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工网
【高谈阔论】
原标题:身居陋室心行万里
冷荞麦
近日有朋友问安,得知俺一如日常,“哀叹”说自己“很苦”。我明白友人之苦:平素嗜好满世界乱跑写生的艺术家在怀念往日的生活,遂建议其“读书”。结果,其人怼回来一句话:“不行万里路,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很熟悉的话,网上翻查了一下,原来是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文字,所谓“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大概意思应该是不行万里路是不可能画出杰作的。
固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华夏文人的成长宝典,但坦率地说,我不是太清楚在时常想起这句话的人群中,二者是对立的,还是说的其实就是一回事。如果一定是带着眼睛行脚才是行万里路的话,比较起周游列国来,窃以为读万卷书是更优的远行之道。
首先,我就没听说过哪位西洋油画师傅酷爱旅行,倒是达芬奇之流似爱读书的样子。撇开那些以祭坛画、湿壁画著名的大师,即便是风景画好手,也多是着意某一地区的风景,像柯罗和威廉·透纳,梵高更是着迷一样盯着普罗旺斯那个小地方,而传说中“不喜欢读书”的庚斯博罗,据其密友称,此人知识的丰富罕有人能比肩——可见多半是不喜欢考试被误传为不喜欢读书了,实际上他必须是爱阅读才能够知识丰富的。
不说绘画的达人,天下风光只有深邃星空才入其法眼的康德,不仅没有离开过他居住的那个小城,而且连寻常日子里的身体移动,都基本上是在有限的老路上来回转悠。就这么个对“看风景”近于“迂腐”的家伙,凭着阅读方寸纸页上的文字,脑瓜一动就欣然提笔论道起“美学”来。更诡异的是,他的“奇谈怪论”竟然成了经典殿堂中最灿烂的“宝石”之一。
诚然,万里路行确实是知识升级甚至是智慧进阶的不错选择。然而,就算是旅行,无论是自然风景的看见,还是风土人文的发现,显然都是锚定在阅读基础之上的。不夸张地说,那些对风光、风物趋之若鹜的人,不少可能是着了写字人的道,即使是那些对阅读嗤之以鼻,以为身体远行就可以增长学识的人,也是如此。
回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话题,我以为古训说的其实是一回事。试想,彼时由于财富有限,别说地里劳作的人,就是读书的秀才,大多数都没有闲钱转悠五湖四海。而商人发现“游玩”的业务,并将之鼓捣成产业,也是大家日子好过以后才有的景象。在这之前,那些探险者陌生地理的记录,以及传教士异域观察的文字,才是真正的万里路行之境。
显然,只要我们热爱阅读,“行万里路”就是水到渠成的定式。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万卷书就是行万里路,反过来,如果仅仅是带着四肢,而不是心灵、智识随行的万里之行,自然收获稀疏。
总之,尽管我本人不太热衷旅行,但并不抗拒万里行路之功,而且,我也认同喜欢写生的艺术家或许更能使自己的眼界拓展。只是,如若认识到阅读贯通于个体“行万里路”的始终,那么,即便是身居陋室,也可借助书籍心行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