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从横山到杨凌需要坐三天车

繁体

近日有报道:《最新消息!榆林到西安仅需2小时》。

这条消息还真是惊到我了!

2023年6月底,我从西安回了一趟榆林。唉,这回是伤感之旅,参加我二爸的葬礼……

伤感之余,交通工具的变化倒是再次勾起我的思绪。

从1981年我上初一的暑假算起,40多年来,我回过榆林多次,从最初的硬座汽车到后来的卧铺汽车,再到普通火车;从中途休息一晚到后来直达。当然了,榆林早已通达飞机,只是我没坐过;高速公路早已开通,许多人选择自驾,而我也没有相似经历。

所以说,此次坐的动车就是我往返西安—榆林最快的交通工具了,因为6月30日早上的动车4个多小时就抵达了西安火车站。

曾经,从横山到杨凌需要坐三天车

■ 图源 西铁资讯

也许正因为这些,所以一直以来,对于1959年父亲16岁时如何从榆林横山到杨凌武功水利学校上学,一方面疑惑,一方面也充满好奇。

为此,近年来,我断断续续与父亲聊过几次。也悄无声息有意识地通过手机“记事本”记录下来,想着有朝一日写一篇文章,让父亲的回忆成为我的记忆。

父亲1943年生,1959年初中毕业,被当时的武功水利学校(当年的初中专)录取。谈及当年的初中毕业考试,父亲显然有点轻描淡写,让我还是有些惊诧的。后来想想,可能与他早年的经历和内向性格有关系吧。

父亲:初中毕业生嘛,年龄小,自己学的也不是最好,对于考上考不上没啥特别感觉。

我在西安本地上大学,开学报到时,由于扛了一个木箱以代替现在普遍使用的皮箱,所以是父亲送我去的学校。我自然而然地问起父亲当时的情况。

父亲:夏天陕北天亮的早,早早地就出发了,有啥送的,没有人送,自己去的车站。

当我问当时穿的带的东西时,父亲依然平静应对。

父亲:脚上穿的是布鞋,身上穿的夏天的衣服。铺盖卷自带,再带上录取通知书、户口簿等。想着中间回不了家,还带了几件秋冬的衣服。不记得带了多少钱,主要是你爷给的路费吧。

当我问到当时的交通工具时,父亲的情绪显然有了些许变化。

父亲:当时的县汽车站,运营的客车都是卡车,唉,总共也没有几辆。

当我问在车上怎么坐时,父亲的音调突然高了一点。

父亲:哪里有什么坐的,在卡车箱中坐自己的行李,几十个人互相挤着。

当此之时,我一下子想起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的镜头。

曾经,从横山到杨凌需要坐三天车

■《人在囧途》剧照

关于当时的客运工具是否为卡车,我专门查过《陕西省志公路志》,证明应该就如父亲所说。

当我问父亲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时,没想到父亲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父亲:当时清涧县要饭的很多,跑上车要饭,(乘客)根本没办法在食堂吃饭,因为食堂里面要饭的人比坐着吃饭的人都多。那时的物价其实很便宜,在清涧县和子长县汽车站的路边,5分钱就可以买一个熟鸡蛋。

我第一次回陕北老家,是父亲带着回的。第一晚住延安甘泉,第二天下午到达榆林,所以我问父亲他当年的情况。经过60多年,父亲对于一些细节已经记得不是太清楚了。

父亲:先从横山坐车到鱼河(镇),再倒车。第一晚到延安,记得是住在延安供电局招待所;第二晚住铜川,记不清住在哪了;第三天早上坐火车去的杨凌。

这倒是我第一次听说,我一直以为中途只需要住一个晚上。后来想想也能理解,依当时的交通工具和路况,应该就是这样。因为1981年回陕北时,我只记得清涧地段有一座隧道。当我问票价时,父亲显然已经记不清楚,但是对于从铜川去杨凌的票价,他说得很确定。

父亲:一块五,就是一块五,学生票半价。

为了印证父亲说的一些情况是否属实。我想到了《横山县志》。

《横山县志》: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赠给横山县人民政府美制“威力斯”牌小吉普汽车一辆。这是横山县有史以来拥有第一辆汽车。

《横山县志》:汽车站创办于1956年,时驻党岔区阴湾,后迁至横山。

曾经,从横山到杨凌需要坐三天车

■《追凶者也》剧照

我也查了其他交通运输方面的资料:汽车客运1958年每人每公里0.026元。

榆林至铜川不到500公里,票价应该是12元左右。看来当时的票价已经很贵了,因为父亲1963年参加工作后拿了15年的38元5角。我1981年与父亲从西安坐汽车回榆林,西安至榆林票价为17元,我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如此,我也能理解父亲为什么在工作15年后才第一次回老家,而且是在得知爷爷已经患了食道癌的情况下。第二年,爷爷去世,父亲本应该回去奔丧,但却没有。我在想,这些应该都与当时收入不高而交通票价高有一定关系吧。

过往的经历,使父亲对司机印象很深。

父亲:上了三年学,只有1961年暑假回过一次横山,为了省钱,坐同学姐夫的卡车,先到延安,再倒车回横山。

父亲还专门补上一句。

父亲:那时候,汽车司机在陕北最吃香,×××家的两个女婿都是司机。

其实,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在哪里不是呢?而如今,汽车早已成为许多人的代步工具。

于是不由得感叹,时间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真的改变了世界,甚至打破了人的认知和想象!

来源:贞观、作者 | 长安 | 陕西人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黑白边疆:新疆同治暴乱的黑与白

    -1-1862年,陕甘回乱爆发,在哈密、吐鲁番一带传教的回民阿訇妥明悄悄抵达乌鲁木齐,住进绿营军提标参将索占焕家里。妥明,字得璘,河州(今甘肃临夏)东乡人。东乡族是元代“...
  • 古代有很多复姓,为什么现在却很少了?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在漫长的岁月中,为了更好地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人们发明了姓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
  • 一张“京都贵妇”照的流出,终究还是撕下了“名媛”最后的遮羞布

    一张“京都贵妇”照的流出,终究还是撕下了“名媛”最后的遮羞布

    俗话说,先敬罗衣后敬人。当今社会,借助互联网的发达,已经让这句话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名媛”这个词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现如今,打开手机,更是随...
  • 流传千年的划拳辞令,“五魁首”和“六六六”,究竟是什么意思?

    流传千年的划拳辞令,“五魁首”和“六六六”,究竟是什么意思?

    “五魁首”和“八匹马”,这种在我们行划拳酒令中非常熟悉的词语,其实也蕴藏着古人向往美好生活的寓意。喝酒这个事情,如果独饮,难免有些闷气和无聊,所以,对饮以及“众乐...
  • 2001年朱镕基会见索罗斯时的谈话

    “中国政治是成功的,人民支持政府、乐观、有热情” 摘自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在困难和挑战众多的1991年,年届60岁的朱镕基被邓小平从上海市委书记任上抽调入京...
  • 古代统治者最怕什么?答:怕老百姓过得舒服!

    古代统治者最怕什么?答:怕老百姓过得舒服!

    古代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最怕什么呢?这估计是很多人都想过的问题,是害怕和自己一样具有继承权的皇子?还是害怕有大臣权倾朝野拉帮结派?亦或是害怕宫里的太监们被外人收买...
  • 朝阳少侠——四问黄岩岛

    菲律宾马科斯政府上台以来,一边不断在南海多域挑事侵权,一边在舆论上招摇卖惨,结果一次次踢到钢板上。去年开始,菲律宾在仁爱礁频频碰瓷作秀,无一例外在中国坚决维权的钢...
  • 燕赵传奇·河北民俗文化之河北棒子

    来源:根据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系列节目《燕赵传奇》音频整理主持人:韩伟/主讲嘉宾:褚亚玲上上一回说到传承百年的燕赵艺术——皮影戏,那戏台上的小人一举一动有意思,大幕上的...
  • 中华历法知识

    中华历法知识

    来源:《中华民俗风貌大全》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民族之一,历法的出现对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农历,是中华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
  •  翟玉忠:“伪史论”批判——信息时代的蒙昧主义

    翟玉忠:“伪史论”批判——信息时代的蒙昧主义

    内容提要:“信息时代蒙昧主义”产生的原因不是信息稀缺,而是信息泛滥、信息源权威性缺失导致的荒唐见解流传。伪史论者主要通过巧妙、模棱两可地编排从各种渠道、特别是网上...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