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得名及出处
提起中国的历史,我们必然绕不开春秋战国这一时间段,因为这一时期的中华大地,百家争鸣,各种思潮涌动,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经典、思想,很多都来自于那个时代!春秋战国其实指的是两段时期,战国时期是周王室衰败的时期,列国攻伐,大战不断,所以我们称之为战国。那么春秋时期,周王室还存在,为何我们会称这段时间为春秋呢?为何不称之为冬夏呢?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春秋和战国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建立东周起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而统一天下。
公元前770年,经过“烽火戏诸侯”事件后,西周王朝灭亡,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
东周王朝对于诸侯国已经无力控制,中国开始进入到了春秋时期。而后又出现了齐桓公等春秋五霸。
春秋之名来源于孔子所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战国之名则是来源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关于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分界线,其实一直是有争论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春秋的时期应该是以《左传》的记录截止时间为准,也就是公元前468年。
第二种观点认为春秋的截止时间为三家灭智,即公元前453年,或者是三家分晋,即公元前403年。
第三种观点为以孔子去世的那一年为分界线,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当然为了记录方便,则是以周贞定王姬介继位那一年为分界线,也就是公元前476年。
详说春秋:
在春秋这段时间,周王室还是天下共主,大家对周王室都还算是比较尊重,春秋霸主也基本都希望获得周王室的认可和背书。然而随着三家分晋,天下形势出现了大变化,由此开启了战国时代。在战国时代,周王室愈加衰弱,大家都没把周王室看在眼里了,之前春秋霸主,还希望和周王室合作,到了战国时期,这些强国要不就是欺压周王室,要不就直接无视周王室,因为他们想的都是一统天下,取而代之!
春秋时期的战事没有战国时期那么激烈,而且天下礼乐并未完全崩坏,大家还保持着一定的克制。比如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春秋时期的国战,其实非常理想化,就是两个国家互相约定好出兵时间,出兵地点,到时候大家一起把军队拉过来,堂堂正正打一场,以实力来分出胜负。这其实非常像两个绅士的决斗,完全不像我们后世的作战方式,诡计频出。
春秋时期,战事并不激烈,且许多大事往往都发生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所以人们往往以春秋二字来记载当时发生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史书,大都是以春秋为名,再加上国家的名字,比如周朝写的《周春秋》、鲁国写的《鲁春秋》、燕国写的《燕春秋》。而这些国家写的史书,大多数都在战火中遗失了,只有鲁国写的《鲁春秋》流传了下来,且孔子对史书《鲁春秋》进行了修改,将其更名为《春秋》,最终这本书逐渐就成为了春秋那段时间的代表了。
孔子在中国文化上有非常高的地位,他改编过《春秋》,使得《春秋》的名声非常大,且《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一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期间所发生的大事,正好和春秋那一时间段对得上,所以大家就逐渐以《春秋》的书名来指代春秋那一段时间了。这一点,其实和战国时期的命名是差不多的!春秋之所以被称为春秋,主要是因为《春秋》这本书太出名,代表了那段时间的历史,而战国之所以被命名为战国,也是因为《战国策》这本书太出名,代表了战国那段时间的历史!
当然了,除了《春秋》这本史书的影响,春秋之所以被命名为春秋,还和当时的祭祀习惯有关系!古时候生产条件低下,基本是靠天吃饭,所以大家把天气、季节看得非常重,认为自己的所得所获,都是上天的恩赐,所以在春季和秋季,大家都要举行祭祀,希望上天保佑大家能获得丰收!春季播种,秋季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春秋的祭祀更是被众人所看重,所以春秋渐渐成为了这一时间段的代名词!
春秋那段时间,周王室虽然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大了,但它也并未完全衰败,在天下中还是有一定的权威和影响力,所以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每年都会去向周王室朝贡、觐见。在这一时间段,各诸侯都会把自己封国的大事讲给周王听,遇到困难也会向周王寻求帮助,这是长久以来的惯例,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了。而这种朝贡通常发生在春秋之际,所以后人便以此称呼这段时期为春秋!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更加衰微,朝贡周王室的诸侯越来越少,所以这种规矩越来越没人遵守了,慢慢就消失了,春秋这个词也就不再适用了。
综合来看,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之所以被称为“春秋”,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各国史书都是以春秋加国名命名的,且关于这段时间流传最广的史书便是孔子改名的《春秋》,所以大家逐渐以春秋来命名这段时间;二是这段时间的老百姓,通常会在春秋之际举行祭祀;三是这段时间的诸侯国,通常会在春秋之际向周王室进行朝贡!
春秋与战国的区别
只是,我们虽然虽然知道了春秋和战国的具体时间,如果,要搞清楚春秋和战国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最好的是分析这两段时间战争的特点,因为战争,关系着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
1,春秋时期战争特点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让各国开始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政治上各国纷纷开始变法,开始自己的兼并事业。只是,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一种文明竞技。各国间的争斗,虽然目标明确,但是并不野蛮,十分的讲究战争的礼仪、排场。
如在当时两国交战,如果一方战败,只要对方的军队跑出五十步外,就不能进行追击;甚至,当时还有另一个规定,如果敌军有受伤的将士,在交手时,不能使其重复受伤。可见,当时的战争杀死敌人不是主要的目的,而显现自己国家的威德才是主要目的。
另外,由于春秋时期的生产力不够先进,各个国家可以投入到战争中的人员相对较少。换而言之,大部分人员主要在农业生产上,各国的军队成员多由贵族组成,所以军队的数量上并不多,双方交战的时间也因此并不长。所以,春秋时期虽然有战争,但是战争的目的不是杀死敌人,而是削弱敌国的力量,消耗敌国的国力。在彰显了自己国家威德的同时,让敌国短时间内不能再轻易的发动战争。而且,正是因为生产力上的限制,导致战胜国也无法有效管辖那么多的土地和人口,促使灭国也得不到多大的好处。可见,虽说有的史学家认为“春秋无义战”,但春秋时期是“文明竞技的时代。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战争的不灭国原则,主要还是在大国之间。诸多不知名的小国,还是被楚国等大国给兼并。不然,春秋初期的几百个国家,也不会一到了战国时期就余下十几个大国了。
2,战国时期战争特点
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一改春秋时期的文明特点,主要目的就是:争霸。为了争取霸主的地位,战国时期的各国斗争,和春秋时期不同,目的就是置敌国于死地。战国时期的战争是蛮横者的你死我活。
比如,著名的战国杀神白起,曾直接坑杀俘虏三十万。除此以外,一个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也十分的明确,那就是完全吞没敌方,所谓的战争礼仪,所谓的排场都是不重要的,战争时期各国的交战就是你死我活的蛮横拼杀,不分胜负不会停止。连战俘都杀,遑论其他呢?
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特点不同的原因
这和两个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有关。春秋时期,社会的生产力不够,日常用具以及兵器的制造,都主要以青铜为主要制造原料。而当时各个国家的青铜产量都不高,一旦发动战争,只要敌国兵败,收缴其武器,就可保证敌国短时间内,不可能再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著名的就是晋楚两国的争霸就是由一场战争决定的,完全没有必要对失败国穷追猛打。
春秋时期,贫乏的生产力导致各个国家投入农耕的人占了全国人数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投入到战争的人数主要是贵族,只需要打击军队就可以给敌国以重创。而且,正是因为生产力上的限制,导致战胜国也无法有效管辖那么多的土地和人口,促使灭国也得不到多大的好处。
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应用普及,各种铁器农具直接推动着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假设过去五个人种一块地,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那么剩下的四个人就可以转化为士兵,甚至是全职士兵。同时,相对于青铜武器的制造速度,铁制武器可以迅速、大规模的生产,为多出来的士兵武装一番。如此投入到战争的人数大大提高,军队中不仅仅是贵族。所以,在战国时期的战争一改春秋时期的文明,以歼灭敌国和敌人为主要目的。
而战国时期通过大规模、长期的战争,得到的则是大量的土地。大量的土地,不仅意味着国土面积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因为战争已经歼灭了敌国的绝大部分人口,即便是敌国的遗民,反扑报仇的几率也很低。所以,战国时期的战争,才要对敌国斩尽杀绝。上文提到的白起坑杀三十万人,目的也在此,防的是反扑。
春秋和战国区分综述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是文明的竞技。各个国家间的战争十分的斯文,并不以歼灭敌国为主要目的,只要收缴其武器,就是对敌国最大的打压,但是这也只是大国与大国间的争斗。大国对小国的侵略,还是以绝对的占领人口和土地为主要目的的。
而战国则是强者和蛮横者的争霸。各个国家间的战争十分的野蛮,目的只有一个,以歼灭敌人的方式,来获得敌国的土地和资源,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双方的战争正都是生与死的比拼。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车需求的改变,汽车经历了多次的升级换代,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以前的汽车设计,既简单又经典,不像现在...
-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1842年,清政府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
- 文章来源:新法家 网站 现在社会有一种玩世界新潮,什么都是“真好玩”,但仔细一想觉得生活其实不是玩出来的。现代体育比赛要是在原始人的眼里,肯定觉得可笑。...
- 曹雪芹作为传世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他的一生备极兴衰,尝尽人世荣辱。他的祖上曹世选原来是明朝军官,在和满洲军队的战争中被俘,成了满洲皇族的包衣,也即奴仆。曹家也由...
- 转自大河报博览成语总是能用最简短的字,说出最丰富的含义。18个冷门而惊艳的成语,如果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01郢中白雪【释义】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出处】战国·楚·宋...
- 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2~3岁髫(tiáo)年——指女孩7岁。垂髫(tiáo):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
-
军中巨贪谷俊山威胁上司廖锡龙说:我让你离开你就得离开,廖是如何回复?
2013年1月12日深夜,河南省濮阳市东白仓村的一座豪宅里,有许多身穿军装的人一脸严肃地往车上搬东西,许多村民好奇地站在门口围观。 这是中国解放军军事检察院的办案人员正... - 文明的主人从来就不是群众。群众仅在毁灭文明时才能发挥作用。——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1.“卖爆美国”显然是夸大幸好我看过那个视频,不然就被新闻骗了。视频作者是一...
- 极目新闻记者 陈俊京剧演出舞台上,一名武生翻跟头时裤子不慎掉落至脚踝处。他短暂下台调整,但仍未能系上。此时演出还在继续,武生仓促登台,冒着受伤的风险,坚持翻完跟头...
- 1922年,未被破坏的绝美天龙山佛像、与文无关很多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往往不是栽在大江大浪上,而是翻船于窝里斗和自相残杀的小阴沟。历代众多农民起义中,有近二十位领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