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夫人杨子烈细述张国焘出走后延安的余波

繁体

杨子烈(1902年12月9日—1994年3月27日),湖北枣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运动的活跃人物。1921—1923年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秋与徐全直等在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发动学潮。1938年其夫张国焘脱党,杨子烈亦从之。1949年移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1994年逝世,年九十二。(引自维基百科)

杨子烈60年代末写了一本名为《往事如烟》的回忆录,后改名为《张国焘夫人回忆录》。书中最后一章述及张国焘叛离延安后,她为争取与张国焘团聚,与当时中共多位高层领导人的交往、对话。其对各领导人的描述个人好恶直接了当,虽可能有偏颇甚至不实之词,但对相关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仍有一定的可读性。

以下摘录部分内容:

张国焘离开延安一个多月后的1938年5月16日,杨子烈才从陈云口中得知张国焘的准确消息。当天杨子烈与陈云有如下对话:

“子烈同志,你知道吗?最近党内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党的大事。”

“噢!发生了甚么事?我一点也不知道。”我一怔,惊奇的问。

“国焘走了!”陈云双眉紧皱,低着头说。

“噢!他不是党派往……。”

“不是,他走了!” 

“他走了?”我垂着头呐呐地说,心如刀绞。

“不要难过!子烈同志。”他诚恳的安慰。

这个时候一个工人同志用大条盘送上四碟菜,有肉有鱼有蛋,另外一碗汤。陈云让我吃饭。

“我吃过了。”其实我并未吃午饭,只是听到国焘走的消息,我难过得哪还吃得下饭。

“国焘有一封信给你,他在汉口等你,你去不去?”陈云将信交与我。

我心中又是一怔。满心想去找国焘,恨不得马上能够看见他。但一时不好意思出口,只低声说:“我考虑一下。”

“好!你肚内的孩子已有几个月?”他看着大腹便便的我。“六个月了!” 

“那你要好好当心!若果有同志们闲言闲语,你来告诉我好了。”他异常关切的对我说。

张国焘夫人杨子烈细述张国焘出走后延安的余波

杨子烈与张国焘在加拿大  图源:互联网

很明显,杨子烈笔下的陈云既善解人意又关怀体贴。令笔者有点意想不到的是那年月的四碟菜这个细节,居然肉鱼蛋都有,还外加一碗汤。如果属实,可见1938年延安至少高层的生活水平还不错。还有“走了”这种表述,挺容易让现在人误解。

次日上午,勤务员引我到毛泽东的住处,刚巧刘少奇同张闻天都在。我还未开口,毛泽东就热烈的走近我,很和蔼的轻轻在我的肩膊上一拍,似认真又诙谐的大声笑着说:“好呀!子烈,国焘把你丢下,跑了!” 

我在喉管裏咕了一下,说不出话来。半天才强自镇静的说:“他为甚么要走?我不明白!我想去汉口找他,问个明白,把他找回来。” 

“好呀!你若能把国焘找回来,那你就是共产党的大大功臣。”毛泽东高兴得伸出右手大拇指。

“子烈!到我那裏来玩嘛。”刘少奇亲切的说。

“好,我不晓得你住在哪裏,过两天,要勤务员引我去看你。”我说,可是以后我并未去他那里。 此时张闻天紧绷着一张“布尔什维克”的脸,好像没看见我一样,昂着头,站起身,一声不响走了。我也在心底里讨厌他,自然不会睬他。

此时杨子烈笔下的毛泽东轻松诙谐,调侃的语气似乎带着一丝嘲讽,当杨子烈表达想去汉口找回张国焘时,毛泽东并未阻止,反而鼓励道:“你若能把国焘找回来,那你就是共产党的大大功臣。”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激励,也可以看作是对杨子烈立场的试探;刘少奇亲切温和,主动邀请杨子烈去他家做客,;而张闻天的反应截然不同。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地起身离开,对杨子烈表现出明显的冷漠和排斥,而杨子烈对他的反感也溢于言表。

过了数日,李富春来边区政府开会。

“富春同志,我要到汉口去找国焘,请组织部批准。”我正式向他要求。

“好好,让中央开会决定,然后再通知你。”

计算时日,国焘离开延安,已近两月。我要求去汉口的事,毫无消息。一天晚上,天下着大雨,窗外淅沥的雨声,点点滴滴……我躺在床上翻覆不能成眠,於是起身坐下来写信,给共产党中央写信:

亲爱的中央同志们:我肚内的胎儿已经七个月,离生产期将近。孩子出生后,我不能随便放弃,必须要好好养育他。养育孩子势必不能工作,不工作,就不配做共产党。你们知道我有一个妈妈,她可以代我扶育孩子;因此我想回家生孩子,把孩子交给妈妈,那时我再出来,在党领导之下工作。请你们千万准许我回家,感谢之至!

信中大意是如此,年代长久,早已记不清详细了。

次日,把信交与勤务员,要他送往中央。可是三四天过去了,渺无回音。我灵机一动,带着儿子海威和勤务员领路到组织部去。李富春、陈云都在,我开口就问自己走的事。

“中央开会时,毛主席决定不要你走!组织部不管。”李富春铁青着脸粗声粗气的说。

“噢!那怎么行?我要走!”

“孩子有几个月了?”陈云温和的轻声问。

“已经七个月了!” 

“要走,就快走!”陈云低声说。

“好!我去找毛主席。”我们立刻离开组织部。

在组织部的交涉中,李富春的态度冷硬,他直接表示是毛泽东决定不让她走。而陈云则仍旧温和,甚至劝她:“要走,就快走。”这或许表明,陈云虽然一向谨慎行事,但对杨子烈的处境仍存一丝同情,是真的替杨子烈担心。最终,杨子烈不得不直接去找毛泽东。

张国焘夫人杨子烈细述张国焘出走后延安的余波

张国焘在陕北    图源:互联网

勤务员领我和大儿子海威爬了好几个土坡,才走到毛泽东住的地方。

“毛主席,我想回家养孩子,你批准我吧!”我说。

“那是组织部管,你去找他们。”毛说时声音很低。

“不,我刚才从组织部来,富春同志说是你决定的。你们两处,你推他,他推你!那怎么行?你看我大着个肚皮,跑来跑去,实在跑不动了!你现在就干脆写张条子给我吧!”我恳切的说。

他无话说了。提起笔,摊开一张白纸写:“让子烈同志回家吧!”他一面写一面说:“你是好的,一切都因为国焘不好。现在国焘已被戴笠捉去了。戴笠是甚么人,你知不知道,他是国民党的大特务呀!你去了汉口以后生养孩子的一切费用,党都可以负责,你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到党里来。”他好似骗小孩子。

“好好!谢谢!”我拿着字条高兴得起身告辞。

面对她的坚持,毛泽东最终写下“让子烈同志回家吧!”的批示。然而,他在写信时依旧试图影响杨子烈的看法,强调张国焘已经被戴笠“抓走”,并保证无论何时,她都可以回到党内。这种说辞是否违心且不说,至少表面是好意,但多年积怨后的杨子烈斥之为“好似骗小孩子”。

从杨子烈与毛主席的对话口气也可看出,应该杨子烈的资历摆在那,即便是张国焘已被开除党籍,她也没有求人帮忙时的小心翼翼,口气直言不讳。

我再到组织郡,李富春仍然是那副极不愉快的铁青脸。看了条子,立刻就写了张路条,同时他指着海威问:

“他呢?”

“当然跟我一块回家,他还小得很!”

拿到批示后,杨子烈再去组织部,李富春的态度依旧不善,脸色铁青。但他不得不批准了她的请求。

张国焘夫人杨子烈细述张国焘出走后延安的余波

张国焘一家人1968年全家福   图源:互联网

到了汉口,依然是住在八路军办事处招待所,汉口和武昌这样宽广,谁知道国焘现在何处?我明白,现在是抗战时期,一致对外,国焘出来是共赴国难。国民党再不聪明,也决不会像毛泽东所说把国焘捉起来了。我在招待所住了两天,共产党的负责者周恩来和秦邦宪等都未理我。我心急如焚,写了张条子要求会见周恩来。记得条子是早上派人送去的,八路军办事处就在招待所斜对面,站在窗前,可以看见办事处的大门。这张条子很有效,晚间有人对我说:秦邦宪要我即刻去办事处。

“国焘住的地方我知道,已派人去通知他,明天上午他会派人来接你。”秦邦宪看见我就说。

第二天上午,国焘果然派人来了。

临行时,周恩来邀我到八路军办事处小饭厅里,他端着一杯热奶,两片土司,一面饮,一面说:“奇怪得很!我不知道国焘为甚么要离开党?在办事处我同他谈了两天两夜,请他代表党到莫斯科或任何国家去考察,他都不答应,我陪他去看蒋先生,回来时,他竟跟着戴笠走了。唉!你去告诉他,党是他创造的啊!他不要反对党呀!请他回家去吧!他的家是大地主,不愁没饭吃。”

周恩来的这段话颇令人玩味儿:首先,表明当年张国焘脱党后曾争取挽回不利影响,希望他仍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国考察;其次,“陪他去看蒋先生”,似乎说明了周与蒋的关系更近;最后,一方面承认张国焘的创党地位,一方面这段话似乎暗示,党已经不再对张国焘抱有任何政治期待,而只是希望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来源:春秋愚林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