则是被弄破皮,皮肤变得淤青。重则是在眉骨位置缝了4针,之后只能住院治疗。
有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呼吁:抵制“萝卜刀”这样的玩具。
萝卜刀虽然是塑料制品,但它养成的肌肉记忆才最可怕。
孩子看谁不爽,就拿萝卜刀捅一下,长此以往,孩子内心的暴力不断地滋长。
那如果有一天,他们手里拿的是真刀呢?也往上捅吗?
萝卜刀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背后的行为逻辑,和恶意满满的价值观误导。
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其实,你如果仔细观察孩子学校周围的商铺,就会发现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商品。
见过这样的“钥匙扣”吗?
卖给孩子的东西里,写满了“跪求二奶”、“春心荡漾”,还印着一对衣不蔽体、附文“这么粗暴,温柔点”的漫画小人。
小孩子不懂,商家不懂吗?
这些充满性暗示意味的商品,真的适合青春期的孩子们吗?
在孩子成长的敏感时期里,这些刺激性的东西,无疑会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加重他们的早熟心理。
见过这样的“挤痘痘工具”吗?
一个软软糯糯的小球,一个针头和注射器,竟然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
有人说,这叫“萌宠挤痘痘解压玩具”。
恕我直言,我看不到“解压”,只看到了“隐患”。
连药店都买不到的注射器,竟然在学校周围的小卖部,两块钱就能买到。
万一哪个孩子不小心戳到了别人的眼睛,那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我们不敢想象。
除此之外,还有一拍就可以变成个手环的“拍拍圈”。
撕开表皮,才发现里面是锋利的钢尺,跟菜刀没啥区别。
对眼睛有极大伤害的激光笔,用电子烟做成的“奶茶罐”“可乐杯”……
它们大量充斥在孩子的周围,加上不良商家的美化和宣传,于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产品”。
殊不知,这些“毒玩具”已经侵蚀孩子的身体和心灵,甚至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
04
还记得吗?我们的孩童时代,根本没有这么多花里胡哨的玩具,但我们的童年,依旧很开心。
把碗底磨成钝钝的石头,小伙伴们可以丢石子的游戏,玩出各种新奇的花样。
去河边的树下捡几根树枝,包上废纸做成手枪,几个男孩子可以玩上一整个暑假。
将废纸折成“纸面包”,往地下使劲一摔,打翻了就算赢。
还有女孩子们跳的皮筋,踢的毽子……
那时候,我们的物质是那么匮乏,但精神世界却是如此充实和满足。
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有人陪伴着一起玩就好,至于玩什么,不重要。
而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东西太光怪陆离,鱼龙混杂的市场里,有一些“毒商品”就趁虚而入了。
所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商家要守住底线,不能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就做昧着良心的生意;
监管部门要追查溯源,看到这样的行为,罚款和处罚一样都不能少;
学校还要加大宣传,让孩子知道,什么该碰,什么东西碰不得;
更需要家长多加留心,不能疏忽大意。
这是全社会的事,任何人都要牢牢守住其中一环,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还孩子一片快乐的净土。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少受伤害。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2020年,所有适龄考生中,能进985的孩子仅1%,50%的孩子进不了高中,80%的孩子无缘本科。有的省份1.3%的考生能考上985,而有的省...
-
两个人的牵手,一群人的狂欢。好端端的3月马拉松,因为一只乱入的镜头,变成了一场春日的艳遇。就是这始于搂肩的动作,引发了连日的流量狂潮。搂就搂了,作为出征队友间励志和...
- 李县长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盯着桌上那份财产申报表。填,还是不填?怎么填?填多少?他心里明白,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仕途上的一场豪赌。填得太实在,别人会说...
- 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质疑,一纸检测报告引发的食品安全风暴正在经历戏剧性转折。0113家送检,为何仅1家幸免2025年3月,《消费者报道》对市售13款“零添加”酱油的突击检测...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一桩桩毁人三观的丑闻,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不断冲击着大众的认知底线。一、官场秽闻频发,道德牌坊轰然倒地从张瑾瑜,到扬州的戴路,再到近期那...
-
整天“局”啊“处”啊的,感谢这领导那领导的,党政机关别再滥用这些词了
前几个月,热门段子调侃说凡是公务员回家过年,平日里的小李小张小王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张处、李处和王局。尤其是同学会、家族聚餐一类的聚会上,更是叫的人起劲儿、听的人开心... -
农村腐败有多猖狂?村支书:市长见了我都要低三下四,你算个球!
“市长见了我都得低三下四,你算个球?”听听,这口气!这可不是电视剧里的反派台词,而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岗石村副支书对着记者放的狠话。更离谱的是,这哥们儿放完... - 近日,有网友反映,2023年四川省石棉县希望小学采购的“松典相机”,中标价格14050元,而该相机网络售价仅631元,质疑其中标价格不合理。采购清单中还包含一款“麦邦除颤仪AED...
- 2025年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偷税案件处理情况。经查,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
- 一、当前消费不振的直接原因分析(一)资本方将要财富创造的公平,不要财富分配的公平,形成了多数人和多数家庭收入不足性消费能力不足商品生产不等于财富创造,不被消费的商...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洪园“如果不出意外,我女儿今年6月就会毕业,取得‘五年一贯制’大专学历。”3月20日下午,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学生家长黄敏(化名)向中青报·中青...
-
转自大河报博览杨柳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客”,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杨柳的诗词,比如《诗经》中的“昔我往兮,杨柳依依”、《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诸多朝代更迭。一个王朝覆灭的同时,另一个政权又拔地而起。无辜的百姓们不得不迎接新王,适应新政。旧的皇族得以苟活,终日活在屈辱之中。然而,历史...
-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作者:洞见CC公元1097年,苏轼因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被贬到千里之外的海南。弟弟苏辙也遭受牵连,被贬雷州。双方被贬的地点都是南边,两人日夜兼程,终...
-
周武王与姜子牙率兵伐纣,终于建立了周王朝。之后武王便开始分封土地,这样便导致了国家被分割,土地自制的情况出现。随着周朝的发展,周朝...
-
苏轼这位大诗人,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的一生有过三任夫人,这三位夫人恰巧都姓王,分别是:王弗、王润芝、王朝云。苏轼将他人性中最华丽、最深挚的感悟与文字,写给他的三位...
-
“癌症”是西医叫法,中医盛行的古代,“癌”叫啥?仅一个字很耳熟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对它的决心。”谈“癌”色变,可不是空穴来风,在全球,每年都有将近900万人死于癌症,这意味着人类每年都有这么多人在这场与病魔的交战当中... -
“普通话”演变史: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开始应对语言差异的问题
1955年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中,北京官话以一票之差险胜了五十一票的西南官话,成为了现今通行的“普通话”。如今虽然距离1955年的决议已经有了六十多年的岁月,但对于南方的娃... -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那么,计算机究竟是谁发明的呢?在西史叙事中,第一代计算机(电子...
-
明明胜利在望,却反过来倒签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失败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翻开中国近代史,简直就是一部充满屈辱的血泪史,令人愤慨不已、振腕不已、叹息不已。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大开,沦为西方列强争夺利益的掠食场。网上一直有种说法,声... -
日本渗透中国从未停止,历史上的特高科、黑龙会、梅机关——日本的“锦衣卫”“东厂”“西厂”
日本间谍明朝锦衣卫的大名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干间谍活动干的是相当出色,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朱元璋通过锦衣卫知道宋濂家的菜单、朱元璋知道大臣打麻将丢了张牌等等。锦衣卫无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