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字实初,家在崇明岛,是永泰沙的第一大户。任会计的姓王,豪爽好客,不拘礼节,与我初次相见,即如故交。宰杀了猪做饭,抱着酒瓮饮用。行酒令则是拇战,不懂诗文;唱歌就是号啸,不讲究什么音律。酒兴浓时,指挥工人打拳与相扑为娱乐。蓄养了公牛一百多头,都露宿在堤岸之上。养鹅为号,防备海贼。他每日在芦丛沙渚之间驱逐鹰犬,猎获多为飞禽。我也跟随在后奔驰追逐,疲倦了就卧倒休息。
他领着我到田园中庄稼成熟的地方,每一块田地都围筑了高堤,防备潮汛。堤坝上有水洞相通,用水闸管理,旱情时就在涨潮之时打开水闸灌溉,潦情出现时就在落潮之时开闸排泄。租户都散居各处,如群星排列,一声呼喊就全部聚集而来。他们称呼业主为“产主”,唯唯听命,朴诚可爱;但如果用不义的事情触怒他们,则粗野甚于狼虎,幸而有一句话公平持正,又立即心悦诚服。
目睹园田之上风雨晦明,恍如身在太古。躺在床上往外看,即是大海波涛,枕头边际的潮声,又如战场金鼓齐鸣。一天夜里,忽然看到数十里外有红灯闪耀,巨大如竹筐浮于海面,又看到红光映红了天空,情势如同失火。实初说:“此处出现了神灯神火,不久又要涨出新的沙田来啦!”夏揖山性情素来豪放,到了这里更超以往。我更是肆无忌惮,牛背上狂歌,沙田地头醉酒而舞,任随性情所至,真是生平中无拘无束的一次畅快游历啊。
夏揖山的事情办理完妥后,我们到了十月才回到苏州。
我家乡苏州虎丘的胜景,我首取后山千顷云一处,其次是剑池而已。其他的一半借助于人工,而且被脂粉沾污,早已失去了山林的本来面目。即便是新建的白公祠、塔影桥,不过是取名雅致罢了。而冶坊滨,我戏改为野芳滨,更不过是涂脂抹粉的女子,只是外形妖冶而已。
城中最著名的狮子林,虽说是倪云林的手笔,而且山石玲珑,古木众多,然而从大的格局来看,竟然如同胡乱堆砌的煤渣;积聚一些苔藓,凿穿一些洞穴,全无山林的自然气势。以我有限的观察所见,不能体悟到它们的美妙所在。
灵岩山是吴王馆娃宫故址,上面有西施祠、响屧廊、采香径等几处名胜,然而气势散漫,空旷没有约束,不及天平山、支硎山别有幽趣。
邓尉山又名元墓,西面背靠太湖,东面对着锦峰,丹崖翠阁,望去如同绘画。居住此处的人以种植梅花为生,花开之时,方圆数十里一望如皑皑白雪,故名“香雪海”。
山的左边有四株古柏树,名字为“清”“奇”“古”“怪”。名为“清”的这株,躯干挺直,茂盛如翠盖;名为“奇”的这株,倒卧在地上,有三个弯,形同“之”字;名为“古”的这株,树顶已无枝叶,形状宽阔扁平,已经朽枯成手掌模样;名为“怪”的这株,形体像是陀螺,枝干也是如此。相传它们都是汉代以前所种植的。
乙丑年孟春,夏揖山的父亲莼芗先生和他的弟弟介石,率领子侄四人,去幞山家祠春祭,同时扫墓,邀请我同去。路上我们顺道先到了灵岩山,再出虎山桥,由费家河进入香雪海观赏梅花。幞山祠宇就隐藏于香雪海中;当时梅花开得正盛,呼吸之间连言语都是香的。我曾经给介石画了《幞山风木图》十二册。
这年九月,我随从石琢堂殿撰去四川重庆赴任。
于长江逆流而上,船到了皖城。皖山脚下有元朝的忠臣余阙的墓,墓的旁边有三间厅堂,名为“大观亭”,面对南湖,背靠潜山。亭子处在山腰,极目远眺甚是畅快。旁边有一条长廊,北面的窗户大开,时逢霜叶初红,烂漫如桃李。同游的人是蒋寿朋、蔡子琴。
南城外有一座王氏园。其地东西长,南北短,大概是因为北面紧挨城墙,南面濒临湖泊的缘故。园林一旦受限于地形,颇难经营布置。但我观察它的结构,乃是采用了重台叠馆的方法。所谓重台,是在屋顶上设有月台作为庭院,然后叠石栽花,使人不察觉脚下还有房屋。在上面叠石的地方下面就填实,上面是庭院的地方下面就留为虚空,所以上面的花木仍然可以得到地气生长。
所谓叠馆,楼上作为轩室,轩室之上再作平台。上下盘曲,重叠成四层,楼上还有小水池,水并不泄漏,我竟然不能猜度出它哪儿为虚,哪儿是实。它的立脚全部用砖石建成,承重之处则仿造西洋的立柱法。幸好庭院面对南湖,视线没有阻碍,可以尽情游览,胜于平地上的园子。真是人工之美的奇绝之处啊。
武昌黄鹤楼在黄鹄矶上,后面连着黄鹄山,俗称蛇山。楼有三层,画栋飞檐,倚城耸立,面对汉江,与汉阳晴川阁相对。
我与琢堂冒雪登临,俯视长空,雪花飞舞,遥指白色覆盖的银山玉树,恍如身在瑶台仙境。江中小艇往来,风帆纵横鼓荡,如巨浪卷袭片片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墙壁上题咏甚多,记忆不了很多,但记得有副楹联是:
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 但见白云飞去,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黄州赤壁在府城汉川门外,屹立在江边,山岩陡峭如墙壁。石头皆为红色,因此得名,《水经》称之为赤鼻山。苏东坡游历至此,作有两篇赋文,指此地是吴国魏国交兵之处,其实并非如此。
赤壁下面现已成为陆地,其上建有一座二赋亭。
这年仲冬,我们抵达荆州时,琢堂得到了升任潼关观察使的消息,于是留我暂住荆州。我因此以未能见到蜀中的山水而遗憾。当时琢堂入川,他的儿子敦夫以及眷属,和蔡子琴、席芝堂也都留在了荆州,居住在刘氏废园。我记得此园厅额上的题词为“紫藤红树山房”。庭前台阶围着石栏,院内凿了一个一亩见方的水池,池中建有一个亭子,有石桥相连。亭子后面筑土垒石,杂树丛生;其他地方多为空地,楼阁均已倾倒坍毁了。
客居荆州没有事情烦扰,有时吟咏,有时长啸,有时出游,有时聚谈。年底之时,虽然众人银两不丰,然而上下和睦,典衣沽酒,并置备锣鼓敲打为乐。每夜必定饮酒,每次饮酒必行酒令。窘迫之时即便四两烧刀酒,也必定大行酒令助兴。
在荆州遇到一个姓蔡的同乡。蔡子琴与他叙宗谱,还是他的同族,就请他做导游游览名胜。我们一起到了府学前的曲江楼。昔日张九龄为长史时,曾经题诗在上面。朱熹也有诗说此事:“相思欲回首,但上曲江楼。”
城墙上还有一座雄楚楼,乃是五代时高氏所建。气势雄伟峻拔,极目远眺,可达数百里。环绕城墙与护城河边,都种植着垂柳,小舟划桨往来,颇有诗意。
荆州府署就是昔日关羽帅府。仪门内的青石断马槽,相传就是赤兔马的食槽。曾去城西寻访罗含故宅,没有找到。又曾去城北寻访宋玉故宅。昔日庾信遭遇侯景之乱,曾隐居于江陵,便是居住于宋玉故宅。只是后来故宅改为了酒家,现在早已无从辨识了。
这一年除夕,雪停之后极为寒冷。开岁迎春,没有寒暄贺年的烦扰,每日只是燃放鞭炮,放风筝,扎纸灯为乐。转眼风传花信,雨濯春尘,琢堂的诸位妻妾带着他们的年幼儿女顺着江流而下。敦夫则重新收拾行装,和大家一起出发,由樊城登陆,直赴潼关。
从河南阌乡县往西,出了函谷关,可以看到“紫气东来”四个字,此处正是老子乘青牛所过之地。道路在两山之间,仅可容纳两匹马并行。自此行走大约十里,即是潼关。左边背靠峭壁,右边濒临黄河,关隘在山河之间扼喉而建,重楼垒垛,极其雄伟高峻。然而今日函谷关,车马不多,人烟稀少。韩愈有诗说:“日照潼关四扇开”,大概也是形容它的冷落景象吧。
城中的观察使一职以下,仅有一个别驾。道署衙门紧靠北城,后面有一处园圃,横长大约三亩。东西凿了两个水池,水从西南墙外导引进来,东流至两池之间。然后分为三个水道:一条向南至大厨房,供日常之用;一条向东流入东池;一条向北,又折向西边,由石螭的口中喷入西池,再环绕至西北,经过一个泄流的水闸,从城墙脚转向北边,穿过水洞而出,直入黄河之中。流水日夜不歇,令人顿觉耳际清爽。
园圃内竹树茂盛荫浓,抬头看不到天。西边水池中有个亭子,藕花环绕左右。它的东边有三面朝南的书房,庭前有葡萄架,下面安置有方形石头桌凳,可以下棋饮酒;其余的地方均为菊花园地。它的西边有三间朝东的轩屋,坐在其中可以倾听流水之声;轩屋的南面有个小门,可以通到内室;轩屋北窗之下,另外凿了一个小水池,水池之北有个小庙,祭祀着花神。
园圃的正中间,建有一座三层楼,紧靠北城,高度与城墙一样。在此楼上俯视城外,即是黄河。黄河之北,群山如屏风,已属于山西地界。这山河之际,真是蔚为壮观的大气象啊!
我居住在园圃南面。房屋如小船样式,庭中有一座土山,上面有个小亭子,登临其中可一览园中大概。庭院内绿荫四合,夏天没有暑气侵扰。琢堂为我题书斋名为“不系之舟”。这是我游幕生涯以来最好的居室。土山之间,种植了数十种菊花,可惜没有等到它们含苞开放,琢堂又调任为山左廉访使了。他把眷属搬到潼川书院,我便也跟随着居住在书院之内了。
琢堂先去山东赴任,我与子琴、芝堂等人没有事情可做,就外出游玩。
有一天,我们骑马到了华阴庙。经过华封里,就是尧帝接受三祝之处。庙内秦槐汉柏甚多,大都三四抱;有槐树怀抱柏树生长的,有柏树怀抱槐树生长的。殿廷之内很多古碑,内有陈抟老祖书写的“福”“寿”二字。
华山脚下有一座玉泉院,即是陈抟老祖成仙之处。里面有个石洞,一间房子大小,石床上塑有陈抟老祖的卧像。玉泉院内水净沙明,草多为绛红之色,泉流湍急,周围修竹环绕。石洞外面有一个方亭,匾额题字为“无忧亭”。旁边有三株古树,纹路如同裂炭,树叶像是槐树但颜色更深,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当地人称为“无忧树”。华山之高,不知道有几千仞,可惜没有带上粮食攀登而上啊。
归来途中,见道旁树林中柿子正黄,我骑在马上摘了一枚就吃。当地人喊叫阻止,我没有听他们的话,咀嚼之下,苦涩至极,急忙吐掉,下马寻找泉水漱了口,才能够说话。当地人见状,大笑不已。原来柿子摘下后需要在水中煮沸一次,才能去掉苦涩,而我并不知道这些。
十月初,琢堂自山东专门派人来接眷属。于是大家出了潼关,经河南境内进入鲁地。山东济南府城内,西边有大明湖,湖中有历下亭、水香亭等诸多名胜。夏季之时,柳荫浓处,莲花香气飘浮,载酒行船,极有幽雅闲趣。我冬季去看时,只见柳衰烟寒,湖水茫茫而已。
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泉水共三眼,从地底怒涌突起,水势如沸腾之水。凡是泉水,都是从上到下,独有此泉从下而上,也是一大奇观吧。水池上有一幢楼,里面供奉着吕洞宾祖师像,游人多喜欢到此处品茶。
第二年二月,我到了山东莱阳做幕僚。至丁卯年秋天,琢堂被贬官为翰林,我也跟着他进入京都。众人所说的登州海市,竟然无缘一见。
附录
光绪三年[1]第一版序
《浮生六记》一书,余于郡城冷摊得之。六记已缺其二,犹作者手稿也。
就其所记推之,知为沈姓号三白,而名则已逸,遍访城中无知者。其书则武林叶桐君刺史、潘麐生茂才、顾云樵山人、陶芑孙明经诸人,皆阅而心醉焉。
弢园王君寄示阳湖管氏[2]所题《浮生六记》六绝句,始知所亡《中山记历》盖曾到琉球也。
书之佳处已详于麐生所题。近僧即麐生自号,并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小印,钤于简端。
光绪三年七月七日
独悟庵居士杨引传[3]识
注释
[1]光绪三年:1877年。
[2]阳湖管氏:管贻葄,字芝生,号树荃,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嘉庆十八年举人,河南固始县知县,工诗词,著有《裁物象斋诗钞》等。
[3]杨引传:据郑逸梅说:“独悟庵主人杨醒逋,名引传,江苏吴县人,是天南遁叟王韬的内兄。醒逋一度处馆于刘家浜尤家,那名绅尤鼎孚号遂庵的,便受他的教泽。后垂垂而老,又教鼎孚的子侄辈,大家呼他太先生。天笑(包)前辈和尤家有戚谊,六七岁时,尝见过醒逋其人。”
王韬 跋[1]
余妇兄杨醒逋明经,曾于冷摊上购得《浮生六记》残本。为吴门处士沈三白所作,而轶其名。其所谓六记者,《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仅存四卷,而阙末后两卷。然则处士游屐所至,远至琉球,可谓豪矣。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于伉俪尤敦笃。卜宅沧浪亭畔,颇擅山水林树之胜。每当茶熟香温,花开月上,夫妇开尊对饮,觅句联吟,其乐神仙中人不啻也。曾几何时,一切皆幻,此记之所由作也。
余少时读书里中曹氏畏人小筑,屡阅此书,辄生艳羡,尝跋其后云:
从来理有不能知,事有不能必然,情有不容已。夫妇准以一生,而或至或不至者,何哉?盖得美妇非数生修不能,而妇之有才有色者,辄为造物所忌,非寡即夭。然才人与才妇旷古不一合,苟合矣,即寡夭焉,何憾!正惟其寡夭焉,而情益深;不然,即百年相守,亦奚裨乎?
呜呼!人生有不遇之感,兰杜有零落之悲。历来才色之妇,湮没终身,抑郁无聊,甚且失足堕行者不少矣,而得如所遇以夭者,抑亦难之。乃后之人凭吊,或嗟其命之不辰,或悼其寿之弗永,是不知造物者所以善全之意也。美妇得才人,虽死贤于不死。彼庸庸者,即使百年相守,而不必百年已泯然矣。造物所以忌之,正造物所以成之哉!
顾跋后未越一载,遽赋悼亡,若此语为之谶也。
是书余惜未抄副本,旅粤以来时忆及之。今闻醒逋已出付尊闻阁主人以活字板排印,特邮寄此跋,附于卷末,志所始也。
丁丑秋九月中旬
淞北玉魫生王韬病中识
注释
[1]王韬跋:此跋收录于《弢园文录外编》卷十一。
王韬(1828-1897):字紫诠、兰卿,号淞北逸民、玉魫生、弢园老民。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道光二十四年(1843年)秀才。清末学者、思想家。游历欧洲期间,曾在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做学术演讲。曾参与翻译《圣经》,并与人合译有英译《易经》《诗经》《礼记》《尚书》《竹书纪年》等。著有《扶桑游记》《弢园文录》等。
民国三十四年版沈复年谱
[民国]胡不归撰
胡不归(1906-1957),号传楷,生于安徽绩溪。1930年毕业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历任安徽省皖南省立四中历史教员、皖南报社编辑、安徽省通志馆编辑、浙江省西湖博物馆文史部主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国文教授等职。
小引
沈复字三白,清苏州元和人(译注者注:此处误,实为长洲,今苏州市吴中区)。
生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三),卒年不可考,约在嘉庆十三年戊辰(一八〇八)以后,享年约在四十六岁以上。
工诗文,善画花卉。淡于科名,尝游幕于江南北,后以卖画度日,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以终。
生平著述,有“幞山风木图”及“浮生六记”。风木图,已佚。
六记:一曰闺房记乐,二曰闲情记趣,三曰坎坷记愁,四曰浪游记快,五曰中山记历,六曰养生记道。
盖复尝随人出使琉球,并好为道家言者。其他事迹已不可考。
道光末,有杨甦补明经者(名引传,号独悟庵居士),于苏州冷摊上购得其书残本,疑为作者原稿,已缺其二。(缺五、六两记,仅存前四记。)
光绪三年丁丑,杨氏出所得残本以付尊闻阁主人,用活字板排印。由是此书得流传于世。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乙丑,黄济惠君重排铅字本行世,上海梁溪图书馆发行。
此记系自述其一生遭遇,极为动人。
盖复一生,外不得志于时,内不为家人所谅。弃儿别女,举室他迁,訇寒冒雪,向人乞贷,其困苦颠连,可谓甚矣。
而乃黠婢宵遁,爱妻病亡,典质凑拼,才得棺殓,遂使一缕芳魂,长滞异乡,不亦大可悲乎!
其后孑然一身,漂泊天涯,殆卒以潦倒终其生焉。
余幼读其书甚喜,民国三十一年壬午,余避寇难于山中,深居不出,复苦无事,乃从友人处借得《浮生六记》而重读之,撮录其事,系以年月,因作《沈复年谱》。
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三)先生诞生
十一月二十二日出世于苏州府元和县(乃长洲之误)沧浪亭畔爱莲居西沈宅。名复,字三白。父号稼夫(名未详),终身为幕客。母陈氏。
坎坷记愁曰:“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侠,急人之难,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抚人之儿,指不胜屈,挥金如土,多为他人。”
又闺房记乐曰:“吾父稼夫公喜认义子,以故余异姓弟兄有二十六人。吾母亦有义女九人。”先生居长而行三。是年,夫人陈芸(字淑珍,舅氏陈心余先生女),先已出世,长先生十月。(按,先生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后娶陈氏,即芸也。)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一七六六)四岁
舅氏陈心余先生(先生岳丈)卒。心余夫人金氏,生女名芸,先生妻也;子名克昌。
乾隆四十年乙未(一七七五)十三岁
随母归宁,见表姐芸所作诗,叹其才思隽秀,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姐(芸字淑珍)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时在七月十六日。是冬,芸之堂姐出阁,先生又随母往。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一七七七)十五岁
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先生随侍左右,赵令延杭州赵传(字省斋)教其子,先生亦从受业。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一七七八)十六岁
赵省斋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先生遂从至杭,因得畅游西湖。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一七七九)十七岁
仍从赵师受业。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一七八〇)十八岁
正月二十二日与表姐陈芸结婚。弥月后,仍赴杭从赵师受业。
夏六月归里。十八日往吴江吊父执钱师竹先生。夫人欲观太湖之胜,讬言归宁,遂同作吴江之游。归涂于万年桥下,与船家女名素云者,饮酒取乐。
秋间,弟启堂娶妇(启堂妻为王虚舟先生之孙女),先生迁居于饮马桥之仓米巷。
伯父素存公早亡,无后,以先生为嗣。(素存公墓在西跨塘福寿山祖茔之侧)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一七八一)十九岁
秋八月,父病疟,由山阴返里。先生侍奉汤药,昼夜不交睫者几一月。夫人亦卧病于床。
父命拜蒋思斋(襄)先生为师,习幕以继父业。
时同县顾金鉴(字鸿干,号紫霞)亦随蒋思斋习幕,因相订交,为生平第一知己。
是冬,随蒋师习幕于奉贤官舍。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一七八二)二十岁
仍在奉贤。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一七八三)二十一岁
春间,从蒋师就维扬之聘。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一七八四)二十二岁
是年曾归苏州,春间,随侍父于吴江何明府幕中。
与山阴章蘋江、武林章映牧、苕溪顾霭泉同事。恭办南斗圩行宫,得瞻圣驾二度南巡之盛典。
其后,何令因事被议,父应海宁王令之聘。先生随父至海宁,与白门史心月、山阴俞午桥同事。心月子烛衡与先生莫逆,为先生生平第二知心交也。
乾隆五十年乙巳(一七八五)二十三岁
仍在海宁。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一七八六)二十四岁
仍在海宁。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一七八七)二十五岁
是年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杭州过富春山经界口抵绩溪官舍。
二月十二日与同事许策廷游仁里观“花果会”。女青君生。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一七八八)二十六岁
在绩未二年,与同事意不合,归苏州。自绩溪之游,见官场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弃幕为贾。以姑丈袁万九在盘溪之仙人塘酿酒行业,遂与施心耕附资合伙,时值台湾林爽文之乱,海道阻隔,货积本折。不得已,仍操旧业。是后馆江北者四年。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一七八九)二十七岁
子逢森生。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一七九〇)二十八岁
春间,随侍父于邗江(江都)幕中。父纳乡中姚氏女为妾。姚女系先生夫人所物色者,因此夫人遂失欢于姑。
四月,先生总角交石韫玉中进士第一。韫玉字执如,号琢堂,亦苏州人。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一七九一)二十九岁
仍在江都。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一七九二)三十岁
是年馆于真州(仪征)。
时父病于江都,先生往省疾,未几亦病。
先是,夫人以姚姬事失欢于姑,旋又失欢于翁。父命逐去夫人。夫人以母死弟亡,不愿往依族中。先生友人鲁半舫(名璋,字春山)闻之,乃招先生夫妇居其家之萧爽楼。半舫善写松柏梅菊,工隶书,兼工铁笔。同时有杨补凡名昌绪,善人物写真,袁少迂名沛,工山水,王星澜名岩,工花卉翎毛,并爱萧爽楼幽雅,皆携画具往,先生遂从诸人学画。更有夏淡安(南薰),揖山(逢泰)两昆季,并缪山音、知白两昆季,及蒋韵香、陆橘香、周啸霞、郭小愚、华杏帆、张闲憨诸君子,时时过从,终日品诗论画,甚饶雅兴。
未几,表妹倩徐秀峰自粤东归,见先生闲居,终非久计,乃邀先生往岭南经商。先生乃商诸交游,集资作本。遂办绣货及苏酒醉蟹等物,于十月初十日启程,时十一月二十二日值先生三十诞辰。越日,过大庾岭至南雄,雇舟过佛山镇,十二月十五日抵省城。
寓于靖海门内王姓临街楼上。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一七九三)三十一岁
正月望,与秀峰游沙面花艇,识粤妓喜儿。先后在彼处凡四月,共费百余金。后鸨儿欲索五百金强先生纳喜儿,未果。
七月,先生偕秀峰自粤返归苏州(按闺房记乐又曰:“乾隆甲寅七月,余自粤东归。”恐系先生失忆误记。以时推之,当在癸丑七月也。)。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一七九四)三十二岁
是年,父渐知前事始末,并知芸媳贤德,悔而招回家中。时秀峰再往岭南,父不允先生偕游,遂应青浦杨令之聘。
乾隆六十年乙卯(一七九五)三十三岁
仍馆于青浦。旋归里。八月初五日,偕友人吴江张闲憨同游虎丘。于浙妓温冷香寓,识其女憨园。十八日,憨园来先生家,夫人为先生说媒,请纳憨园为妾。
嘉庆元年丙辰(一七九六)三十四岁
憨园为有力者夺去,先生知而默然,夫人知之,呜咽不已,于是血疾大发。
嘉庆二年丁巳(一七九七)三十五岁
闲居在家。
嘉庆三年戊午(一七九八)三十六岁
闲居在家。
嘉庆四年己未(一七九九)三十七岁
闲居在家。
嘉庆五年庚申(一八〇〇)三十八岁
先生连年无馆,因与程墨安设书画铺于家。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焦劳困苦,竭蹶时形。
女青君时年十四,许与表兄王荩臣之子韫石为妻,先为童媳。子逢森时年十二,托友人夏揖山转荐贸易。
是冬,先生为友人作中保受累,家庭失欢。遂于十二月二十六日送夫人往锡山华大成家养疾。(华妻夏氏,为夫人之盟姐,故往依之。)
嘉庆六年辛酉(一八〇一)三十九岁
正月十六日,先生赴靖江访范惠来姐丈索取借银,二十五日仍回华宅。
又访故人韩春泉于上洋幕府,借得十金。
二月初,访故人胡肯堂于邗江盐署,因得入贡局为司事。
嘉庆七年壬戌(一八〇二)四十岁
仍在邗江贡局。
十月,接夫人至邗江同居,赁屋于先春门外。
不满月,贡局裁员,先生亦在被裁之列。
嘉庆八年癸亥(一八〇三)四十一岁
二月,夫人血疾大发。先生再赴靖江范姐丈处借银,得二十五金以归。
三月三十日,夫人病故。权葬于扬江西门外之金桂山(俗呼郝家宝塔),先生携木主还乡。
旋返扬州卖画度日。
未几,扬州幕客章驭菴欲回浙葬亲,请先生代庖三月,得备御寒之具。期满,封篆出署,会乡友张禹门招寓其家。张亦失业,度岁艰难,先生即以余资二十金倾囊借之。
是年即寓张宅度岁。
先生于夫人殁后,忆林和靖“妻梅子鹤”语,自号梅逸。
嘉庆九年甲子(一八〇四)四十二岁
仍在扬州卖画。
三月接女青君信,知父病故,即星夜驰归。弟启堂不以函告,盖恐兄归与其争产业。
先生于悲痛之余,欲出走深山作世外之念。友人夏淡安、揖山昆季,力加劝谏,请先生居其家。先生以丧期未满百日,不去,乃改居于夏宅之禅寺。
七月初,随揖山之尊翁莼芗先生赴崇明,代笔书券得二十金。归值父将安葬,乃出金予弟成葬事。
九月,复从揖山赴东海永泰沙,帮其收田息。归已残冬,移寓其家雪鸿草堂度岁。
嘉庆十年乙丑(一八〇五)四十三岁
正月,夏莼芗偕其弟介石率子侄四人往幞山家祠春祭,兼扫祖墓,先生亦同往,顺道游灵岩山。先生曾为介石画“幞山风木图”十二册。
七月,殿撰石琢堂(韫玉)自都门返籍,出为四川重庆守。
九月,先生随石太守赴重庆。(时母已移居于九妹倩陆尚吾家,盖其故居已属之他人。)九日启程,绕道往维扬,凭吊夫人之墓。溯长江而上,舟抵皖城(安庆),与蒋寿朋、蔡子琴同游大观亭。过武昌时,与琢堂太守冒雪登黄鹤楼。
仲冬至荆州,琢堂得信知升潼关观察。先生遂与琢堂嗣君敦夫眷属及蔡子琴、席芝堂等留荆州。琢堂轻骑减从至重庆度岁,遂由成都历栈道赴任。
嘉庆十一年丙寅(一八〇六)四十四岁
二月,琢堂川眷始由水路至樊城登陆,先生与之同赴潼关。抵潼关甫三月,琢堂又升山东按察使。于是随琢堂眷属移寓潼川书院。
十月初,琢堂自山东专人来接眷属,遂同出潼关,由河南入鲁。是时,得女青君信,始知子逢森已于四月间夭亡(年仅十八)。琢堂闻之,亦为叹伤,遂赠先生一妾,从此又入春梦。
嘉庆十二年丁卯(一八〇七)四十五岁
二月,先生就馆莱阳。秋,琢堂降官翰林,先生亦随之入京都。(是年,琢堂或曾出使琉球?先生或即随之同往?说详后。)
嘉庆十三年戊辰(一八〇八)四十六岁
是年作《浮生六记》。按《浮生六记》第四篇《浪游记快》有云:“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鸿干(顾金鉴字)者否?”故知作《浮生六记》必在四十六岁时也。惟是书已缺后两记,故不知“中山记历”与“养生记道”所述内容如何?
清时阳湖管贻葄有题《浮生六记》绝句六首。诗曰:
刘樊仙侣世原稀,瞥眼风花又各飞。
赢得红闺传好句:“秋深人瘦菊花肥”。(此咏《闺房记乐》)
烟霞花月费平章,转觉闲来事事忙。
不以红尘易清福,未妨泉石竟膏肓。(此咏《闲情记趣》)
坎坷中年百不宜,无多骨肉更离披。
伤心潜下穷途泪,想见空江夜雪时。(此咏《坎坷记愁》)
秦楚江山逐望开,探奇还上粤王台。
游踪第一应相忆,舟泊胥江月夜杯。(此咏《浪游记快》)
瀛海曾乘汉使槎,中山风土纪皇华。
春云偶住留痕室,夜半涛声听煮茶。(此咏《中山记历》)
白雪黄芽说有无,指归性命未全虚。
养生从此留真诀,休向嫏嬛问素书。(此咏《养生记道》)
由五六两首题诗,知先生曾随人出使琉球,并好为道家之言。吾疑石琢堂廉访入都后曾奉使琉球。按《清鉴》载称:“嘉庆十二年秋七月,以故琉球国中山王尚温孙灏袭封为琉球国王,遣使往封。”则当时遣使琉球,系封其国王。至出使者何人、出使年月,须待考证。
然《浪游记快》不记琉球之行,疑五六两记或为以后所作也。或者因瀛海风光,有异华夏,必须另篇记叙耶?先生卒年不可考,姑俟之,以待异日考订云尔。
原载《胜流》半月刊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第九期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书中有...
- 中国人到底讲不讲逻辑?中国人到底讲不讲逻辑,这个问题,争论一直很大。特别是在讨论一些敏感话题时,争到最后,有一方就会指责另一方,说他们不讲逻辑,言下之意,你不讲逻...
-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剡题天台万年寺联)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龙门联)4、山静水流开...
- 中国哲学的起源:中国文化为何能长盛不衰不间断有文化必有哲学。文化有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次。理念层次保存的是无形而重要的理想和观念,通常展现在文学、艺术、宗教和哲...
- 《家戒》,也称为《戒子文》,是魏晋时期王昶创作的一篇古代文章,其中的“十其”被世人广为称道,载入史册。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议论贵无贬,其尽...
-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
- 一张口就骂儒家的人,不客气地说,就是数典忘祖忘恩负义,就是丧心病狂没有良心。很多人会认为这样说未免情绪化,其实不然,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以下事实:第一,儒家是中国...
-
危言耸听?还是醒世恒言?郑永年教授:短视频或令中国面临全面弱智时代
网上流传着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的一段语录:“中国很快将面临一个全面弱智的时代,因为短视频的快速崛起,它的最大后果,是让一群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让... -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5.学...
- 一、“中国”:古今演绎作为我们伟大祖国国名的“中国”,迄今已是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然而,“中国”的语义生成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一个曲折流变的过程:语义从古代的...
- 罗伦戒族人书[ 作者 ]罗伦(1431~1478),字彝正。明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幼年家贫,樵牧挟书,讽诵不辍。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参加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 最近,欧美名流们寝食难安。因为美国法院刚刚公布了卷入淫魔富豪爱泼斯坦X交易案人员名单。几乎全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无论是谁,只要在审判中名字被提及,都会榜上有名。对于...
-
外蒙古独立始末及蒋经国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涉及外蒙古独立细节的回忆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代表王世杰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字。(迫使国民政府坐到谈判桌前,和苏联商议解决外蒙问题的,还是国民党自... - 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这一次可能要让自己窒息了。日前,贾跃亭努力多年要造的法拉利未来汽车发布了三季度财报,几个简单的数字直接让无数投资人脑溢血。▲ 图源:FaradayFutu...
- 1978年1月,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一经发表,便不胫而走,引起轰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而此时的徐迟,正在云南西双版纳采访植物学家蔡希陶,对此一无...
-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士宁可冻死也绝不后退!为了伏击敌人,他们化作战场上永恒的丰碑!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大型融媒报道《寻找最可爱的人》。“90后寻访团”将带领大家一起对话“90后”老兵,聆听胜利回响,追思英烈忠...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今年二月的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说了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国家,要么在餐桌上,要么在菜单里。”对于很多人而言,布林肯的这句话无疑就是暴论,但...
- 2013年9月,胡同志返乡地点为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是位于皖南绩溪县胡姓聚族而居的船形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锦”字辈已有48世。这里有千回百转的古廊桥、有...
- 足球这项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其实是起源于中国的。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国际足联(FIFA)在2004年正式承认的。国际足联认为,中国古代的蹴鞠,是世界足球的祖先,是足球...
-
何新2010年旧文:哪有什么货币战争?中美已形成奇特金融共生关系
何新:哪有什么货币战争?中美已形成奇特金融共生关系笔者问何先生:您预测今后几年经济前景会如何?何先生叹一口气说:我的看法其实早都说过。不必有幻想,也没有任何悬念:... - 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国,这么多年发展下来,也出现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冷知识,今天就来跟大家分析几个,一起来看看吧!唐代一向是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