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奇书-姜子牙《六韬》:原文+译文

繁体
上页 | 3/6页 | 下页

六韬·卷三·龙韬

王翼第十八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

太公曰 凡举兵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纪纲。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主统率军队,必须有得力的辅佐之人,以造成非凡的威势,这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凡举兵兴师,都以将帅掌握军队的命运。要掌握好全军的命运,最重要的是通晓和了解各方面情况,而无需专精某项技术。因此,应该量才授职,用其所长,灵活掌握,并使其成为一项制度。所以将帅需要辅佐人员七十二人,以便顺应天道,应付各种情况。按照这种方法设置助手,就是掌握了作将帅的道理。发挥各种特殊人才的奇异才能,就可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武王曰请问其目?

太公曰

腹心一人主赞谋应猝揆天消变总揽计谋保全民命。

谋士五人 主图安危虑未萌论行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天文三人主司星历候风气推时日考符验校灾异知天心去就之机。

【译文】

武王问:“请问这方面的细节是怎样的?”

太公回答说:“腹心一人,主管参赞谋划。应付突然事变,观测天象,消除祸患,总揽军政大计,保全民众生命;

谋士五人,主管筹划安危大事,考虑形势的发展变化,鉴别将士的品德才能,申明军纪,授予官职,决断疑难问题,裁定事情可否;

天文三人,主管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测度风向气候,推算时日吉凶,考察吉凶征兆,核查灾异现象,观察人心的向背;

地利三人主军行止形势利害消息远近险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讲论异同行事成败简练兵器刺举非法。

通粮四人 主度饮食备蓄积通粮道致五谷命三军不困乏。

奋威四人主择才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伏旗鼓三人主伏旗鼓明耳目诡符印谬号令暗忽往来出入若神。

【译文】

地利三人,主管察明军队行军和驻止的地形状况,分析利弊得失的变化,观察距离远近,地形险易,江河水情和山势险阻等,确保军队作战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管探讨敌我形势的异同,分析作战胜负的原因,检查点验作战时的兵器,检举揭发各种违法行为;

通粮四人,主管筹划给养,筹备储存,保证粮道畅通,征集军需粮秣,确保军队供给不发生困难;

奋威四人,主管选拔有才能的勇士,配发优良的武器装备,组织突击部队风驰电掣般行动,迅猛快速地打击敌人;

伏鼓旗三人,主管军队的旗鼓,明确视听信号,制造假符节,发布假命令以迷惑敌人,忽来忽往,神出鬼没;

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

通才二人主拾遗补过应对宾客论议谈语消患解结。

权士三人主行奇谲设殊异非人所识行无穷之变。

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士军中之情。

爪牙五人主扬威武激励三军使冒难攻锐无所疑虑。

【译文】

股肱四人,主管担负重要使命,从事艰巨任务,挖掘沟堑,构筑壁垒,以备守御;

通材三人,主管完善将帅的不足,弥补将帅的过失。接待宾客,讨论问题,消除祸患,排解纠纷;权十三人,主管实施诡诈奇谋,设置绝术异技,不让敌人识破,进行无穷变化;

耳目七人,主管通过与外界交往,听风声,观动静,查明天下形势,了解敌军情况;

爪牙五人,主管宣扬我军军威,激励三军斗志,使他们敢于冒险犯难,攻坚摧锐而无所疑惧;

羽翼四人主扬名誉震远方动四境以弱敌心。

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

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

方士三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

法算二人主会计三军营垒粮食财用出入。

【译文】

羽翼四人,主管宣扬将帅的威名声誉,以震骇远方、动摇邻国,削弱敌军斗志;

游士八人,主管察明敌方奸佞,刺探敌国变乱,操纵敌国民心,观察敌人意图,进行间谍活动;

术士二人,主管使用诡诈,借助鬼神,迷惑士众,稳定军心。

方士二人,主管各种药物,治疗创伤,医治疾病;法算二人,主管计算军队营垒、粮食和财用的收支情况。”

论将第十九

武王问太公曰 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 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评论将帅的原则是什么?”

太公回答说:“将帅应具备五种美德,避免十种缺点。”

武王说:“请问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太公说:“所谓将帅的五种美德就是:勇敢、明智、仁慈、诚信和忠贞。勇敢就不会被侵犯,明智就不会被扰乱,仁慈就会爱护士卒,诚信就不会欺骗别人,忠贞就不会怀有二心。

所谓十过者 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译文】

所谓十种缺点就是:勇敢而轻于赴死,急躁而急于求成,贪婪而好利,仁慈而流于姑息,聪明而胆小怕事,诚信而轻信别人,廉洁而刻薄部下,多谋而优柔寡断,坚强而刚愎自用,懦弱而依赖别人。

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赂也。仁则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击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译文】

勇敢而轻死的,可以激怒他;急躁而急于求成的,可以持久而拖垮他;贪婪而好利的,可以贿赂他;仁慈而流于姑息的,可以骚扰疲惫他;聪明而胆小怕事的,可以胁迫他;诚信而轻信别人的,可以欺骗他;廉洁而刻薄的,可以侮辱他;多谋而寡断的,可以突袭他;坚强而刚愎自用的,可以算计他,懦弱而依赖别人的,可以愚弄他。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 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不出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国家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将帅手里。将帅,是国家的辅佐,为历代君王所重视,因此任命将帅不可不认真审察。所以说,战争的双方不可能都取得胜利,也不可能都遭到失败。只要军队越出国境,不出十天,不是一方亡国,就必然是另一方破军杀将。”

武王说:“说得好啊!”

选将第二十

武王问太公曰 王者举兵简练英权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 有外廉谨而内无恭敬者 有精精而无情者 有湛湛而无诚者 有好谋而无决者 有如果敢而不能者 有悾悾而不信者 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 有诡激而有功效者 有外勇而内怯者 有肃肃而反易人者 有嗃嗃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出外无所不至无使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 凡人不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起兵兴师,要选拔智勇兼备的人充任将帅,想知道他德才的高低,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士的外表和他的内情不相符合的情况有十五种:有的外表贤明而内实不肖,有的貌似善良而实为盗贼,有的外似恭敬而内实傲慢,有的貌似谦谨而内无真诚,有的看似精干而实无才学,有的表面厚道而内不诚实,有的外多智谋而内不果断,有的外似果断而实无作为,有的外表老实而实无信用,有的外表动摇而实忠诚,有的言行过激而办事却有功效,有的外似勇敢而实胆怯,有的外表严肃而实际上平易近人,有的外表严厉而内心温和厚道,有的外表虚弱形体丑陋却能受命出使无所不至、办事无所不成。被普通人瞧不起的,却往往被圣人所器重。一般人不能了解,没有高明的见识,是不能看清其中奥秘的。这就是士的外表和他的内情不相一致的种种情况。”

武王曰 何以知之?

太公曰知之有八徵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徵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译文】

武王问:“用什么办法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呢?”

太公说:“了解他们,有八种方法:一是提出问题,看他是否解释得清楚;二是详细盘问,考验他的应变能力;三是通过间谍考察,看他是否忠诚;四是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察他的品德;五是让他管理财物,考验他是否廉洁;六是用女色进行试探,看他的操守高下;七是处理危难,看他是否勇敢;八是使他醉酒,看他是否保持常态。这八种方法运用之后,一个人是贤还是不肖,就可以区别清楚了。”

立将第二十一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 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 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将既受命。乃命太史钻灵龟卜吉日 齐三日至太庙以授斧钺。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

“应该怎样给主将授命立威?”

太公说:

“当国家有难时,君主应当避开正殿,召见主将并诏命说:‘社稷安危,全在将军,如今有人反叛,请将军率军征讨。’

将军接受命令后,国君就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钻炙龟甲,通过占卜选择吉日,向将帅颁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士众必尽死力。

【译文】

等到吉日那天,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立,主将随之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立。国君亲自拿着钺的上部,把钺柄交给主将,宣告:‘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处置。’

然后又亲自拿着斧柄,将斧刃授予主将,宣告:‘自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务全由将军裁决。见到敌人虚弱就前进,见到敌人强大就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因为任务重大就拚死,不要因为身份尊贵就轻视部下,不要认为自己意见独到而违背众意,不要由于能言善辩而自以为是。士卒没坐下,你不要先坐;士卒还没进餐,你不要先吃。冷热都要与士卒相同。这样,士卒就会尽死力作战。’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 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

【译文】

主将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牵制而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一志去对付敌人。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希望君王您允许我按照上面的话让我全权处置一切,若果不答应臣的请求,臣不敢担此重任。’ 国君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国君率军出征。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 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上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武王曰善哉。

【译文】

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和敌人作战时,因没有外界的干扰而可以专心致志。这样,主将率兵出征就能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牵制,前无敌人敢于抵挡,后没有君王从中干涉。这样,智谋之士就都愿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意奋力杀敌,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骏马奔驰,仗还未打敌人就已降服。在朝廷之外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朝廷之内建立了功勋,官员获得升迁,士卒得到奖赏,老百姓欢欣鼓舞,主将也不会因过失而受罚。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武王说:“您说得好!”

将威第二十二

武王问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禁止而令行

太公曰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其当路贵重之人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将帅用什么办法来树立威信?用什么办法来体现圣明?用什么办法做到有禁必止,有令必行?”

大公答道:“将帅通过诛杀地位高贵的人来树立威信,通过奖赏地位低下的人来体现圣明,通过审慎而严明的赏罚做到有禁必止,有令必行。因此,杀一人而能使全军震骇的,就杀掉他;赏一人而能使全军高兴的,就奖赏他。诛杀贵在诛杀地位高贵的人,奖赏重在奖赏地位低下的人。能诛杀那些官高位显担当重要职务的人,是刑罚能触及最上层;能奖赏牛僮、马夫、饲养人员等地位低下的人,是奖赏能达到最下层。刑罚及于最上层,奖赏达到最下层,这就是将帅的威信得以树立,命令能够执行的原因所在。”

励军第二十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三军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听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听到前进的号令就欢喜,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

太公曰 将有三胜。

武王曰 敢闻其目?

太公曰 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译文】

太公答道:“将帅有三个克敌致胜的要领。”

武王说:“请您谈谈具体内容好吗?”

太公说:“身为将帅,能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将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翻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叫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入自己的宿舍,军队的饭菜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也不举火照明,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己,就不能体会士卒的饥饱。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 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译文】

将帅能同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前进的号令就欢喜,听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攻打高城深池时,即使面临箭石如雨的危境,士卒也会争先恐后奋勇登城;进行野战对,双方刚一交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士卒并不是天性喜欢死亡、乐于伤残,而是由于将帅关心自己的冷暖和饥饱,体恤自己的劳苦,因此深受感动而甘心尽力报效。”

阴符第二十四

武王问太公曰 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军猝有缓急或利或害。吾将以近通远从中应外以给三军之用。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到敌国境内,全军突然遭遇紧急情况,或者对我有利,或者对我有害,我想从近处通知远方,从国内策应国外,以适应三军的需要,应当怎么办?”

太公曰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有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杀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誓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军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阴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通识。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太公答道:“君主授予主将秘密的兵符,一共分为八种:有我军大获全胜、全歼敌军的阴符,长度为一尺;有击破敌军,擒获敌将的阴符,长度为九寸;有迫使敌军投降,占领敌人城邑的阴符,长度为八寸;有击退敌人,通报战况的阴符,长度为七寸;有激励军民坚强守御的阴符,长度为六寸;有请求补给粮草、增加兵力的阴符,长度为五寸;有报告军队失败,将领阵亡的阴符,长度为四寸;有报告战斗失利,士卒伤亡的阴符,长度为三寸。凡是奉命传递阴符的,如果延误时限、泄露机密,听到的和随便传告机密的,都一律处死。这八种阴符,由君主和将帅秘密掌握,是一种用来暗中传递消息,而不泄露朝廷和战场机密的通讯手段。这样,即使敌人有十分高深的智慧,也无法识破它的奥秘。”

武王说:“高明啊!”

阴书第二十五

武王问太公曰 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 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国君与主将想要集结兵力,根据敌情进行灵活的机动,谋求出其不意的胜利。但事情繁杂,用阴符难以说明问题,彼此相距又十分遥远,言语难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之能识。武王曰善哉。

【译文】

太公回答道:“所有密谋大计,都应当用阴书,而不用阴符。国君用阴书向主将传达指示,主将用阴书向国君请示问题,这种阴书都是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所谓一合而再离,就是把一封书信分为三个部分;所谓三发而一知,就是派三个人送信,每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互参差,即使送信的人也不知道书信的内容,这就叫阴书。这样,无论敌人怎样聪明,也不能识破我的秘密。”

武王说:“高明啊!”

军势第二十六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

太公曰 势因敌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定见也。倏而往倏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进攻作战的原则是什么?”

太公答道:“作战的态势要根据敌人的行动而决定,战术的变化产生于敌我双方的临阵对垒,奇正的运用来源于将帅无穷的智慧和思考。所以,最重要的机密不能泄露,用兵的谋略不可言传,况且机密极为重要只能藏于心中而不能表现为论论,军队的部署和运用只能隐秘而不可暴露于敌。倏然而去,忽然而来,独断专行而不受制于人,这就是用兵的原则。

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

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

【译文】

敌人听说我军兴兵,就会商议应对之策;敌人发现我军行动,就会设计对我算计图谋;敌人了解我军企图,我军就会陷入困境;敌人摸清我军规律,我军就会遭遇危险。所以善于用兵的,取胜于军队动用之前;善于消除祸患的,能够消除祸患于未然;善于打胜仗的,能够取胜于无形之中。最高明的作战是不战而使敌人屈服。因此,经过白刃相交殊死拚搏而取胜的,不是良将;在失败之后再来设置守备的,不是智士;智慧与一般人相同的,不能称为国师;技艺与一般人相同的,不能称为国工。

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大于不意谋莫大于不识。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也。圣人徵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生死因天地之形。故曰 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

【译文】

用兵最重要的莫过于所攻必克,作战最重要的莫过于保守机密,行动最重要的莫过于出其不意,计谋最重要的莫过于神妙难测。凡是未战而先胜的,都是先示弱于敌,然后进行决战。这样便可事半而功倍。圣人观察天地的变化,反复探求其运行的规律,根据日月的运行,季节的变化,昼夜的长短,推断出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万物的生死,取决于天地的变化。所以说,没有弄清战争的形势就贸然作战,虽然军队众多,也必定失败。

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 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

【译文】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按兵待机不被假象所干扰,看到有胜利把握就进攻,没有获胜的可能就停止。所以说,不要恐惧,不要犹豫。用兵的害处,最大的是犹豫;军队的灾难,最大的是狐疑。

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失 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 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译文】

善于打仗的人,看到有利的情况决不放过,遇到有利的战机决不迟疑。否则,失掉有利条件放过有利战机,自己反而会遭受祸殃。所以,明智的指挥者抓住战机就不放过,机智的指挥者一经决定就绝不迟疑。所以投入战斗才能象迅雷使人不及掩耳,象闪电使人不及闭目,前进有如惊马奔驰,作战有如狂风迅猛。阻挡它的就被击破,靠近它的都被消灭,这样的军队谁还能抵抗呢?

夫将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野无横敌对无立国。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将帅用兵,能不动声色而胸有成竹的叫做神,情况未明而洞察端倪的叫做明。所以,掌握了神明的道理,作战就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天下就没有敢于作对的敌国。”

武王说:“您说得好啊!”

奇兵第二十七

武王问太公曰 凡用兵之法大要何如?

太公曰 古之善战者非能战于天上非能战于地下其成与败皆由神势。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法则,其要领是什么?”

太公答道:“古代善于用兵的人,并不是能战于天上,也不是能战于地下,其成功与失败,全在于能否造成神妙莫测的态势。能造成这种态势的就胜利,不能造成这种态势的就失败。

夫两阵之间出甲陈兵纵卒乱行者所以为变也。深草蓊翳者。所以循逃也。溪谷险阻者所以止车御骑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坳泽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无隐者所以战勇力也。疾如流矢击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诡伏设奇远张诳诱者所以破军擒将也。

【译文】

当两军对阵交锋时,卸下铠甲,放下武器,放纵士兵,行列混乱,目的是为了变诈以引诱敌人;占领草木茂盛地区,目的是为了便于隐蔽撤退;占领溪谷险阻地形,目的是为了以少击众;占领低谷、水泽等低湿幽暗地区,目的是为了阻止敌人成车和骑兵行动;占领险隘关塞山林地形,目的是为了隐蔽军队行动;占领平坦开阔地区,目的是为了同敌人比勇斗力;行动快如飞箭,猛如发机,目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破敌人的深谋妙计;巧妙设伏,布置奇兵。虚张声势,诱骗敌人,目的是为了击破敌军,擒获敌将。

四分五裂者所以击圆破方也。因其惊骇者所以一击十也。因其劳倦暮舍者所以十击百也。奇技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强弩长兵者所以逾水战也。长关远候暴疾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欢嚣者所以行奇谋也。大风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后也。

【译文】

四面出击,多方进攻,目的是为了打破敌人的圆阵和方阵;乘敌人惊慌失措之机发起进攻,目的是为了达到以一击十;乘敌人疲劳不堪、夜晚宿营之机实施突袭,目的是为了达到以十击百;利用奇妙的技术架桥造船,目的是为了越过深水,渡过大河;使用强督和长兵器,目的是为了便于越水作战;在边远地区设置关卡,派出侦察人员,快速行动,不拘常法,目的是为了降服敌人城池占领敌人土地;故意大声鼓噪暄嚣前进,目的是为了扰乱敌人耳目施行奇计妙策;冒着大风暴雨天气展开行动,目的是为了攻前袭后多方进击。

伪称敌使者所以绝粮道也。谬号令与敌同服者所以备走北也。战必以义者所以励众胜敌也。尊爵重赏者所以劝用命也。严刑重罚者所以进罢怠也。一喜一怒一予一夺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调和三军制一臣下也。处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险阻者所以为固也。山林茂秽者所以默往来也。深沟高垒积粮多者所以持久也。

【译文】

冒称敌人使者潜入敌后,目的是为了切断敌人粮道;诈用敌人号令,穿着敌军服装,目的是为了便于准备撤退;作战中对官兵晓以大义,目的是为了激励士气战胜敌人;加封官爵,加重奖赏,目的是为了劝勉官兵奋勇效命;实行严刑重罚,目的是为了促使疲惫的官兵坚持战斗;有喜有怒,有赏有罚,有礼有威,有慢有快,目的是为了协调全军意志,统一部属行动;占领高大而又视野开阔的地形,目的是为了利于警戒和守备;保守险隘要地,日的是为了稳固自己的防御;占领山深林密的地形,目的是为了隐蔽军队的行动;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多储粮秣,目的是为了持久作战。

故曰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

故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

【译文】

所以说,不懂得攻战的策略,就谈不上对敌作战;不会机动使用兵力,就谈不上出奇制胜;不通晓军队治乱的关系,就谈不上随机应变。

所以说,将帅不仁慈,军队就不会拥护;将帅不勇敢,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将帅不机智,军队就会产生疑惧;将帅不精明,军队就会遭到惨败;将帅考虑问题不审详,军队就会失掉战机;将帅缺乏警惕,军队就会疏于戒备;将帅领导不坚强有力,军队就会玩忽职守。

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所以,将帅是军队的主宰,将帅严整军队就同他一起严整,将帅无能军队就同他一道混乱。得到了贤明精干的将帅,就会国家昌盛军队强大;得不到贤明精干的将帅,就会国家衰弱军队覆亡。”

武王说:“您说得好啊!”

五音第二十八

武王问太公曰律音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太公曰 深哉! 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 宫、商、角、徵、羽此真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也。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从律管发出的声乐中,可以判断军队力量的消长,预知战争的胜负吗?”

太公回答道:“深奥啊!君王所问的这个问题。律管共有十二个音阶,其中主要的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这是最基本的声音,千秋万代都不会改变。五行相生相克,神妙无比,乃是天地变化的自然规律、藉此可以预测敌情的变化。金、木、水、火、土五行,各以其相互生克取胜。用兵之道也是以其胜攻不胜啊!”

“古代三皇的时候,崇尚虚无无为,以克制刚强暴虐。当时没有文字,一切都按照五行生克行事。五行相互生克的原理,就是天地演变的自然规律。六甲懒分合是十分微妙的。

其法以天清净天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当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未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此五行之符佐胜之徵成败之机也。

武王曰 善哉!

【译文】

运用五音五行的方法是:当天气清明晴朗,没有阴云风雨时,于半夜派遣轻骑前往敌人营垒,在距离敌营九百步以外的地方,都手拿律管对着耳朵,向敌方大声疾呼以惊动他们。这时,就会有来自敌方的回声反应于律管中,这回声非常微弱。如果是角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白虎所代表的方位从西方攻打敌人;如果是徵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玄武所代表的方位从北边攻打敌人;如果是商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朱雀所代表的方位从南边进攻敌人;如果是羽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勾陈所代表的方位从中央攻打敌人;所有律管都没有回声的是宫声的反应,应当根据青龙所代表的方位从东边攻打敌人。所有这些就是五行生克的应验,辅佐制胜的征兆,胜败的关键。”

武王说:“太妙了!”

太公曰徽妙之音皆有外候。

武王曰何以知之?太公曰 敌人惊动则听之。闻桴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此五者声色之符也。

【译文】

太公说:“微妙的音律,都有外在的征候。”

“武王问:“怎么才能知道呢?”

太公说:“当敌人被惊动时就仔细倾听,听到鼓声是角声的反应,见到火光是徵声的反应,听到金铁矛戟各种兵器声是商声的反应,听到敌人的呼叫声是羽声的反应,寂静无声的是宫声的反应。这五种音律与外界的动静是各有对称,互相符合的。”

兵徵第二十九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未战先知敌人之强弱预见胜败之徵为之奈何?

太公曰 胜败之徵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谨候敌人出入进退察其动静言语妖祥士卒所告。凡三军悦怿士卒畏法敬其将命相喜以破敌相陈以勇猛相贤以威武此强徵也。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强敌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徵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在未交战之前就先知道敌人的强弱,预见战争胜负的征兆,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胜败的征兆,首先在敌人精神上表现出来。精明的将帅能够察觉,但能否利用征兆打败敌人,则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周密地侦察敌人出入进退的情况,观察它的动静,言中谈论的吉凶预兆和士卒们相互议论的事情。凡是全军喜悦,士卒畏惧法令,尊重将帅命令,相互以破敌为喜,相互以勇猛为荣,相互以威武为誉,这是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征兆;如果全军上下不断惊动,士卒散乱行列不整,相互之间被敌人的强悍所恐吓,相互传播作战不利的消息,相互之间议论纷纷,谣言四起不能制止,互相煽惑欺蒙,不畏惧法令,不尊重将帅,这是军队战斗力虚弱的征兆。

三军齐整阵势以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之利三军无故旌旗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徵也。行阵不固旌旗乱而相绕逆大风甚雨之利 士卒恐惧气绝而不属戎马惊奔兵车折轴金铎之声下以浊鼙鼓之声湿以沐此大败之徽也。

【译文】

全军步调一致,阵势坚固,沟深垒高,又凭借大风大雨的有利气候条件,三军不待命令而旌旗指向前方,金铎之声高扬而清晰,鼙鼓之声婉转而嘹亮,这是军队得到神明的帮助,必将取得大胜的征兆;行阵不稳固,旌旗纷乱而方向不明,又逆着大风大雨的不利气候条件,士卒震骇恐惧,士气衰竭而涣散,军马惊骇乱奔,战车轴木折断,金铎之声低沉而混浊,鼙鼓之声沉闷而压抑,这是军队大败的特征。

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城之气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气出而西城可降。城之气出而南城不可拔。城之气出而东城不可攻。城之气出而复入城主逃北。城之气出而覆我军之上军必病。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必亟去之城必有大辅。此所以知可攻而攻不可攻而止。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凡是攻打包围城市:如果城上的气是死灰之色,城可被毁灭;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北流动,城可被攻克;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西流动,城可能投降: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南流动,城就坚不可拔;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东流动,城就不能进攻;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又人,守城的主将必定逃亡败北;如果城上的气出而覆盖我军,我军必遭不利;如果城上的气高升而不停止,作战一定历时长久。凡是攻城围邑,如果过了十天仍不打雷下雨,必须迅速撤围,因为城中一定有贤能的辅助。这样,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可攻就攻,不可攻就停止的道理了。”

武王说:“好啊!”

农器第三十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太公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锄耰之具,其矛戟也;蓑薛簦笠者,其甲胄干盾也;镢、锸、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妇人织纴,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天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野战、攻城的器械,可以不要准备吗?防守御敌的设施。可以不要建设吗?”

太公答道:“战时的攻战守御器材,实际上全在平时人民生产生活的工具中。耕作用的耒耜,可用作拒马、蒺藜等障碍器材;马车和牛车,可用作营垒和蔽橹等屏障器材;锄耰等农具,可用作战斗的矛戟;蓑衣、雨伞和斗笠,可用作战斗的盔甲和盾牌;钁锸斧锯杵臼,可用作攻城器械;牛马,可用来转运军粮;鸡狗,可用来报时和警戒;妇女纺织的布帛,可用于制作战旗;男子平整土地的技术,可用于攻城作业;

春钹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田畴,其战步兵也;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田里相伍,其约束符信也;里有吏,官有长,其将帅也;里有周垣,不得相过,其队分也;输粟收刍,其廪库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春季割草除棘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战车骑兵作战的技术;夏季耘田锄草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步兵作战的技巧;秋季收割庄稼柴草,可用作备战的粮秣;冬季粮食堆满仓库,就是为战时的长期坚守作准备;同村同里的人,平时相编为伍,就是战时军队编组和管理的依据;里设长吏,官府有长,战时即可充任军队的军官;里之间修筑围墙,不得逾越,战时即是军队的驻地区分;运输粮食,收割伺料,战时就是军队的后勤储备;春秋两季修筑城郭,疏浚沟渠,如同战时修治壁垒沟壕。所以说,作战的器具,全寓于平时的生产生活之中。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无不重视农事。所以必须使人民大力繁殖六畜,开垦田地,安定住所,男子种田达到一定的亩数,妇女纺织有一定的尺度。这就是富国强兵的方法。”

武王说:“说得好啊!”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