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凶魔——希特勒

繁体
上页 | 2/5页 | 下页

03

1913年,希特勒来到了德国——

这个他梦寐已久的国度。

他在慕尼黑待了一年多,他依旧形单影只、默默无闻,无助地愤恨着这个拒绝了他的世界。

但随后爆发的一战,却给了他一条出路。

今天的我们对于战争会有一种本能的抵触,但在1914年的德国,情况却是截然相反的。

人们将战争视为一切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欣喜若狂地迎接战争的到来,当时的一份报纸这样写道:

“我们正满怀深情地经历一个民族的复兴和重生,(战争爆发后)这几天是永垂不朽的、无上光荣的。40年和平中出现的党派分歧、阶级矛盾、种族不合,都会被国家至上的火焰所融化。”

希特勒也异常兴奋,他形容自己感受到了“暴风雨般强烈的感情”,他参与了支持战争的大规模游行,在那里他和数万人同行,一起高唱莱茵战歌。随后他怀着满腔热血走向了征兵点,成为了一名德国士兵,在25岁那一年,希特勒生命中第一次有了事业、目标和同伴,他在军队获得了归属感,他被派遣到了莱茵河地区,当火车经过尼德瓦尔德时,他看到了高耸的女神纪念碑,日耳曼妮娅一手捧着皇冠,一手握着宝剑,象征着德意志帝国,拂晓的日光落在上面,让雕像显得愈发神圣了。包括希特勒在内,整列火车的士兵都在欢呼,那时他们还年轻,还对战争有着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要步入的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地狱。

3天,3000人,这就是希特勒的部队在第一场战斗中付出的代价,他深刻地见识了近代战争的恐怖,一战已不再是人与人的较量,而是战争机器的对抗,在钢铁和炮弹面前,人类的血肉之躯不堪一击,个人的斗志、勇敢和骄傲正在失去意义,在目睹成千上万人死亡后,希特勒认识到:

“生命是一场持续的可怕的斗争。”

但他并没有怯懦,他彷佛是为战争而生的人,他从不抱怨食物与恶劣的环境,几乎从不向长官请假,在多次死里逃生之后,仍主动接受最危险的任务。

希特勒的职务是传令兵,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兵种,他们要徒步或者骑自行车穿越几公里的战线,其中包括炮火连天的战壕、遍布沼泽的无人区,一路上会有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小队里经常有人牺牲,但希特勒的运气一直很好,有好几次他前脚刚离开,藏身的掩体便被炮弹击中。

希特勒随部队转战各处,他参与了伊普雷战役、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凭借优异的表现,希特勒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这是一份殊荣,证明了他是德军最优秀的士兵之一。

对于战争,希特勒也是极端狂热的,他接受不了战争中有时出现的温情和人性。

希特勒

▲一战时的希特勒(中)  图源:网络

1914年圣诞节,德英两军在无人区相遇,他们互相握手并同唱圣诞歌,希特勒很反感这种自发的友好姿态,他说:

“战争中不应该有这种事。”

另一件让希特勒难以接受的事,便是德国的战败。

希特勒的战友们都知道,散布失败主义言论,不论真假,都会惹恼希特勒。只要他们一说德国将要战败,希特勒就会坚决驳斥:

“战争是不会失败的。”

他总是这样说。

但随着战局越来越不利,希特勒也变得消沉起来,他经常几个小时一言不发,然后突然站起来自言自语。

1918年10月,希特勒的好运划上了句号。

在一次毒气袭击中,他短暂失明了,他只能像盲人一样摸索着、跌跌撞撞地走向急救站,等他再次睁开眼睛时,他发现德国已经战败,这个国家深陷在革命和萧条之中,并被战胜国肆意凌辱宰割。

这与希特勒参战时所期待的截然相反。一战没有让德国走向辉煌,反而让其落入了深渊,希特勒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仇恨。”

他这样描述道。

经过一战的洗礼,希特勒的思想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他发现自己在战争中已经拼尽了全力,多少次把命都搭了上去,但依旧影响不了战局,在这场浩大的战争中,一个士兵的力量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从此希特勒决定投身于政治,他明白只有坐在万人之上的高位,才能真正影响世界。

1919年9月12日,希特勒从陆军政治部接到一份任务,要他作为卧底,加入并调查一个叫“德国工人党”的组织,任务很快就没了下文,因为希特勒一路当上了这个组织的老大,他发现壮大这个党派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希特勒

▲希特勒 左二   图源:网络

他将其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而“纳粹”正是它德语首字母的缩写,纳粹对希特勒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他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天赋和热情所在,那就是利用演讲去鼓舞、煽动、操控民众,在纳粹向德国最高权力迈进的过程中,希特勒的个人魅力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普通市民,他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演说家,善于运用惊人之句,很能抓住听众的心;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工人和退伍老兵,他很少灌输“自由、公平”之类的空洞口号,而是许诺“面包、工作和尊严”,并引导他们向犹太人发泄仇恨。

在同僚眼中,他是不知疲倦的工作机器,以旺盛的激情投入到整日整夜的工作中,希特勒强大的号召力影响了他身边所有人,很多年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站在二战战犯的审判席上说:

“如果今天希特勒来到法庭,跟我说:干吧!我还是会毫不犹豫。”

04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为纳粹崛起提供了条件。

一战结束后,德国政府丢失了大片领土,对经济同样束手无策,为向战胜国支付赔款,德国货币贬值超过1亿倍。

1923年11月23日,德国马克的汇率是4.2万亿兑1美元,许多银行只能按纸币重量为顾客提款。

在当铺,典当的珠宝几乎要溢出保险箱,它们背后是一个个破产的家庭,而那些囤积了硬通货的人,其中许多是外国人和犹太资本家,却能乘坐豪华轿车,在众人的怒目中扬长而去。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希特勒登场了。

他宣扬种族主义言论,强调民族之间是不平等的,为了德意志民族的繁荣,其他所有种族都是可以被牺牲的。

他反对民主议会,支持建立独裁政权,他呼吁对外侵略,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财富、食物和“生存空间”。

这些言论就像长绳一般抛给了深渊中的人民,激进的思想找到了愤怒的群众。

1925年之前,纳粹党还是一个三流小党,党员不过万余人,但到了1932年的国会选举,纳粹党就获得了230个席位,摇身一变成为了德国第一大党。

希特勒

▲希特勒与纳粹党 图源:网络

他们还与军队、工商业界达成了默契,为控制全国铺平了道路。

在争取军队的过程中,希特勒没有遭遇太多困难,由于共同的战斗经历,再加上许诺扩军,他很能在军官中赢得支持;在与老谋深算的工商业界打交道时,希特勒总是紧扣经济问题,并抓住资本家对工人运动的抵触,他保证纳粹党虽然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但绝对支持民族企业,他将在上台后重振军备,让工业界迎来新生。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此时他距离掌控德国只有一步之遥,他上面还有德国总统兴登堡,纳粹在国会也还没占到绝对多数,共产党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而希特勒将在一次火灾中,同时解决这两个麻烦。

1933年2月27日,距离国会选举只有六天的时间,荷兰共产党人卢贝在德国国会大厦放了一场大火,关于他的真实动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背后没有主使,这是他为了反对纳粹而做出的个人极端行为;也有人认为他是受德国共产党指使,这场大火是革命的前奏;还有人认为,他其实是纳粹的棋子,纳粹自导自演了这场戏,为后面发动政变找一个借口。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希特勒是整个事件最大的受益者。

他在火灾发生后不久抵达了现场,并宣称这一切都是德共的阴谋,他宣布德共为非法组织,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他要求修改宪法,授予他无限的立法权而不需要经过国会和总统的同意,在修宪法案表决之前,希特勒指示冲锋队大肆逮捕共产党人,没有了反对派,修宪法案自然顺利通过,随后国会解散,其他所有政党都被取缔。

而在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终于迈出了独裁的最后一步,他将总统和总理合并为元首,把一切权力握在了手中。

希特勒

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是什么样的?

只从物质条件上来说,还是不错的。

国家统一调控经济,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公共建设和工业发展,从1933年到1938年,德国国民收入增加了81%,失业率从20%下降到0.95%。

1938年德国钢产量欧洲第一,制造业产量占全世界的14.3%,超过法国和英国之和。

但这些发展并非每个德国人都能享受到,希特勒实行残酷的种族政策,无情地消灭异己,他建立起一个个集中营,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关入其中,并将这些政策推行到他之后征服的每一个国家。

在希特勒执政的12年里,纳粹德国屠杀了整整1700万人。

女性受到的歧视也非常严重。

在希特勒看来:

“妇女就应待在家里做家务,最大的职责是为帝国生育后代,不生养健康子女是不可饶恕的。”

因此女性就业受到严格限制,整个女性群体的价值都被贬低。

希特勒还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了创造所谓的“优秀种族”,他下令对残疾人、先天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进行强制绝育和大规模屠杀。

这些政策所勾勒出的,是一个完全泯灭了人性的政治狂人。

与此同时,德国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不健康的,国家债台高筑,1939年国债就超过了全年国家预算总额,工业比例严重失调,1933年到1939年,德国军事工业扩大了1150%,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工业只增加了43%,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强烈的军国主义思想,希特勒将整个德国绑在了驶向战争的列车上,他将战争视为德国崛起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一环,从而把一切筹码都赌在了下一次世界大战上,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用战争解决一切问题。

希特勒

▲希特勒的美术作品  图源:网络

05

1933年10月14日,德国退出国际联盟,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世界走向了一条道路,一条历史书为我们反复呈现的道路,一条通往战争、死亡与毁灭的道路,一条希特勒所选择的道路。

他首先要突破一战战败后强加给德国的诸多限制,尤其是军备上的限制,为德国解开锁链、完成再武装。

接下来他要穷尽一切外交手段,在避免战争的情况下,用恐吓、敲诈与欺骗为德国拿到尽可能多的领土,在时间和空间上为战争做好一切准备。

最后,他会掀起一场世界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奠定德国的霸权。

这条路可以说是难如登天,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但希特勒一直走到了最后一步才失败,这是令后世最心有余悸的地方。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