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为什么这么多?

繁体
上页 | 4/5页 | 下页

昨天,和一位杭州的朋友聊天,他说,关于这个话题,大家都知道答案,为什么还要写?我本想反驳——你也知道答案,为什么还在看?

后来回:群众的眼睛既大又亮,我写的不是故事,是人性,是利益熏制后的人性。

最近,我一直在看清朝段光清写的——《镜湖自撰年谱》,竖版、原文、繁体、逆看(从右往左看),虽然以龟速逐字细看,但每看完一篇,纵使淋漓畅快,也难免心中凄凉。

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准确来说,应该是事故),在我看来,却是——标准答案

说,在浙江宁波鄞县(现在的鄞州区),官吏作恶,贪污腐化,鱼肉百姓。尤其在收税上,老百姓要多缴,公务员与大户少缴或不缴,乡亲们敢怒不敢言。

有一个候补官员,天性纯良,很有同情心,虽然他身处少缴税的公务员阶层,但,他对这种不平等很是不满。于是,他先后多次找了当地的大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说他们一起找衙门请愿——平粮税。结果,可想而知——多交钱?谁会嫌自己钱多?

事情虽然没办成,乡亲们却从这位候补官员的身体力行中,看出了——这人和那帮货,不一样。虽然只是候补,但他的口碑和声望却越来越高,后来,乡亲们推荐他为“话事人”——带领大伙儿去官府请愿

敢贪污能腐败的县太爷,可不是吃素的,看到这么一大帮人围住了官府,不问缘由、不由分说,枪打出头鸟——把这位候补官员抓起来,关进了大牢。

这下惹了众怒,乡亲们不干了。

他们“一腔热血”举着菜刀、挥着锄头,冲进了牢房,把候补官员抢了出来。事情如果到这就打住,最多算“劫狱”,可,乡亲们把平日里所有的愤恨都撒了出来——他们不仅把库房抢了,还放了一把火,把衙门烧了!

事已至此,候补官员再有同情心,也发现问题严重了——因为所有的乡民都认为自己代表了“正义的力量”。局面已经控制不住了,乡亲们觉得县城的商人和市民缴的税都比自己少——他们也是剥削自己的一分子,于是就开始正大光明地代表正义、不分青红皂白地在县城大肆抢劫。

事情的性质完全变了,民变成了匪。有冤不一定伸,有匪一定得剿。于是,官兵们开始拿人,这官兵可不是什么“人民的军队”,他们巴不得天天发生这样的事,只要有这样的事,他们就能以此为由,走到哪,烧到哪,抢到哪,所到之处,鸡犬不宁。

乡亲们,怂了。

正在乡亲们惶恐不安之时,朝廷派了一位经验更为丰富的官员,来平息事端。官怒斥,你们是想和那位候补官员一起造反吗?!乡亲们都吓坏了,头摇的都快掉了,他们告诉官老爷,我们绝对没有这个胆子,都是听了候补官员的话,才进城请愿的。接着,各乡都争先恐后地向官府提交文书——我们都是顺民,不敢忤逆,至于缴税,还是按照惯例吧。

如果说一开始,乡亲们觉得候补官员是英雄,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们的心态已经变了——逞什么能!都怪你!不就多交点税嘛,还带着我们出来请愿,脑袋差点就没了!

事情就到此为止吗?

不能够!

“经验更为丰富”的官,出了杀手锏——你们不是要平粮税吗?可以,答应你们,以后你们的税和大户的税按一个标准缴。但,你们要把候补官员交出来!

候补官员,就这么被孤立了。乡亲们嘴上不说,可他心里清楚得很——大家都希望他自首。事已至此,投案只是时间问题,即使现在不自首,日后官府悬赏缉拿,终有一日,乡亲们也会把他扭送进官府的。

思来想去,走投无路的候补官员,投案自首。最后,枭首示众——他用自己的一颗脑袋,换来了砍头台下围观的数千颗项上人头。

那一刻,乡亲们虽然觉得对不起他,但,心里是高兴的,毕竟以后可以少缴税了,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他,这位不知名姓的候补官员,很快就会被遗忘,短短的几年后,或许不会再有人记得他,知名知姓又如何……

写在最后:

这,是历史的常态。

贪官,为什么这么多?

一位重庆的朋友,问我,有没有喝过——孟婆汤

我有点害怕,反问他,是人是鬼?后来才知道,他想邀请我去他的老家——鬼城酆都(现在叫丰都),喝当地的特产——孟婆茶。孟婆汤,我们都知道,是给死后将要托生的鬼们喝的,目的是让他们忘记前生,不知道活着的人喝了,会怎样?

我说——我一定会去,因为我心里有鬼。

几年前,我看过一本很老的书——《玉历宝钞》,实话说,这是一本教人向善的书。讲的是地狱系统里的事,我还依稀记得,那里的一把手,就叫——酆都大帝。其实,我们中国人地狱的观念,来自印度的佛经。佛经讲六道轮回,其中的三恶道——畜生、地狱、恶鬼。这样分类好像不太能理解,畜生和恶鬼都是具体的物,但,地狱却是一个能收纳物件的空间。

我们可能不能容忍这样的混乱,于是,就把恶鬼装进了地狱,才有了——神、人、鬼三界——天上住神,地上待人,地狱装鬼。

当然,西方也有地狱的说法,在我看来,在这一点上,老外的想象力——实在有限

你看,但丁的《神曲》,地狱里那点事,描述得实在过于简单。不仅刑法单调,不是放在火上烤,就是让风吹着跑,而且,地狱里面居然没有什么机构和有关部门,作恶多端且神通广大的——撒旦,在自己的地盘上,连一个跑腿办事的秘书都没有。这样比起来,我们中国人就大不相同了。

你看,咱们的《玉历宝钞》,不仅刑法花样百出,从锯胳膊断腿、开膛掏肠子,到油炸、煮汤、磨粉、大狗咬、大蛆拱……凡是你一想到腿肚子都颤抖的恐怖手段,应有尽有。更有意思的是,《玉历宝钞》里所描述的地狱,跟人间一样,也有一个等级森严、机构众多的官僚衙门世界。地狱,有十殿阎罗。第一殿——秦广王,第二殿——楚江王,第三殿——宋帝王,第四殿——五官王,第五殿——阎罗王,第六殿——卞城王,第七殿——泰山王,第八殿——都市王,第九殿——平等王,第十殿——转轮王。每一殿的阎罗,都下属赏善司、罚恶司、查察司等若干衙门,里面有判官鬼卒、夜游日巡、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大小办事员。

这十个殿中,除了第一个和第十个,负责接受和转发鬼魂,其他的八个殿,都有下属16个小地狱,而且,每个小地狱,分别设置了对口机构和相应的办事官员,一个也不少。本来想着把上面那段话,画成思维导图,就怕画着画着,屏幕飘出来一句话——你~画~错~了~。额……还是算了吧。你看,如此庞杂的官僚体系,操作的是每天若干件极其繁复的事务,每个小地狱的每一种刑罚,都针对鬼在人间时候,犯的一种罪过。

比如,在佛寺道观等净土之地,随意大小便,就要下“捣肉泥地狱”;受人之托不办事(就像现在那些拿钱不办事的人),就要下“刮脂地狱”;犯口舌者(就像现在那些喜欢看热闹不嫌事大,以讹传讹的人),就要下“割舌地狱”……当然,如果行过善,则可以功罪相抵。每个鬼进来,光是审核、量刑、用刑,就要花费巨大的鬼力和物力。

这,还不算最初的接受和最后的发送,包括挨个灌孟婆汤,否则带着生前记忆投胎,刚一落地,也不哭也不闹,对爸爸微微一笑——其实,我是你爷爷——这还了得!其实,神、鬼两界,是人对照人间的样子,画出来的,里面的官员,神界的、鬼界的都很多。但,你发现没有,神界的官员,多数比较清闲,多半人浮于事,吃饱了没事干的,太多了,好像只有观音、关公和妈祖这几位比较忙,剩下的,好像多半是因为职责不清,不明白自己到底负责哪一块,就像到处游荡的八仙那样。可,鬼界的官员却很忙

你看,各种民间传说、小说、戏剧里,很少听说,阎王闲得没事,出来瞎溜达的。所以,衙门排到十座,而且每座有16个小衙门,充分合理。只有没做过官的进士——汤显祖,才在自己的《牡丹亭》里,非要给鬼界衙门精简机构——说是元末大乱,人间的人“十停去了一停”,意思就是10个人里,只有1个下了地狱,如此一来,鬼源严重不足,阎王殿就没那么忙了,于是,天帝就把十个殿,减了一个殿。

你看,杜丽娘为情而死,最后下了地狱,居然只见到了判官,未见着阎王。反正,在我看来,《玉历宝钞》里设计的官僚系统,很完美——它,是一种鬼界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对每一个活人,从点滴开始盯起,吃喝拉撒,说话放屁,甚至做梦起意,都进行管理,做好事行善了,就用红笔记个“√”,作恶干坏事了,就用黑笔画个“×”,最后秋后算账,有理有据,一点也赖不掉,主打就是——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当然,这么庞大繁复的管理任务,还要保证不出错,没有任何营私舞弊,说实话——真难!真不知道,地狱里的那些鬼官们,是靠什么思想武装起来的?能一直维持如此的高效率和低错误率。或许,阎王殿里的刑罚过于严苛,把鬼官们吓得只能老老实实做事——为鬼们服务。

写在最后:

如此——人间,还真不如地狱

贪官,为什么这么多?

十一

自从写“贪官”以来,不少人留了不少言(当然,这些肺腑之言都不适合“精选”)。不少人总结“贪污腐化”的教训,都说——监督不力

那,怎样才算监督有力?

我们有监察部门,有审计部门,有反贪局,还有专门的纪律检查部门,甚至据说还要成立ICAC(廉政公署)……世界上,哪个国家有我们这么多专门的监督部门?没有。

那,为什么还监督不力?有人说了,各个地方政府的监督机构,跟被监督的对象,级别一样,同级之间监督的有效性——自然不高。后来改进了,提升了纪检委的级别,好像效果也不大。有人又说了,监督部门跟地方党政负责部门,有统属关系。后来改进了,监督部门尽量独立,由中央直线领导。但,如果监督部门也出问题了,怎么办?

你看,现在已经实行中央向地方派巡视员的制度了,就目前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实话说,反贪——实在太难!

熟悉明史的人,大多认为明朝的政治昏乱,但,从制度层面来说,明朝的监督机制偏偏最发达历朝历代都有的监察机构,明朝当然有,只是不叫“御史台”,改叫“都察院”了,辖十三道御史,原来专门的谏官——给事中,也演变成分布在六部的监察官,从给皇上提议,转变为给京官挑错。

除此之外,各省还派有专门定期驻省检查的——巡按,后来再加派巡抚、总督。政府体系之外,皇上还要派自己身边信得过的人,到各地监察,有矿监、税监,最重要的是监军,也正因为如此,被嘎了蛋蛋的宦官,在明朝被尊称为——太监。

当然,这还不算直属于皇帝、近似于特务组织的锦衣卫,以及权力无边的东厂、西厂。巡按,是最早下派的监督人员。官不大,也就跟一般的御史级别一样——七品官而已。跟哪都去、在哪都走马观花的十三道御史不同,巡按只盯一个地方,所以,不可能什么都看不出来。所以,早期的巡按还真能查出点事来。

但,这是一把双刃剑,长期驻扎在一个地方,原则不硬的那些巡按,很容易被地方官们包围软化。监察官本身,位虽卑,权却重,可以跟省级的三司长官分庭抗礼,三司见了巡按,也只能满脸堆笑、客客气气。

但,礼貌归礼貌,客气归客气,在当地,巡按是没有具体的行政权的,如果按规矩办事,实惠捞不到。人都是要吃饭的,官员也是人,当官还要吃得更好,加上明朝的工资太低,低得实在可怜,大家只有自己想办法。巡按,是人,也是官,自然有跟所有官一样的想法。巡按没有行政权力,但,有跟行使行政权的人“挑刺”的权力,于是,大家心照不宣,监察就变成了——分肥(准确来说,是分赃)。这样一来,天下太不太平不知道,官场肯定太平了,巡按不仅地位跟省级官员平起平坐,连实惠油水也二一添作五,平起平坐了,朝廷要的监督,自然也就形同虚设了。

巡按这招不管用了,有人找原因——就是因为官位不高。于是,皇上又派下来六部堂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或副部长)一级的人,挂上都察院的副职,下去做巡抚、总督。

这下好了,原来派下来的七品芝麻官,都可以跟省级官员平起平坐,现在派下来部长级别的大人物,直接就把三司变成了自己的下属,以至于后来,大家不认为巡抚和总督是皇上派来的督察,而是直接来当省委书记的,你一人说了算呗,还督察个毛线?你再看,最受皇上信任的太监

虽说Ta们比常人少了一些零部件,但,贪心一点都不少。Ta们只要被派下去,就会无师自通地把监督权变现,打着皇上的旗号,为自己捞足好处。明朝宦官机构,有二十四监。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因为那个部门里的太监,可以替皇上批奏折;油水最足的,却是——御马监

御马监里的太监,Ta们的官阶跟孙猴子差不多(当年吴承恩写《西游记》里这个情节时,就有讽刺御马监的意思),但,权势可不小,不仅手握调兵遣将的令牌兵符,而且还可以向外派监军。军队多了监军,长官是无所谓,但小兵就倒霉了,因为又多了一个喝兵血的。你看,《玉堂荟记》里,就有这样的记载:“监视之设,止多一扣饷之人。

监视之欲满,则督抚镇道皆有所恃矣。故边臣反乐于有监视,功易饰,败易掩也。上(指皇帝)性多疑,有监视,又有监视监视者,多一人有一人之费,穷边士卒,何不幸一至于此。”明朝的监督机制,够牛的了,却依然反不了腐,反不了人性。其实,只要官员只对上负责,无论监督如何绵密,都无济于事,监督变现——绝对是官员的理性选择

只有让官员不仅只对上负责,而且对下负责,让社会来参与监督,保障舆论监督自由(刁民除外),监督机构才有可能真正发挥作用。你看,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化时期,也出现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盛行的局面,但,由于有社会的监督,有舆论的揭弊,民间掀起了反腐扫黑风暴,很快就扭转了局面。

当然,现在的美国,不是说没有腐败了,只是他们的官员知道——腐败的成本太高,后果太严重了。

写在最后:

贪,人之常性。

不足歌

【清】钱德苍 / 朱载育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良田置的多广阔,出门又嫌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恐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县官还嫌小,又想朝中挂紫衣。

一品当朝为宰相,还想山河夺帝基。

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长生不老期。

一旦求得长生药,再跟上帝论高低。

不足不足不知足,人生人生奈若何?

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

2
0
3264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