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红巾起义军群雄乱斗,元政府内部也互相倾轧-朱元璋成了“捡漏王”

繁体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导言

元朝末年,吏治腐坏税负复杂,再加之黄河泛滥成灾很多老百姓沦落为流民,中国各省义军四起,农民战争渐成燎原之势。那时候农民起义关键遍布在沿海地区,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是在其中较为雄厚的义军势力。

和很多人想象中各有不同的是,这几股雄厚的农民起义势力并非协力一起打倒蒙古帝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只是在江南一带互相争霸,内斗不尽。

01韩山童、刘福通点燃起义烽火

元顺帝即位后任命脱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颇有成效,但是却仍然无法挽回元朝的颓势。

1344年,黄河在白茅堤决口,又在金堤决口,方圆数千里,百姓受害,缺口5年都不能堵住。在古代以农耕为主,黄河是母亲河,治理黄河一直是历朝历代即位重视的事情,这关乎着王朝兴衰。为了治理黄河水患,脱脱向元顺帝举荐了贾鲁。

于是,元顺帝任命贾鲁为“行督水监”,贾鲁经过实地堪察,掌握了河患的要害所在,总结出了两种治河方案:

其一是在黄河新河道北岸修筑防堤,限制决河横流,这样省工省钱,工程量小,是一套保守被动方案。

其二是堵塞决口,同时疏浚下游河道,疏塞并举,引黄河东行,挽河回故道,彻底治理黄河。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贾鲁带领征发民夫十五万、两万军士修治黄河。

在贾鲁的高压管理下,上下串通一气,拼命盘剥百姓口粮,导致民怨沸腾。朝廷也在脱脱的建议下大肆印发纸钞,由此导致通货膨胀,劳动人民不堪重负,加速了元朝经济的崩溃。

可谓实实在在的“民不聊生”。

颍州(今安徽阜阳)韩山童和同伴刘福通、杜遵道等人,在贾鲁主持的治黄河开河工程开工之前,将刻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独眼石人放在黄陵岗下并趁人们“意外发现”这个石人后,在民工队伍里传唱“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发动起义。

元末起义军群雄乱斗,元政府内部也互相倾轧-朱元璋成了“捡漏王”

为了让自己的义军辨识度更高,韩山童让自己手下的士兵纷纷带上了红头巾。

一般都认为,这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发端,揭开了元末群雄割据纷争,逐鹿天下的序幕。

1351年年底,安徽定远县富豪郭子兴与农民孙德崖、俞某等人也起兵,攻占了安徽凤阳,他们也以红巾为标志,郭子兴自称为元帅。次年,贫苦出身的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并被任命为亲兵。

其实,有一个人的造反速度比韩山童他们更早更快。

他叫彭莹玉。

现在人知道彭莹玉,大多要拜武侠小说所赐:

《倚天屠龙记》中,彭莹玉是明教五散人之一。

《萍踪侠影录》中,梁羽生更是将他晋级为天下第一高手。

而真实历史上,彭莹玉是个教父级的人物。

02 白莲教主彭莹玉

彭莹玉虽是和尚出身,但他平生唯一志向就是推翻元朝(和朱元璋类似)。他精通医术,给穷人治病从不收钱,名气逐渐在老家江西袁州传开。

不收钱,自然是要收心。他拉出了白莲教的旗号,拥有了不少信徒,借此领导反元工作。在自身力量不够的时候,当大哥就是找死。

彭莹玉就推出了徒弟周子旺,自己隐在幕后操控一切。事实证明,这是个高明的决策。

至正十年(1350年)发动起义后不久,周子旺就让元廷捕获,一刀给剁了。彭莹玉逃到淮西一户农家避风头。彭莹玉并没有放弃,继续在淮西、湖广等地秘密传教,以图再起。

柯劭忞《新元史·徐寿辉传》载:

初,袁州有妖僧彭莹玉,用泉水治病多愈,远近神之。

至正十年,其徒周子旺以妖术惑众,从之者五十余人,僭称国王,官王获而杀之。莹玉遁去,匿淮西民家,日夜密构异图。

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夏天,彭莹玉和徒弟邹普胜在麻城(今湖北麻城)又拉起了一只队伍。

这只队伍,跟韩山童和刘福通的队伍一样,也以红巾裹头为标识,也号“红巾军”。虽然两支队伍名号一样,但互相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元末起义军群雄乱斗,元政府内部也互相倾轧-朱元璋成了“捡漏王”

韩山童属于北方红巾军系统,主要活动在河南、淮北等黄河流域;

彭莹玉属于南方红巾军系统,主要活动的范围是湖广、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他们之间互不统属。

彭莹玉想把邹普胜推出来当老大,但邹普胜不想成为周子旺第二,坚辞不就。这时,一个“背锅”的主儿出现了——蕲州的一名普通布贩子,名叫徐寿辉。

徐寿辉无巧不巧的在彭莹玉家门外的池塘里洗了个澡,又刚好让彭莹玉给看见了。

于是彭莹玉招呼邹普胜等人,指着徐寿辉大喊:“你们快看,池塘里竟然闪现出火红的赤光,这个人就是弥勒佛降世!”

就这样,义军领导人的名分就稀里糊涂落到了徐寿辉头上。

至于什么“赤光”,按现在科学解释,大概就是光折射引起的自然现象。

当然,彭莹玉不当老大还有另外一个深层次原因——彭莹玉是江西人,跑到湖广来推行事业,没有本地人领路,那是千难万难的。毕竟传统的宗族壁垒,现代才被完全打破。

元末红巾起义军群雄乱斗,元政府内部也互相倾轧-朱元璋成了“捡漏王”

03 徐寿辉称帝

就这样,徐寿辉在大别山区域大手一挥,拉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军做了“扛把子”。虽说平日里的小贩徐寿辉只会卖布,但是打起仗来却绝对不含糊。

起义旗号正式打响后,徐寿辉审时度势,看出百姓对元末的腐朽统治早已恨之入骨,所以他的军队与平民走得十分密切。凭借着平民的力量,徐寿辉的军队势不可挡,他们很快就占据了如今湖北湖南以及江西的大部分区域。

然而在义军内部,并不只有徐寿辉一支势力,彭莹玉、邹普胜等人也有着相当大的地位。但随着义军不断发展,主心骨只能有一个。

凭借着自己为人正直而又办事果断,徐寿辉得到了多人帮助支持,这让他最终成为了内斗的胜利者并开始主导起义。

徐寿辉的军队规模有数十万人。为了更好宣扬自己的威名,徐寿辉对外声称自己的大军超过百万。

他们很快就攻破了徐州城

在经过多年的征战后,徐寿辉的野心也开始日益显现,

至正十一年(1351年)九月,也就是徐寿辉刚刚举兵一个多月之后,他就立出了皇帝的招牌。

定都蕲水,年号治平。至于国号,挺有意思,叫:天完。

单从“天完”两个字来看,就会觉得非常不吉利,很容易让人误解,莫非上天注定让徐寿辉的政权完蛋吗?众所周知,古人非常迷信,为何徐寿辉弄一个不吉利的国号呢?原来,“元”的国号来自“大哉乾元”,徐寿辉为了让自己建立的政权盖过元朝,先从国号上下功夫,“天”是“大”字加一笔,“完”是“元”上加宝盖。

《新元史·徐寿辉传》载:

“寿辉浴于池,莹玉见其有赤光,异之。十一年八月,乃拥寿辉为主,聚众剽掠。九月,陷蕲水县,蕲州总管李孝先败死。进陷黄州。寿辉僭称皇帝,号天完国,都蕲州,改元治平。以麻城人邹普胜为太师。其众以红巾裹首,与汝、颖妖贼同。”

元末起义军的内斗——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互相攻伐

徐寿辉统军元帅印

根据1982年,重庆江北区发掘明夏皇帝明玉珍的衣冠冢里出土的“玄宫之碑”记载,徐寿辉的国号其实也叫“宋”,跟韩山童的“韩宋”又是如出一辙,但因孤证不立,史料上基本没这个记载,因此附记在此,聊备一观。

彭莹玉被封为国师;

邹普胜被封为太师;

丁普郎、项普略、欧普祥、陈普文、赵普胜等人被封为元帅或是将军;

倪文俊为丞相。

名字里带“普”字的,取的是“普度众生”意思,都是彭莹玉的徒弟辈+南方红巾军系统的铁杆儿。

彭莹玉主要的工作是领着徒弟们南征北战,外加发展义军的后备力量;

蕲水小朝廷里的大事小情基本由倪文俊代办。

文武结合,相得益彰。

徐寿辉成为皇帝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天完将士们南略湖广,连续攻下武昌、襄阳、汉阳等重镇。

彭莹玉再分道杀入江淮行省,进占无为、含山,又连克铜陵、池州、安庆等地。

元廷的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星吉在鄱阳湖口率军阻挡,兵败,星吉本人被擒,后绝食身死。

星吉一死,江西各处的元军成了无头苍蝇。

这给了义军各个击破的机会,义军又接连攻下江州、南康、饶州、信州等地。

江西是彭莹玉的老根据地,他这一回来,江西的民众都沸腾了,各地军民纷纷杀死州官县吏响应义军。

不到十天时间,冒出大大小小武装力量大几十股,奉红巾军为主。

天完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湖广、江西、淮南大部地区。兵锋还一度直指集庆(今南京)。

隐然有和元廷划江而治,一争高低的意思了。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历史并不总是进步

    说扯淡的事,干得很专业,专业的事,干得很扯淡。干正事,千疮百孔,干坏事,天衣无缝。这话说的挺网红。但是,有人说这句话是鲁迅说的!我不信。去查查资料吧,还真把我惊到...
  • 二战苏德战争爆发之谜

    二战苏德战争爆发之谜

    上1941年6月22日凌晨,苏联西部边境突然硝烟弥漫,纳粹德国集结了约190个师,近350万人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0分钟以后,开战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还处在睡梦之中,随...
  • 北宋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大师的恩怨情仇

    北宋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四位大师的恩怨情仇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如雷贯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马光以一部《资治...
  • 功夫哥聊西安事变

    功夫哥聊西安事变

    一 张学良的烦恼1936年,此时北方共有四伙人,分别是红军、阎锡山、张学良、杨虎城,有必要对这四个群体进行简单的介绍,便于大家理解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先说中央红军,...
  • 胡适离开大陆之前,做了这两件事,最终让毛主席对他彻底失望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无疑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提倡科学、民主,曾引领一时风气之先。然而,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胡适的选择却让他与曾经的...
  • 乾隆为何加入青帮赐盘龙棍

    十全十功大帝乾隆,一生当中最爱的是乘船微服私访。因此,他在乘船六下江南过程中发现纪律严明的青帮,在维护京杭大运河漕运管理上井井有条,从不出错,这就让乾隆爷十分喜爱...
  • 古人用的“火折子”究竟是啥?为何一吹就着?看完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古人用的“火折子”究竟是啥?为何一吹就着?看完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如今的科技如此发达,生火做饭早已是很久远的事了。如今想要点火,一个打火机就能搞定,价格便宜,随处都能买到,且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在影视剧中,古时候的人们会拿出一根...
  • 1963年中巴划界,耿飚为何提议将坎巨提划归巴基斯坦

    1963年中巴划界,耿飚为何提议将坎巨提划归巴基斯坦

    转自知乎APP作者梦里长安领土事关一个国家的主权,背后关乎到该国全体国民的尊严,寸土可不止寸金!正因为如此,两个相邻的国家很容易就产生纠纷,怎么来处理边境问题很考验领...
  • 吴宓日记:苏俄阴鸷深悍,如战国之秦

    《吴宓日记 1939~1940》一册,主要记录他的爱情、学术及读书生活,也有多处谈及时政,其中谈及苏联的地方并不多,但每次谈及苏俄,他都如临大敌。考虑到当时全面抗日的大背...
  • 上世纪90年代报告文学:疯狂的海洛因

    作者 胡展奋 原载于《萌芽》杂志1991年1月号 1991年5月开始连载于《南方周末》。后被《明镜周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星岛日报》等转载,遂成世界性影响。“...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