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谁也没有料到,这同年同名的字典居然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有1666页,一个仅有542页。笔者原本以为仅有542页的那个版本,应该是1666页中的一个部分,或许分了上中下三册,结果发现完全不是这样,542页就是一本完整的字典。也就是说,西人又借名搞了一个页数多的伪本来替代那个页数少的“版本”。
一个是1666页,一个是542页,咱们不冤枉人。
且二者之间有区别:
542页那个版本却有字母X,确认1773年时X为26个字母之一,Y和Z字部分的单词有不少,远远超过1666页的那个版本。
1666页这个版本没有X作为首字母,即默认1773年时X还不是26个字母之一,Y和Z也只保留了少量几个单词。
这就很有意思了,因为上述两个版本是“拉丁语同名词典”,为何会发生自己否定自己、自相矛盾的这一幕呢?
如果字典编撰者真的处于1773年,那1773年时X有没有成为26个字母之一,应该非常清楚,根本就不会产生这种低级错误。身处那个时代,你经常要用的东西,从小接受教育的内容,你会不知道吗?只有后世的人,比如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人,由于不清楚当时的情况,西人又没有记录历史的传统,所以才会去“猜”,才会去想方设法虚构。
本来以为542页那个版本可能是“真的”,但不巧的是,这个版本恰恰又犯了另一个错误,它认为1773年时26个字母中有X。事实却是,1773年时拉丁语26个字母没有凑齐,字母中没有X。1804年英语仅有24个字母,缺少了Q和X。1822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华英字典》中X也没有成为26个字母之一,详见《微积分华夏起源再添铁证,且有证据显示:英制度量衡也源于华夏》。
注意,拉丁语的26个字母与英语的26个字母是一致的,西史宣称英语大量词汇皆是源自于拉丁语,所以关于26个字母的产生和应用,二者必须保持一致。
1822年,英语中的X没有成为26个字母之一,说明在此之前的1773年,X肯定不是英语26个字母之一。鉴于拉丁语与英语密切相关,存在同步关系,所以1773年时拉丁语中的X也不可能是26个字母之一。
由此可见,不论是542页的版本,还是1666页的版本,皆是后世托古的伪作。
上述二者皆是伪作,还能从其他地方看出来。
首先,我们来对比一下1773年两本词典与1751年拉丁口语简明词典中,三者对于阿拉伯的解释。通过对比可见,三者解释一致,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仔细审视,却惊异地发现,这三者的字体一模一样,其中两本因为字模问题造成的印刷不清晰现象也是如出一辙!可是,1773年和1751年之间整整相差了22年呐!相隔这么长的时间,印刷完全相同的概率是很低的。
其次,关于Cipher的解释,将1773年1666页版与1751年版本进行对比可以发现,1751年的那句“来自于阿拉伯语的新造词(A word of late coinage from the Arabic)”在1773年版本中被删除了,同时被删除的,还有“nothing(没有)”这个英语释义。
1773年1666页版和542页版拉丁字典,都通过穿越的方式保留了1866年罗存德《英华字典》中对Cipher的“暗字号”、“暗号”的解释。
1751年的那本拉丁口语简明字典《A Compendious Dictonary of The Latin Tongue》中编造了拉丁语的发展故事,1773年《罗伯特安斯沃思英语拉丁语词典》(Robert Ainsworth's Dictionary, English and Latin)1666页版也将这一点继承了下来。
通过上述分析,已经基本可以断定1751年那本拉丁口语简明字典、1773年那两本拉丁词典(542页版和1666页版)为1866年之后的伪作,这就带来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拉丁语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字典“没了”!在18世纪中晚期几乎出现了真空!
实际上,目前能找到的16-18世纪的拉丁语字典非常稀少,而在1751年以前真正成型的拉丁语字典极有可能只有一本,那就是——诞生于1742年的汉语拉丁语词典《中国官话》,主编者为黄嘉略,详见《18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你从没听过的名字,却一手缔造了西方的传奇》。
按西史叙事,拉丁语的发展史是这样的:
自元始前3世纪起,拉丁语随着罗马军队、官吏和商人的足迹,逐渐传播到了整个帝国。元始380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确立为国教,随后希腊文本《圣经》被译成拉丁文本,教会自此便掌握了文化教育权,使拉丁语传播得更为深广。自元始前1世纪至元始14世纪,被语言学家称为“古典拉丁语(黄金拉丁语风)”时期。近代欧洲的民族国家依据拉丁字母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在16世纪以前的欧洲,拉丁语地位稳固,并且与地方语言之间相互渗透。自16世纪初起,拉丁语的地位遭到新教所倡导的地方语言的挑战,但是1562年9月5日脱利腾大公会议再度肯定了拉丁语在天主教会中的主导地位。17世纪下半叶,在每年一度的法兰克福交易会上出售的书籍多数是用拉丁文写作的:1650年用拉丁语写作的书籍占出版书籍总量的67%,1700年则锐减到38%。
还记得1751年那本拉丁语伪作词典尾页中编造的拉丁语发展史的故事吗?
把上述这一段内容拿去比对一下,会发现关于拉丁语演变史的许多时间点非常契合。伪书中出来的故事,其真实性可想而知。
在整个16世纪,真找不到几本像样的拉丁语词典。即便1556年这本所谓的适合初学者的简明拉丁语词典《A shorte dictionarie for yonge beginners》的年代是真的,但它距离真正的词典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该词典仅有183页,26个字母更是残缺不全,少了好些个字母,而且它是这样的,根本不利于使用和传播。
这种所谓的“拉丁词典”不但内容单薄而稀少,就连索引和查找单词都很困难。
除此之外,从1556年到1742年(汉语拉丁语词典《中国官话》诞生时),西人基本拿不出一本像样的拉丁语词典。令人惊奇的是,牛顿神父偏偏在1687年、在拉丁语字典真正成型的空白期,用拉丁语写作,出版了那本著名的大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而一战成名。
牛顿神父是英国人,英国人学习外语拉丁语,难道不需要拉丁语词典吗?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此时的拉丁语尚不成熟,法语也不成熟(取决于黄嘉略),英语、意大利语也不成熟,德语和希腊语尚未诞生,敢问用什么语言来对拉丁语单词作出解释?还是用拉丁语吗?
可是,学习一门外语需要两门语言,即已熟知的语言和将要学习的那门外语,如果字典是全拉丁文的,牛顿神父怎么看得懂、又怎么学习呢?
实际上,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就可以分析出很多问题来:
其一,作者明确标注的是JS. Newton,而不是Isaac Newton,缩写是JS.而不是IS,因为这个J与下面表述日期的那个Julii(July)首字母相同;
其二,1773年542页版本的拉丁语词典都没有页码数字,但是1687年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已经直接使用了【1686】这样的数字,那为什么使用这种数字的习惯没有延续下去,而要到150多年以后拉丁语中才有类似的“数字表述”?
其三,封面上的Mathematica不是拉丁语,若依据1773年542页版本,“数学”一词的拉丁语拼写是Matbematical,该词的英语解释则是Mathematicus,以上二者,皆与Mathematica不同。
其四,《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封面上的“Philosophie”,既不是拉丁语,也不是英语。1773年542页版的拉丁语词典显示,哲学的拉丁语拼写是“Pbilosopby”,英语解释为“Philosophia”。必须指出的是,s 和 f 不分,该单词拼写中的 s与f高度相似,而封面上的单词“Philosophie”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其五,封面上的“Julii”(七月)不是拉丁语,其拉丁语的正确拼写方式为“Julius”,且产生的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的1843年。从此以后,每本英拉词典中就有了七月(Julius)的身影。
由此可见,牛顿神父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所谓的拉丁文原本 ,就是一本忽悠世人的存在。而拉丁文的成熟,是在1843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其真实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得多。
来源:昆羽继圣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西方史读多了、入迷了,一定会变傻,变成二傻子。 谁若不信,我就举两个“古罗马史”的例子给大家看。 第一个例子。美国学者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无论古希腊史专家们如何努力地从“学术”高度去拯救,曾经横行一时的“古希腊史”、“苏格拉底”“柏拉图”之类,都无可收拾地变成了童话、神话或者是茶余饭后的笑话。当然,...
- 基督教是佛教的分支吗?咱们看几副图。图一是欧洲现存最早的耶稣雕像,不但是张亚洲人的脸,他还穿了一副袈裟,看图二唐僧,耶稣袈裟跟唐僧同款。(欧洲现存最早的耶稣雕像)...
- 摘要南京博物院藏《坤舆万国全图》插图本的船舶插图全部悬挂中国特色的万字旗和牙边旗,没有欧洲船舶旗帜。明代中国海舶遍布沧溟宗(今误称太平洋),大西洋,小西洋(印度洋...
- 《奇器图说》也是伪史论者们经常“考证”的一本古籍,他们认为这本书是王徵所著。被西方传教士邓玉函(Johann Terrenz)窃取,明朝人发明创造了自行车、自行磨,更有甚者号...
-
Deepseek认为埃及金字塔确实建于古埃及时代,不是近代人建造的
这几天经常看到关于质疑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年代问题,就想起无所不能的Deepseek,试着问问它怎么回答。问Deepseek:有人说埃及金字塔是近代人造的,但是我觉得金字塔里那么丰富的... -
傻子伪造的古希腊海战、海洋文明、地中海文明圈,被精英们当做高端知识
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因此,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海洋文明成就了古希腊的科技文明、工商业文明、民主与开放的政治文明,进而成就了希腊帝国、希腊化,最终成就了西方文明。... - 这些年来搞西史辨伪,我经常十分疑惑: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我们,而且连生活常识、科技常识都不管不顾?为什么有些人在反对我们的时候,连脸都不要,总是要靠...
- 西史辨伪为什么总要揭露满清历史?因为西方伪史的总根源就是满清。现在的人们有一个误解,以为华夏古代是愚昧而生产力落后的,这是满清愚民华夏后的刻板印象。明朝军队的火器...
-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实录》很可能被美国动了手脚。如今看到的明实录是民国时期根据红格本明实录重修的,红格本明实录据说是清朝明史馆的手抄本,最具权威。民国史馆决定以红格...
- 时至今日西方还在编造伪史,2023年7月10日,美国、加拿大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发现了一幅老虎追逐山羊得马赛克画(下图),年代在西元400年,距今1600年。发现的位置是在以色列一...
- 6月13日,南方周末发了一篇文章,题为《“根本就没有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黄河清和他眼中的“西方伪史论”》。说实话,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点惊讶,不禁皱了皱眉,——...
-
文 / 子玉交易的本质是等待,同理,斗争的本质也是等待,谁先出招谁先暴露,然后被对方抓住机会反杀。公元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李治驾崩,皇太子李显继位。当李显坐上皇位...
-
内容提要: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第八十八步兵旅(番号8461部队),即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的一支非常特殊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原则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
01、燃爆竹(宋)02、教坊自乐(宋)03、拜年送名片(明)04、饰梅花妆(唐)05、走月亮(清)06、宫中赐银幡(宋)07、鞭春牛(明)08、放 灯(唐)09、蚕 卜(宋)10、走...
-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界的一位名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50年1月,他接受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邀请来到北京,成为全国政协的一名委员。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
- 【材料】《资治通鉴》魏纪 元皇帝下 景元三年 公元262年司马昭患姜维数为寇,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从事中郎荀勖曰:“明公为天下宰,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以刺客除贼,非...
-
2024年,真是多事之秋。今天全世界都被震惊了:伊朗总统莱希、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两个省长,同时坠机身亡。伊朗当局从土耳其借了无人侦察机,足足花了12个小时才找到地方...
-
1988年,一特工从台湾带回“绝密文件”,揭开尘封38年的刘光典变节谜团
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台湾民众可回大陆探亲。次年,首都机场出现了一位神秘老者。老人精神矍铄,目光犀利,一看身份就不一般。出了机场,老者直接打车来到组织部门... -
你以为古代没有的10样东西,不仅有且普遍存在,看看古人有多先进
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代的生活应该是落后又不方便的,现在的这些文明利器在那时候统统不存在。然而事实上,古人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你... - 1、我研究粟裕将军战史,是因为发现目前的战史存在伪史,有揭露虚造,恢复真相的必要。针对不是粟裕,而是近年对粟裕的造神现象。2、粟裕造神现象的最大问题主要是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