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的藏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比藏书多的人,那是算少的;比藏书少的人,那可是足够多了。常常有朋友问我:“你那几万的藏书,你都读过吗?你大约读了多少?”每逢这个时候,我总是很尴尬。或者转移话题,或者瞎编一个比例搪塞。
我到底读过多少书,实在没有统计过。小时候读书,一天一本,两三本,都是有过的。一目十行,只图个快字。看个开头,就想知道结尾,好像屁股后面被一群马蜂追着一样,跑得越快越好。随着年龄增长,读书的速度越来越慢,那是相对需要精读的书而言的。但要论起快来,比儿童时期可要快的多了。许许多多的书,翻上几页,便合上,就算读过了。犹如饮食一样,我知道这个菜是酸的,我不喜欢吃,何必要硬吃呢?不对胃口的书,实在没有必要从头看到尾,无论是经典还是一般的书。浪费这个时间,还搞得自己心情不好,实在没有必要。
我在童年的时期,就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直到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在阅读,算起来,应该读过不少的书了。大约是自己的人生太崎岖坎坷,太有传奇色彩,所以对书的理解和对阅读的认识,与一般人大大地不同。我的人生路和阅读之路是合二为一的,我的人生之路就是我的阅读之路,我的阅读之路就是我的人生之路。我没有别的资本,没有可以依赖的家庭,也没有很好的体力,只有书一直陪伴着我。每当我给孩子们讲起阅读改变人生我的人生故事时,我在笑,孩子们也在笑。但是,我心里是隐隐作疼的。
自由是最可贵的,而自由阅读则是双重的宝贵。小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安徒生是谁,他的童话也是我进入青年时期,在一本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外国短篇小说》(中册)里读过他两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老单身汉的睡帽》。不知道为何把童话选入小说中,这样的不严谨过去现在都是一样存在的。我并没有觉得童年和少年没读过安徒生有什么缺憾的。有些书早些读,晚些读,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若有良好的读书习惯的话,他会用一生的时间来读书。所以,读什么书在童年时代并不重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我个人觉得,一个人一出生,什么也不让他做,把他关在屋子里,就让他读书,读名著读经典,一直读到死,他能读多少本名著经典呢?很显然,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更多的是他没有读过的书。
我很庆幸我已经不是儿童了,所以,没有人给我推荐必读书好书不可不读的书。我也从来没有像现在的家长那样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从小限制孩子读什么书。一排一排的书在书架上摆着,她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享受了充分的阅读自由。我从来不会因为一本书是好书是名著而去阅读它,这不是最重要的理由,我阅读一本书最大的驱动力是好奇。当下一份一份的推荐书单,不会引起我的关注,我对几大好书也从来不感兴趣。阅读是需要一份定力的,要保持一份安静的。最根本的,我是不想被诱惑,或者说交付出去自己的自由。阅读的理由有很多种,求知并不是唯一的理由,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理由。我需要力量的时候,我需要给我力量的书;我需要快乐的时候,我需要给我快乐的书。任何一本名著和经典,包括所谓的好书,并不是包罗万有的,自己需要的不一定就能在这一本书中找到。
阅读如同旅行一样,有固定的目标是好的,比如那些名著和经典,直奔主题。但且行且观赏,也有不同的风景体现,这样更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高山大海固然好,但小花小草也别有韵味。其实,很多很多的书,哪怕是经典和名著,对一个阅读者来说,也并不一定有什么收获,那么,读,可,不读,亦可。我很佩服那些具有超强记忆力的人,读过的许许多多的书都能记得,这是一种天赋,而我是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的。能留在我记忆之中的书,是没有多少本的,我有时候反问自己,为什么要记那么多呢?
世界上的好书千千万,何必要有读尽天下书的野心呢?只要每天读书一点点,那书卷气和书香的味道便会在一个人的体内弥漫。但是,一个人对书的好奇之心和阅读的热情,却是万万不可丢失的。我以为,国人读书人少,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来源:善本古籍(作者:安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