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根据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系列节目《燕赵传奇》音频整理
主持人:韩伟/主讲嘉宾:褚亚玲
河北最古老 总理迷丝弦
韩伟:
上一回我们说到,燕赵大地出了“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他们用一支支妙笔写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有感天动地《窦娥冤》,有汉宫情深雨连绵,有墙头马上定终身,有“花间美人”传百年。舞台上一出出大戏流传百年,田间地头的的一首首小曲也是有滋有味。这一回我们就说说滹沱河流域老百姓最爱的“丝弦”,这个古老的剧种走过了多少年头,河北丝弦又走出了那些顶呱呱的红角呢?接下来,我们就跟随石家庄学院褚亚玲博士一起走进今天的《燕赵传奇》。
褚亚玲:
丝弦是咱们河北的一个古老剧种,也是全国稀有的地方剧种,它起源于明朝末年,到现在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丝弦还有很多别名:弦索腔、河西调、弦子腔、小鼓腔、女儿腔、罗罗腔等等。滹沱河流域的老百姓们特别喜欢丝弦,纺纱织布的时候唱,耕田种地时候唱,唱着丝弦,累也不觉得累,苦也不觉得苦,寻常的日子有了滋味,有了盼头。
石家庄丝弦
丝弦就像那田野里的禾苗,迎风就长,慢慢从田间地头走进了城里的戏园子,成了大气候。可到了清朝嘉庆年间,皇帝一道禁令,停了民间一切娱乐活动。戏园子的戏不能演了,丝弦也受了连累。
可是架不住老百姓喜欢,到了民国时期,丝弦又热热闹闹的发展起来,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班社。像保定一带的韩大仓班、小莲花班、周福才班、白长久班;石家庄一带的玉顺班、高盛班、许家班;邢台一带的永盛班、田顺班等。
丝弦的唱腔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真声唱字,然后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一会儿像是怒涛旋转翻滚,一会儿又像瀑布急泻直下,听来激越悠扬、慷慨奔放。
过去梨园行里讲的是真功夫,老艺术家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就了很多绝技,甩发、抖水袖、耍髯(rán)、耍手帕、耍牙、耍鞭、耍碗以及耍帽翅,有的把烟火,杂技柔功都揉进戏里了,这些个绝技,让丝弦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韩伟:
在燕赵大地,丝弦独领风骚几十载,甚至形成了“无丝弦戏不开台,丝弦戏不到不开台”的局面。河南豫剧班等外地剧社卯着劲儿想进石门,占市场,和丝弦艺人一比高下,可都取代不了这家乡戏在当地人心里的位置。红透半边天的丝弦捧红了一批艺人,最有名的又是哪几位?
褚亚玲:
这其中就有驰名太行山麓的“四红”:“正定红”刘魁显,“赵州红”何凤祥,“获鹿红”王振全,“平山红”封广亭。另外,花脸朱永米,须生张永甲和王永春,青衣花旦杜雷有等,也都有自己强大的粉丝团。这些人,人人都有一手绝活。
就拿“平山红”封广亭来说吧,他最拿手的戏是《下河东》。他在戏中饰演呼延寿廷,以大趟马功夫绝活出名,左趟右趟,前趟后趟及十字趟和朝天凳等活儿综合使用。他还能一边踢腿一边耍枪,一边舞蹈一边上下翻飞,各路套活一齐使用,底下观众也是掌声不断。
另外,“正定红”刘魁显的声音最洪亮、最具穿透力,“炸”音最过瘾,最具传奇色彩。那时候没有扩音器,可是刘魁显在南花园唱戏,人们坐在中山路的马路都能听得真真切切。
每当人们提起他,话里话外总是透出一股子由衷的敬慕爱戴之情,还把他奉为丝弦界的“一代宗师”。这个响当当的名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磕头烧香,丝弦名角为何结为拜把兄弟?
德艺双馨,农家娃娃怎样成为一代宗师?
刘魁显也是苦孩子出身,他出生在正定县的白佛村,如今属于石家庄市长安区了。他九岁就跟着老艺人老邱(艺名叫“对眼红”)学习丝弦,专工武生和架子花脸。这孩子聪明伶俐、一学就会,十几岁的时候就小有名气,三十多岁时改演文武老生,还是一路飘红,被称为“铜嗓金喉”、“丝弦大王”。刘魁显戏路很宽,是个文武全才,还是个万金油,乐队的文武场缺人,他也能顶上去。《调寇》《纪阳关》《临潼关》《打棍出箱》等剧目,都是他的拿手戏,只要他一登台,老百姓们纷纷叫好。老百姓们还编了好多顺口溜:“三天三夜不合眼,也要看够刘魁显”,“舍了喝酒吃肉,也要看刘魁显的《调寇》。”
刘魁显为什么被称为丝弦界的一代宗师呢?那是因为,他把丝弦从田间地头的草台班子带到了城市的大雅剧场。
以前丝弦没有固定的班社,演出都是在农闲的时候,艺人们聚在一起唱红白喜事儿,演完之后各回各家。1938年,刘魁显把各地的“好角”召集在一起,组成了丝弦历史上第一个固定班社“玉顺班”。为了办好玉顺班,这些艺人烧香磕头拜把子。除了“四红”,还有著名琴师奚德义等人。一个戏班要四梁八柱缺一不可,只有形成强大的阵容才能把玉顺班唱红。后来,“玉顺班”挤进了石家庄(当时称石门)进行演出,从此,丝弦戏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大本营。
可是,戏班子刚刚起步,日本侵略军就来了,兵荒马乱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也没心思上戏园子里听戏。丝弦艺人唱一天戏挣不上二斤棒子面钱,连口饱饭也吃不上。为了养家糊口,有的艺人不得不在卸妆后,出去打小工,当小贩,拉排子车,连冻带饿命都保不住,再加上汉奸、特务、警察的敲诈勒索,丝弦班几乎快要解散了。
就在这时候,刘魁显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他卖掉了自己家的田地,换来的钱给大家开支。他拼着命保住了戏班子,这才有了日后的石家庄丝弦剧团。可以说,刘魁显是石家庄丝弦剧团的奠基人,也是丝弦界的一代宗师。
刘魁显做人讲义气,艺德也没得说。长期以来,在梨园行一直存在着“抢戏”的坏毛病,演员们都愿意演主要角色,不愿意演小角色。可刘魁显却能做到主动让戏,提携后生。
有一次演出丝弦《白玉杯》,他主动提出让王永春演海瑞,他演嘉靖皇帝。当时是在剧场演出,得靠票房说话,王永春担心票卖不出去,那丢人就丢大了。王永春心里敲着小鼓,对刘魁显说:“大伯,我行吗?”刘魁显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没事,你尽管上,我给你兜着。”有了他的鼓励,王永春这才大胆上台。都说“同行是冤家”,可是刘魁显却没有一点点旧戏班的习气,用现在的话说,做人那就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
1948年,著名戏剧评论家马彦祥来石家庄看了刘魁显的《打棍出箱》。舞台上,刘魁显嗓音洪亮、身段潇洒、演技精湛,特别是他的甩发功堪称一绝,把范仲禹都演活了。马彦祥拍手称赞:“刘魁显同志的《打棍出箱》可以和京剧一代宗师谭鑫培媲美。”
建国初期,京剧大师梅兰芳来石家庄演出,演出地点在大众剧院(就是现在中山路路南、东购商城对面)。梅兰芳惊叹丝弦在石家庄的强大号召力,主动送票给时任丝弦剧团团长的刘魁显,请他去大众剧院看戏。当是,石家庄别的剧团还没有人受到梅兰芳大师的盛情邀请。
1953年,丝弦界的一代宗师刘魁显因患食道癌不幸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当时,石家庄文艺界停演三天,石家庄文化部门第一次为文艺界大师的逝世开追悼会。
丝弦界人才辈出,和刘魁显先生齐名的“获鹿红”王振全,他的嗓音圆润,唱腔苍劲有力,表演认真细腻、讲究分寸,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深受观众欢迎。由于他的身材矮小,动作机灵敏捷,身段规范扎实,观众给了他一个昵称“二尺半”,又叫他“萝卜大生”,当地曾流传过“宁可晚吃饭,也看二尺半”的说法。
后来,王振全的儿子王永春也吃上了丝弦这碗饭。王永春打小就跟着父亲学习丝弦戏,后来拜刘魁显为师,学习须生、老生。他勤奋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慧,常常在幕侧观看别人表演,以吸取他人所长,为己所用;每逢外地剧团名角来本地演出,就算再忙,他也要挤时间前去观摩学习。
韩伟: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的勤学苦练,王永春自成一派,也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丝弦大家。王永春的拿手绝活是什么呢?
褚亚玲:
王永春在《金铃记》中饰演寇准(老生),他暗地跟踪柴郡主时,奔跑中先将靴子甩向空中来个“吊猫”,身体腾空前扑,头部向下翻转以背着地,快速起身后用手接住落下的靴子,然后背上靴子再跑圆场。这一气呵成的动作,把寇准在黑暗中步履踉跄、失足落靴摔倒的情形展现的活灵活现。
在《白罗衫》中王永春饰演(老生)姚达,当他发现公案上有十八年前被老太爷徐能打落江中而死的苏云妻的状纸,心中感慨不已,该如何表现他那种复杂的心情呢?
王永春就运用了“耍茶碗”,用腕力颠起茶碗,使碗口向外倒落在茶盘上,用双手控制,顺时针方向倾斜旋转茶盘,使茶碗沿着托盘内缘反向滚动。通过茶碗的旋转,把姚达那种恐惧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他那声情并茂的表演,转杯的绝技,一段十八年前的道白,谁听了谁掉泪,看了这场想着下场。
王永春的表演震撼了很多人,京剧大师程砚秋也通过丝弦跟王永春结下不解之缘,更促成了周总理“五次观看丝弦,四次接见丝弦演员,亲笔为石家庄丝弦剧团题词”的传奇佳话。这其中又有哪些故事呢?
机缘巧合,周总理看丝弦留下何等佳话?
一见如故,王永春软翅功折服哪位大师?
褚亚玲:
1957年,程砚秋在石家庄观看了丝弦戏《金铃记》后,被丝弦的魅力深深折服,他力邀丝弦剧团进京演出,还把丝弦剧团推荐给了周恩来总理。
11月21日,周总理在中国文联礼堂第一次观看了丝弦戏《空印盒》、《赶女婿》、《小二姐做梦》,王永春演的是明朝“八府巡案”何光秀。演出结束以后,周总理接见了演职员,还为丝弦剧团亲笔题词。
接下来的几天,石家庄丝弦剧团先后在中合剧场、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周总理又来观看,还带来了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等领导人,演出结束后,领导人跟演员们合影留念。当时,毛泽东出国到苏联,刘少奇在开全国总工会,周恩来对演职员开玩笑说:“能来的领导,我都给你们叫来了。”
石家庄丝弦在北京的演出很快引起了轰动,程砚秋等文艺家纷纷在报纸上写文章夸赞,石家庄丝弦剧团名声大噪。后来,周总理又观看了丝弦表演,还嘱咐大家要多多培养徒弟,做到后继有人。
不光是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推崇丝弦,王永春的“软翅功”还曾折服过著名京剧武生厉慧良。石家庄丝弦名动北京后,王永春到天津演出,厉慧良看完后直奔后台,对王永春说:“师兄,能不能给我讲讲,你的软翅功是怎么回事?”厉慧良是戏曲界前辈,管当时正当壮年的王永春叫“师兄”,可谓非常谦虚。
当年,石家庄南长街一带叫“南花园”,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类似老北京的天桥。那时候南花园有十来个剧场演丝弦,演出剧目都是连本戏。每个剧场几乎天天爆满,观众们都是排着队买票,每场一千多人,还有许多人站着看戏依然兴致不减。
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慷慨激越的丝弦穿越百年,依旧在燕赵大地上回响,古老的丝弦,依然散发着动人的魅力。
这正是:
百年风雨历沧桑,丝弦激越鼓铿锵。
总理题词留佳话,德艺双馨美名扬。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一张图看懂手串不同颗数的寓意,建议收藏!
- 中国古代首饰大全:发饰:包括笄、簪、钗、步摇、钿、扁方、梳篦、华胜、抹额等,用于固定和装饰头发。耳饰:如耳环、耳坠等,用以装饰耳朵,材质多样,造型各异。颈饰:包括...
-
美国国防部与比尔盖茨制造了新冠病毒,专利号10130701,西方多国合作将艾滋病毒基因植入SARS以研制疫苗名义制造全球疫情
33级共济会大员,美国国父华盛顿列席共济会会议画像。比尔盖茨是美国第二大利益集团,医药综合体的代言人。奥巴马、盖茨和中情局对新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 人类需要巫术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历史、文化、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一、历史与文化背景原始信仰与崇拜在远古和上古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有限,他们倾向于相信超自...
- 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农业没啥科技含量,又土又落后,至于农历(阴历)这东西更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但如果抛开现代社会的大量高科技设备,不买上一本阴历的...
- 如今这春节,竟被人说成是靠一帮50、60后在苦苦支撑,他们成了最后一批认真过春节的人。这话听起来,既无奈又心酸。我不禁要问,究竟是谁,让春节变成了这般模样?是那些渐行...
-
中国农历新年,为什么不能翻译成Lunar New Year?
爆竹声中一岁除,Amid the crackle of firecrackers,the old year takes flight.春风送暖入屠苏。The spring breeze brings warmth,and Tusu wine brings del... - 文字是有能量的,且密度极高,甚至远超核爆。它是沉默的,却是震耳欲聋的;它是无色的,却是色彩斑斓的;它是简约的,却是气象万千的;它是渺小的,却是包罗万象的;它是朴素...
- 金龙腾飞送冬去 银蛇曼舞迎春来横批:辞旧迎新龙含宝珠辞旧岁 蛇吐瑞气贺新春横批:新年大吉春风和煦小龙舞 禹域妖娆红日升横批:喜迎新春巳岁迎春花开早 蛇年纳福喜报多...
- 1上联:降雪无声乾坤一夜玉下联:安邦有继祖国万年春横批:国泰民安2上联:春风浩荡江河披锦绣下联:华夏腾飞苍山映彩霞横批:春意盎然3上联:雏鹰凌空当展兴华翅下联:老骥伏...
-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剡题天台万年寺联)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龙门联)4、山静水流开...
-
春秋和战国得名及出处提起中国的历史,我们必然绕不开春秋战国这一时间段,因为这一时期的中华大地,百家争鸣,各种思潮涌动,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经典、思想,很多都来自于那个...
- 2018年冬天,许家印的父亲许贤高身体有点不行了。老人家两年前就病危过一次。那一年,恒大河南公司的一号工程叫“福寿园”。“福寿园”跟一家上市公司重名,不过主要工作场地...
- 清初,满清屠戮有多残忍,清末,被屠戮就有多残忍,野蛮终会被野蛮所吞噬。01嘉定三屠清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率清军出征江南,五月破南京,随...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莘莘学子经过十年苦读,即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是当前人才选拔的一种方式。提到人才选拔,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科举制度”...
- 简化字总表(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说明1.本表收录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全部简化字。关于简化偏旁的应用范围,本表遵照1956年方案中的规定以...
-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维护非法的鸦片贸易、把中国变成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财富和领土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但西方殖民主义者和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为掩盖殖...
-
转自大河报博览成语总是能用最简短的字,说出最丰富的含义。18个冷门而惊艳的成语,如果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01郢中白雪【释义】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出处】战国·楚·宋...
-
金英柱:曾是金日成第一顺位继承人,败给金正日后消失20年,101岁去世
2021年12月,韩媒的一则消息,让刚刚恢复平静的朝鲜政坛掀起了一丝涟漪。韩媒声称:“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名誉副委员长金英柱去世,时年101岁”。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送去... - 一、大清王朝的股灾1903年,英国人麦边,像成千上万的淘金客一样,漂洋过海来到上海,设立了一家名叫蓝格志拓植公司,蓝格志是一个橡胶产地的名字。一年后,1904年上海西商众...
-
你以为躲在深宅大院里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那样出色的男人,无论在哪,都像黑夜里的萤火虫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家门口威猛的石狮子,门楣上的门簪,都深深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