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奇文-李邦献<省心杂言> :原文+译文

繁体
上页 | 3/7页 | 下页

原文

畋猎声色之娯,易而难反。

车服口体之奉,相尚而无厌。

皆非逸豫安乐之道。

静吉动凶,德休伪拙,圣人戒告甚切,至反身而求,乐莫大焉。

知此为君子,昧此为小人。

【译文】

打猎、沉迷声色的娱乐,容易沉溺其中而难以自拔。

对车辆服饰、饮食等物质享受的追求,相互攀比且没有满足的时候。

这些都不是安逸愉悦、享受快乐的正确之道。

安静为吉、妄动为凶,美德美好而虚伪拙劣,圣人的告诫非常恳切。至于反躬自省去追求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明白这个道理的是君子,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是小人。

原文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

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

悔可以改过。

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

故智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

【译文】

恐惧是修身的根本。事情发生之前感到恐惧,就会敬畏。

敬畏可以避免灾祸。事情发生之后感到恐惧,就会后悔。

后悔可以改正过错。

有智慧的人用敬畏消除后悔,愚蠢的人无所畏惧且不知后悔。

所以有智慧的人能保全自身,愚蠢的人会害了自己,恐惧的作用真是重大啊。

原文

心可逸,形不可不劳,

道可乐,身不可不忧,

形不劳则怠惰,易弊。

身不忧则荒淫,不立。

故逸生于劳,而尝休。

乐生于忧,而无厌。

是逸乐也,忧劳其可忘乎?

【译文】

内心可以安逸,但身体不能不劳累;

道理可以让人快乐,但自身不能不忧虑。

身体不劳累就会怠惰,容易衰败。

自身不忧虑就会荒淫,不能有所成就。

所以安逸产生于劳累,且要时常休息。

快乐产生于忧虑,且不会满足。

这样的安逸和快乐,忧虑和劳累难道可以忘记吗?

原文

毁誉杂至,观其事,则毁誉明

善恶混淆。公其心,则善恶判

此在上之职也。

若智効一官,能効一职,行其所当为,而不问毁誉,立乎其中道,则善恶如白黑也。

【译文】

诋毁和赞誉纷纷到来,观察事情本身,那么诋毁和赞誉就会分明;

善恶相互混淆,秉持公正之心,那么善恶就能分辨;

这是处于上位者的职责。

如果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能力能做好一份职责,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而不关心诋毁和赞誉,站在中正之道上,那么善恶就如同黑白一样分明。

原文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

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君子人则不然,无古、无今、无治、无乱、出则忠、入则孝、用则智、舍则愚。

【译文】

古代的人修养自身来躲避名声,现在的人修饰自己来求取赞誉。

所以古代的人在面临重大节操考验时不会动摇,现在的人见到小的利益就容易改变操守。

君子则不是这样,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太平还是混乱,在外就忠诚,在家就孝顺,被任用就发挥才智,不被任用就表现得愚钝。

原文

事亲孝,则专其爱,而妻子不能移。

事君忠,则尽其职,而爵禄不能动。

竭力于亲者,不必湏士类。

致身于君者,不必问品秩。

【译文】

侍奉父母孝顺,就会专注于这份爱,连妻子儿女也不能改变这份孝心。

侍奉君主忠诚,就会尽到自己的职责,连爵位俸禄也不能动摇这份忠诚。

竭力侍奉双亲的人,不一定必须是士大夫阶层。

献身于君主的人,不一定必须询问品级职位。

原文

黼藻太平,戡定祸乱,可以谓之忠乎?

苟有隐于君,不若愚下不欺之忠也。

列侯而封,击鲜而食,可以谓之孝乎?

苟有违于亲,不若贫贱养志之孝也。

【译文】

粉饰太平、平定祸乱,可以称之为忠诚吗?

如果对君主有所隐瞒,不如那些愚笨但不欺骗君主的忠诚。

被封为列侯、享受新鲜美食,可以称之为孝顺吗?

如果有违背父母的地方,不如那些贫贱却能坚守志向奉养双亲的孝顺。

原文

有圣贤之君,无忠直之臣,则聪明不能逹逺,虽圣贤,或可欺大哉!所谓为君难。

【译文】

有圣贤的君主,如果没有忠诚正直的臣子,那么君主的聪明才智就不能传达到远方,即使是圣贤之君,也可能被欺骗。这就是所谓的做君主很难啊。

原文

财用足以富国家,一夫可为。

风俗所以系治乱,非有位,君子不能变。

必欲弭祸乱,致太平,非风俗淳俭不可。

【译文】

财富足够使国家富足,一个普通人也能做到。

风俗关系到国家的治乱,没有一定的地位,君子也难以改变风俗。

如果一定要消除祸乱、实现太平,那么没有淳朴节俭的风俗是不行的。

原文

爱君切者,不知有富贵。

为己重者,不能立功名。

【译文】

热爱君主深切的人,不会在乎富贵。

把自己看得很重的人,不能建立功名。

原文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生。

水有所养,则泉源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博。

人有所养,则志气大,而识见明忠义之士出。

可不养哉!故孟子所谓苟得其养,无物不长也。

【译文】

树木得到滋养,那么根本就会稳固,枝叶就会繁茂,栋梁之材就会生长出来。

水得到滋养,那么泉源就会壮大,流派就会绵长,灌溉的益处就会广大。

人得到滋养,那么志气就会宏大,见识就会明达,忠义之士就会出现。

怎么能不加以滋养呢!所以孟子所说的如果得到恰当的滋养,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生长的。

原文

财不难聚也,取予当,则富足。

国不难治也,邪正辨,则丕平。

风不难化也,自上及下,而风行。

俗不难革也,自迩及逺,而俗变。

【译文】

财富不难积聚,获取和给予恰当,就会富足。

国家不难治理,辨别邪正,就会太平。

风气不难教化,从上到下推行,风气就会流行。

风俗不难变革,从近处到远处推广,风俗就会改变。

原文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曲尽其孝。

以保富贵之策奉君,则无徃不忠。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译文】

用爱妻子儿女的心去侍奉双亲,就能竭尽孝道。

用保住富贵的策略去侍奉君主,就会无处不忠。

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就会少犯错误。

用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就能保全交情。

原文

士大夫若止以一官之廪禄计,则不知其为素餐。

请以驱役之卒,奉承之吏,供帐居处,详陈悉算,则廪然如履氷,岌然如临渊,有媿于方寸者多矣。若于奉公治民之。

【译文】

士大夫如果只以一个官职的俸禄来计算,就不知道自己是无功受禄。

请把驱使的士卒、奉承的官吏、供给的帐幕居所等详细陈述、全部计算,就会感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心中有愧的地方就很多了。那么在治民之事上应当用心尽力、廉洁奉公、勤勉作为。

原文

道不加思,则窃人之财,不足为盗矣。

【译文】

如果对为道之事不加思考,那么窃取别人的财物这种行为,相比之下都算不上真正的盗贼了。

原文

堂下逺于千里,况于九重之深,虽尧舜不能知。

比屋有人,能以所闻所见上体人君,爱民求治之意,委曲详陈之,则都俞之间,可以弭祸乱,不兵而致太平也。

【译文】

殿堂之下的情况与千里之外一样难以知晓,更何况皇宫深处,即使是尧、舜也不能全部了解。

如果家家户户有人能够把自己所听到和看到的事情,体会君主爱护百姓、追求治理的心意,详尽委婉地陈述出来,那么在君臣问答之间,就可以消除祸乱,不用战争就能实现太平。

原文

以忠孝遗子孙者,昌。

以智术遗子孙者,亡。

以谦接物者,强。

以善自卫者,良。

【译文】

把忠孝传给子孙的人,家族昌盛。

把智谋权术传给子孙的人,家族败亡。

用谦逊态度待人接物的人,强大。

用善行自我保护的人,优秀。

原文

尔谋不臧,悔之何及,

尔见不长,教之何益。

【译文】

你的计谋不好,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你的见识不长远,教导又有什么益处呢?

原文

利心专,则背道。

私意确,则确公。

【译文】

利欲之心太专注,就会背离正道。

私心太坚定,就会损害公正。

原文

能自爱者,未必能成人。自欺者,必罔人。

能自俭者,未必能周人。自忍者,必害人。

此无他,为善难,为恶易也。

【译文】

能够自爱(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未必能够成就他人。自我欺骗的人,必定会欺骗他人。

能够自我节俭的人,未必能够周济他人。自我忍耐的人,必定会伤害他人。

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做善事难,做恶事容易。

原文

子之事亲,不能承颜养志,则必不能忠于君弟之事,兄不能致恭尽礼,则必不能逊于长上。

【译文】

子女侍奉双亲,如果不能顺从父母的脸色、奉养父母的志向,就必定不能忠诚于君主;弟弟侍奉兄长,如果不能做到恭敬有礼,就必定不能对长辈谦逊。

原文

家不和,无以见孝子;

国不乱,无以见忠臣。

如是则孝子忠臣不容见于世也。

仆窃疑之,有人能克谐六亲,钦顺父母家,不使不和,莫大之孝也。

有人能引君当道,将顺正救国,不使之乱,莫大之忠也。

【译文】

有人说家庭不和睦,就无法见到孝子;

国家不混乱,就无法见到忠臣。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孝子和忠臣就不能在世上出现了。

我私下对此表示怀疑。有人能够使六亲和睦,恭敬顺从父母,不让家庭不和睦,这是最大的孝。

有人能够引导君主走正确的道路,顺从并匡正国家,不让国家陷入混乱,这是最大的忠。

原文

尝谓风俗不淳俭,则财用无丰足。

葢贵富者,奢侈相尚。

奉养之外,弃废。

寳货穷极,土木惟务相胜,贫贱者专于工巧伎艺,古所未见。

一日之直可以获农夫终岁之利,故弃本逐末,

耕桑者少而衣食者多,求其盈余储积,不亦难哉!

甲胄之士可以责以御侮,州县之吏不过委以簿书,

事君而变薄俗,非大有力者不可。

【译文】

曾经说过如果风俗不淳朴节俭,那么财用就不会丰足。

富贵的人,相互崇尚奢侈,在奉养之外,浪费宝物财物,极尽奢华地营造土木工程,只是追求相互攀比。贫贱的人专注于工巧伎艺,这是古代所没有见过的。

一天的收入可以获得农夫一年的收益,所以人们舍弃根本追逐末节,

从事耕桑的人少而衣食无忧的人多,要想求得盈余和储蓄积累,不是很难吗!

披甲戴胄的将士可以被要求抵御外敌,州县的官吏不过被委派处理文书之事,侍奉君主并改变浅薄的风俗,不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是做不到的。

原文

妇人悍者,必淫。丑者,必妬。

如士大夫缪者,忌险者,疑必然之理也。

【译文】

凶悍的妇人必定淫荡,貌丑的妇人必定嫉妒,

就如同士大夫中乖谬的人必定忌恨、阴险的人必定多疑一样,这是必然的道理。

原文

费万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馁者几千百人。

处眇躯以广厦,何如庇寒士以一席之地乎?

【译文】

花费万金来获取一瞬间的快乐,哪里比得上把这些钱散发出去救活饥饿的几千几百人呢?

居住在高大的房屋里却只有渺小的身躯,哪里比得上给寒士提供一席之地来遮风避雨呢?

原文

知足者贫贱亦乐,

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译文】

知足的人即使贫贱也快乐,

不知足的人即使富贵也忧愁。

原文

夙兴夜寐,无非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

饱食暖衣,恬然自卫者,身虽安,其如子孙何?

【译文】

早起晚睡,一心都是忠孝之事的人,别人不知道但上天必定知道。

饱食暖衣,安然地只顾自我保护的人,自身虽然安逸,但对子孙后代又能怎样呢?

原文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草木者,以其有为耳!皮毛齿角,禽兽以用。

而名香味补,泻草木以功,而着人之生也,无德以表俗,无功以及物,曾禽兽草木之不若也,哀哉!

【译文】

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草木,是因为人有所作为。皮毛齿角,是禽兽的用处;

名香味补、泻,是草木的功效。而人的生命,如果没有品德来为世俗做表率,没有功绩来惠及万物,那连禽兽草木都不如,实在可悲啊!

原文

噐满则溢,

人满则丧。

【译文】

容器满了就会溢出,

人自满就会遭受损失。

原文

用心专者,雷霆不闻其响。寒暑不知其劳。

为己重者,不知富贵可以杀身,功名可以及后。

行四通八达之衢者,不迷。

思大公至正之道者,不惑。

【译文】

用心专一的人,听不见雷霆的响声,感觉不到寒暑的辛劳。

把自己看得很重的人,不知道富贵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功名可能会泽及后代。行走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的人不会迷路,

思考大公至正之道的人不会迷惑。

原文

蛮夷不可以力胜,而可以信服;

鬼神,不可以情通,而可以诚达,

况渉世与人,为徒诚信,其可舍诸。

【译文】

蛮夷之人不能靠武力战胜,而可以靠诚信使他们信服;

鬼神不能靠感情沟通,而可以靠真诚抵达。

何况在世间与人交往,作为人,诚信怎么可以舍弃呢?

原文

岁月己徃者,不可复。

未来者,不可期。

见在者,不可失。

为善,则善应。

为恶,则恶报。

成名灭身,惟自取之。

【译文】

已经过去的岁月,不可再回来;

未来的日子,不可预期;

现在的时光,不可失去。

做善事,就会有善的回应;

做恶事,就会有恶的报应。

成就名声还是毁灭自身,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原文

以德遗后者,昌。

以祸遗后者,亡。

谦柔卑退者,德之余。

强忍奸诈者,祸之始。

【译文】

用美德留给后代的人,家族昌盛。

把灾祸留给后代的人,家族败亡。

谦虚、温柔、谦卑、退让,是美德的余韵。

强横、忍耐、奸诈,是灾祸的开端。

原文

舜之所以为孝者,有顽父嚚母傲弟,人不幸,而有此。

当克谐如舜,不为甚难。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译文】

舜之所以被称为孝顺,是因为他有顽固的父亲、愚蠢的母亲和傲慢的弟弟。

人如果不幸有这样的家人,应当像舜一样使家庭和谐,并不是特别困难。

孟子说:“舜是什么人呢?我是什么人呢?有作为的人也会像舜一样。”

原文

韩非作《说难》,而卒毙于说,

岂非所谓多言数穷之戒耶。

【译文】

韩非写了《说难》,最终却因游说而死,

难道不是所说的 “多言数穷” 的教训吗?

原文

屈己者,能处众。

好胜者,必遇敌。

【译文】

委屈自己的人,能够与众人相处。

喜好争胜的人,必定会遇到敌人。

原文

欲常服者,不争。

欲常乐者,自足。

【译文】

想要长久安宁的人,不与人争斗。

想要常常快乐的人,懂得自我满足。

原文

有限之噐,投之满盈,则溢。

太虚之空,物物自容,静。

躁寛猛视,量之如何耳。

【译文】

有限的容器,投入满了就会溢出。

广阔的天空,万物自然能容纳,关键在于安静。

急躁、宽容、严厉,要看度量如何。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