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美国已经入黄昏

繁体

文/如松

英国通过英西战争(1585年—1604年)击败了西班牙;通过四次英荷战争(1652年—1784年)击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就在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的同时英国还在与法国进行全球争霸,这段时期被称为是第二次百年战争(1689年—1815年),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英法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和拿破仑战争(1803年—1815年)。

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再次战败、被流放到位于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上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这标志着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征战之后,英国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全球霸权,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虽然拿破仑战争之后的俄罗斯帝国号称自己是“欧洲宪兵”,但其综合实力与英国还远远无法相比,这是“欧洲宪兵”与全球霸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中被英国击败之后,俄罗斯更无法威胁英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任何一代帝国打败了所有的对手之后,虽然表面看起来已经是“东方不败”,放眼四顾再也没有对手,但任何一代帝国永远都无法战胜的那个“对手”就会悄悄地来到面前,那个敌人叫“自己”。

叫“自己”的那个敌人是怎么来到大英帝国面前的哪?

西班牙称霸世界时就曾经推动贸易全球化,现在到了英国称霸世界的时候,依旧要走一样的路,根源在于:帝国的建立必须立足于经济和科技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自身的生产要素价格就会上升,商品成本上升;当帝国建立了无可撼动的全球优势(包括军事优势)之后,就为本国的资本奠定了全新的商业环境,具备了进行全球扩张的条件。此时,既然帝国已经没有了地缘政治与军事上的敌手,资本就开始主导本国的政策。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生产基地和技术就会不断流入其他国家和地区,这既可以通过回输廉价商品取悦本国民众(让政府获得更高的支持率),又可以让资本实现更丰厚的利益。所以,无论西班牙还是英国建立了全球霸权之后,最终都启动了贸易全球化。

谷物法是英国于1815年至1846年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以保护英国农业,它规定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程度时方可进口。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该法在1846年被废止,这为其他国家将谷物出口到英国打开了通道,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需要降低英国商品的进口关税,英国的钢铁、纺织等工业制品远远不断地输往其他国家,贸易全球化开启了,资本的盛宴开始了。《谷物法》被废除,标志着资本开始主导英国的政策。三年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另一条约———《航海条约》也被废除,英国彻底成为自由贸易国家。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在《煤的问题》一书中无不自豪地说:“自由贸易,曾使地球上不少地区自动向我们进贡,北美洲与俄罗斯平原是我们的麦田,南美洲有我们的放牛场,秘鲁赠送她的白银,黄金从加利福尼亚与澳大利亚流到伦敦,中国人替我们种茶,西班牙与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

所以,这一轮由英国所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是资本主导英国政策的过程,是资本依托英国的霸权地位到世界各地掠取高额利润的过程,当然也是英国金融大发展的过程,本质就是一个国家的贪欲被彻底放纵的过程。

资本外迁、产业外迁、技术外流就必然削弱英国综合实力和相对优势,但这一点对帝国未来的影响或许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代帝国的崛起都有强大的精神因素(这由宗教和文化所决定)所支撑,可当本国政策被资本所左右、贪欲被无限放纵之后,就会削弱本国整体的精神意志与力量,对帝国的前途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定有朋友问,英国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其实这无所谓对错,这只是再次证明人性在决定着历史的进程,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开启,彻底改变了当时的世界。

一战爆发意味着这次贸易全球化的结束。虽然一般认为到一战之前的英国还是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但其综合实力已经主要体现在军事实力、金融实力和土地与人口。当时英国统治着34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约占全球陆地领土的五分之一左右,4-5亿的总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当时的英镑像今天的美元一样是国际通行货币,英国垄断着货币发行权、贸易结算权和金融交易权,那时的伦敦就像如今的纽约一样是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由此可以看出,经过贸易全球化之后,英国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以军事和金融为支柱的帝国,在制造业、科技发展等方面,英国丧失了优势。当基础产业和科技产业丧失优势之后,标志着英国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相反,本次贸易全球化开启之后,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第一名的位置就被美国所取代,到了20世纪初英国又被德国反超而屈居第三。

美国作为如今的超级大国在当时就已经初露峥嵘。1859年至1899年期间美国的工业产值由18.8亿美元增长至114.07亿美元。1860年美国的钢产量只有1.2万吨,到1900年已经高达1035万吨,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美国的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增长到1900年的6362万桶,在数十年内美国的石油产量都占世界总产量的六七成。19世纪末美国的汽车产量不过数千辆,到1914年已经猛增至56万辆以上。美国大多数的经济指标都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一位。更重要的是,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增加至9800万。一代超级大国已经在孕育中。但当时美国还无法取代英国的霸权地位,根源在于美国的军事实力远不如英国。

虽然美国的综合实力在这一时期飞速发展,但当时的美国奉行孤立主义,让欧洲人很少感觉到美国的存在,更谈不上威胁。

可德国不一样,它是英国、法国的近邻。

搭上工业革命快车的德国只用了4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英国用80年的时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1850年至1900年德国工业生产的绝对值增加了6倍;电气工业的总产值在1891年至1913年间增长了28倍;1870年至1900年煤炭年产量从3400万吨增长至1.49亿吨;从1870年至1900年间,多数化学原料的产量从空白跃升至世界第一,等等。1850年至1900年,德国的国民生产净产值从105亿马克增值365亿马克。

随着工业实力的提升,德国的军力得到了大发展,一战爆发之前,德国的陆军已经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

虽然拿破仑战争之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下降,但在贸易全球化时期法国依旧是重要的大国。到一战爆发之前,法国的工业生产份额占当时世界总量的6.1%,居美、德、英之后的第四位,有77万兵力的法国陆军被认为是当时仅次于德国陆军的世界第二陆军,法国依旧是当时的殖民大国,统治者高达1289.8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由奥地利帝国于1867年改组而来的奥匈帝国在国土面积上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人口也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德国,机械仪表制造业和军火工业的发达程度居世界第四,1913年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4%,被视为是与英、法、德、俄并列的欧洲五大列强。

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帝国经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之后,摆脱了农奴国家的地位,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型,在很长的时间内被誉为是欧洲宪兵。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之后,工业和军事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可以用一系列数字展现一下贸易全球化前后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

1870年,英国(含殖民地,不含印度)的GDP占世界的24.1%(其中英国本土占9.1%),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分别占8.9%、7.6%、6.5%、6.5%、3.8%、2.3%。到1913年,英国的GDP占世界的21.1%(本土占8.3%),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分别占19.1%、8.6%、5.3%、8.8%、3.5%、2.6%。更根本的变化体现在工业产值上,到一战之前各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美国35.8%、德国15.7%、英国13.6%、俄罗斯8.2%、法国6.1%、意大利2.4%、日本2.0%。美国的工业实力是世界第一,德国不仅工业产值超过了英国,还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俄罗斯已经从农业国向工业国家过渡,综合实力获得了很大的提升,日本崛起于亚洲,等等,世界的力量版图与贸易全球化之前相比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我们换个视角来看,当时的清朝也参与了这次贸易全球化,只不过它以另外的一个面目出现,那就是“洋务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彻底打开了清朝的国门,又经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之后,大清王朝的大厦已经是岌岌可危,为了避免亡国(这个“国”当然属于爱新觉罗氏)的命运,清朝在不改变政治体制的前提下开始向西方学习,所以这场运动又称为是“自强运动”(即“自救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和“师夷长技以求富”是当时的口号。加入贸易全球化之后,清朝初步建立起现代工业,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陆军新军的建立都是丰硕成果。

到这时,马上就会遇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在贸易全球化之前,由英国主导的旧秩序还可以维持下去吗?当然不可能。随着德国、奥匈帝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清朝力量的增强,必然要求重新划分本大州甚至全球的地缘利益,需要建立新秩序。

谈判桌上不可能解决这么大的利益分割,战争从古至今都是唯一的解决方式!未来依旧如此。

这一系列的、蔓延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首先从亚洲打响,那就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亚洲的地缘利益重新分割之后就轮到了欧洲,基于欧洲是当时全球工业的重心,强国众多,结果就演变成一场群殴,这就是一战,同盟国阵营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协约国阵营包括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中国。虽然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卷入了这场大战,但一战或许是世界历史上最没意义的战争,缘于战后并未解决任何地缘矛盾,甚至由于在战争赔偿问题上的吵闹不休让地缘矛盾更加复杂,大家并未考虑到世界需要建立一个新秩序、实现新的平衡,让世界实现长期的和平,所以这是一场只有付出(生命和物质代价)而没有收获的战争。战后,当时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美国立即回归美洲,继续奉行自己的孤立主义。既然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已经回到美洲过自己的小日子,欧亚国家为了新秩序当然要接着打,又一次大战也就无法避免,这就是二战。

二战中德国、日本战败之后,由美国、苏联、英国等主持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实现了从19世纪由英国主导的旧秩序到美苏英共同主导的新秩序的过渡。

所以,1846年由英国主导、推动的全球化,带来的是世界各国之间实力的此消彼长,带来的是重新划分世界利益的诉求,这就是1894年到1945年的一系列战争。

英国主导的贸易全球化是“因”,1894-1945年间持续半个世界的战争是“果”。但1894-1945年间持续半个世界的战争也是“因”,今天的贸易全球化是“果”。

1945年之后,新的世界秩序开始运行,这实际是新一轮贸易全球化的伊始,只不过是美苏各自在自己的地盘内推动、运行。当美国于1991年熬垮了苏联之后,这一轮的贸易全球化进入了高潮。这也是美国从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向军事化、金融化过渡的过程,1950年美国的GDP占世界的27.3%,2016年已经下降为14.48%,美国在贸易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失去了众多的基础产业,虽然它目前依旧是世界上的霸权国家,但主要是依靠军事和金融支撑起来的国家,失去基础产业之后帝国的基石已经不再稳固,这与20世纪初期的英国几乎是一模一样。

这一轮贸易全球化也是资本主导美国政策的过程,是美国的资本、产业和技术向外输出的过程,是资本的盛宴,是美国开始放纵自我的欲望、食利世界的过程。这更是是美国精神堕落的过程,看看美国国会和司法体系对2020年大选中的舞弊指控无动于衷,再看看2020-2021财年财政支出中的40%要依靠借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仅仅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三十年间美国的立国精神(基/督/教精神)几乎已经丧失殆尽。当一个国家的精神开始堕落的时候,它就在堕落!

东方大国要与美国共治太平洋,欧盟要摆脱美国独立自主,欧洲、日本、印度、俄罗斯都开始争夺当今世界经济上最活跃的地区——印太地区的地缘利益,旧秩序正在被埋葬,最终也只有一条路——通过战争建立新秩序!

(如松)

(2)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