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言,心声也。
心正者言直,心诐者言诞,
心不公者,言不中理,
心夸大者,言不究实。
【译文】
言语是内心的声音。
内心正直的人言语正直,内心邪僻的人言语荒诞,
内心不公正的人,言语不符合道理,
内心夸大的人,言语不切实际。
【原文】
事君如事父,以实不以文,以诚不以巧,尊而畏之,爱而敬之;
尊则不敢欺,畏则不敢侮,爱则不忍隐,敬则不忍犯。
【译文】
侍奉君主如同侍奉父亲,用实际行动而不是华丽的言辞,用真诚而不是机巧,尊敬并且畏惧他,热爱并且敬重他。
尊敬就不敢欺骗,畏惧就不敢侮辱,热爱就不忍心隐瞒,敬重就不忍心冒犯。
【原文】
伊吕起耕钓傅说,举版筑汤文高宗,致治之本也。
汉高祖得先圣之心,故用萧何追亡臣,为将削平祸乱,与黼藻太平举措不同。
【译文】
伊尹、吕尚从耕田钓鱼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中被推举,商汤、周文王、商高宗,这是实现国家大治的根本。
汉高祖领会先圣的心意,所以任用萧何去追回逃亡的臣子,作为将领去削平祸乱,和修饰太平的举措不同。
【原文】
欲饱暖者,事农桑。
兴王覇者,图秦晋。
农桑者,衣食之本。
秦晋者,兵马之区。
【译文】
想要饱暖,就要从事农桑之事。
想要成就王霸之业,就要谋取秦晋之地。
农桑是衣食的根本,
秦晋是兵马的要地。
【原文】
卧重冰而厚裀褥,耽大欲而储药石,
知所患,而不知所畏,宴安之惑也。
【译文】
睡在重冰之上却铺着厚厚的褥子,沉溺于巨大的欲望之中却储备着药物,
知道所担心的事情,却不知道所畏惧的事情,这是安逸带来的迷惑。
【原文】
不深耕易耨,难以责天时,
不正心诚意,难以服众议。
【译文】
不进行深耕细作,就难以要求天时顺遂;
不做到正心诚意,就难以服众。
【原文】
有违于亲者,不足以言孝。
有欺于君者,不足以言忠。
有欲者无刚,有私者无断。
【译文】
有违背父母的人,不足以谈论孝顺;
有欺骗君主的人,不足以谈论忠诚。
有欲望的人没有刚正之气,有私心的人没有决断之力。
【原文】
养刚大之气者,不溺于富贵。
明取舍之义者,不戚于贫贱。
然后可以断大事,立大节,岂小丈夫所能?
【译文】
培养刚正宏大之气的人,不会沉溺于富贵;
明白取舍之义的人,不会因为贫贱而忧愁。
这样的人才能决断大事,树立大节,岂是小丈夫所能做到的?
【原文】
鍜者夏不畏烈火,渔者冬不畏寒氷,
好名者不顾安危,耽欲者不顾生死。
【译文】
铁匠夏天不畏惧烈火,渔夫冬天不畏惧寒冰,
喜好名声的人不顾安危,沉溺欲望的人不顾生死。
【原文】
贵贱有分,大小有量,
分在天,贱不能贵。
量在人,小不能大。
君子修己以俟天,
小人怨天而不度己。
【译文】
贵贱有分别,大小有度量。
分别在于上天,低贱的不能变为高贵;
度量在于人,小的不能变为大的。
君子修养自己等待上天的安排,小人埋怨上天而不衡量自己。
【原文】
忧国者不谋身,
周人者不私己。
【译文】
忧虑国家的人不为自己谋划,
周济他人的人不自私自利。
【原文】
君子去取以是非,小人毁誉以好恶,
君子合以同道,小人合以附己。
【译文】
君子依据是非来决定取舍,小人依据好恶来诋毁或赞誉;
君子因为志同道合而结合,小人因为依附自己而结合。
【原文】
事无大小,理在其中,
当理者,必能践其言而卒于成。
理不当者,虽词穷力竭,而终于有画。
【译文】
事情无论大小,道理都在其中。
符合道理的人,一定能践行自己的言论并最终成功;
道理不正确的人,即使言辞穷尽、力量用尽,最终也会失败。
【原文】
孝弟忠信立身之大本。
礼义亷耻行己之先务。
【译文】
孝、悌、忠、信是立身的根本;
礼、义、廉、耻是立身的首要任务。
【原文】
窃富贵以巧者,甚于穿窬残性命,
以欲者过于焚溺。
【译文】
用巧诈手段窃取富贵的人,比穿墙偷盗的人更严重;
因为欲望而残害自己性命的人,比被火烧、被水淹的人更过分。
【原文】
忠言似苦,味之则有理。
快捷方式似直,行之则背道。
忠言难于求知,直道惟可行己。
【译文】
忠言听起来似乎苦涩,但品味起来却有道理;
捷径看起来似乎笔直,但走起来却背离正道。
忠言难以被人接受,正直之道只能用来要求自己。
跋
马藻跋
【原文】
藻尝谓践履之学,见于日用,其本在于正心诚意。其效小用之,以齐家,大用之,以治国平天下,乃圣贤相授受之心法也。河内李公太中先生着《省心杂言》一编以贻训子孙,始终不离乎孝弟忠信仁义道德之说,践履至到,发而为言,简而有法,与大学篇相表里,先生不以藻为愚,暇日出所藏,以相付授。窃怪子房跪而进履,老人夜半授以兵书,未免教以杀人。虽富贵可猎取,非藻所愿学焉。是书也,实圣贤心法,所寓如老子之言道德,圣人将有取焉。乃刋而集之,以公其传吁今之学者,文有余而实不足,涸源蹙本,能践其言者,鲜矣!微此书,何以见圣贤之心法也。
夫门生右奉议郎、权通判兴元军府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赐绯鱼袋马藻跋。
【译文】
马藻曾说践行之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体现,其根本在于正心诚意。其效用小则可以用来治理家庭,大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这是圣贤相互传授的核心方法。河内李公太中先生撰写了《省心杂言》一部来教导子孙,始终不离孝、悌、忠、信、仁、义、道德之说,践行得非常到位,将感悟转化为言语,简洁而有章法,与《大学》篇互为表里。先生不认为马藻愚笨,闲暇时拿出所藏之书,传授给马藻。马藻私下里奇怪张良跪着进献鞋子,老人半夜传授给他兵书,这未免是教他杀人之术。虽然可以借此猎取富贵,但这不是马藻愿意学习的。这本书实际上是圣贤的心法,它所蕴含的道理就如同老子谈论道德一样,圣人将会从中有所收获。于是将其刊印集结,以使其广泛流传。唉,如今的学者,文辞有余而实际不足,就像干涸源头、束缚根本,能够践行自己言语的人很少了!如果没有这本书,又如何能见到圣贤的心法呢?
门生右奉议郎、权通判兴元军府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赐绯鱼袋马藻跋。
江陵项安世谨书
【原文】
人有过,己必知之。己有过,岂不自知。喜是非者,检人。畏忧患者,检身。善哉言乎!此省心之要法也。李公生于太平之世,富贵之家,老于南迁之后,故其所自得者如此。嘉泰甲子二月戊午,江陵项安世谨书。
【译文】
人有过错,自己必定能知道。自己有过错,难道自己会不知道吗?喜欢议论是非的人,会检视别人;畏惧忧患的人,会检视自身。这句话说得真好啊!这是省心的重要方法。李公生于太平之世,富贵之家,年老时在南迁之后,所以他有这样的心得感悟。
嘉泰甲子二月戊午,江陵项安世谨书。
荆江乐章书
【原文】
君子之学,必尽其心而后能知其性,然心难尽也。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可畏也哉。今李氏之学省察之功,见于日用者如此,其殆庻几乎!嘉定壬申岁重阳节日,荆江乐章书。
【译文】
君子的学问,一定要尽到自己的心力才能了解自己的本性,然而心是很难完全尽到的。操持它就存在,舍弃它就失去,它的出入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人知道它的方向,真是可怕啊。如今李氏的学问中省察的功夫,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如此,大概差不多接近了吧!
嘉定壬申岁重阳节日,荆江乐章书。
李景初拜手谨跋
【原文】
先大父敷文平居自号省心杂言一编,皆箴规训戒之辞。耆冈儿童时尚及见,其手藁板行于蜀,名公巨卿书其前后者,非一士大夫爱重之,以其本刋于池阳,于新安,皆以为大父之文也嘉定。戊辰耆冈调官都城,见书坊有刋小本鬻于市,以为林和靖之作,按和靖处士隐于西湖,以诗名,坡谷淮海,皆称道之。设有此书,诸公乐善好贤,岂不揄扬而赞美之。而和靖畧无一字自叙,一以为品题者,不知妄人俗子何所据而云。然甚可怪也。
【译文】
先祖父敷文公平时自号 “省心”,有《省心杂言》一编,都是箴规训戒的言辞。我在儿童时期还曾见过祖父的手稿。这本书在蜀地刻板发行,有名的公卿大臣为其写序跋的不止一人。士大夫们喜爱并重视这本书,它的刻本在池阳、新安等地流传,大家都认为这是先祖父的著作。嘉定戊辰年,我调到都城任职,看到书坊有小本在市面上售卖,却以为是林和靖的作品。考察林和靖处士隐居在西湖,以诗闻名,苏东坡、黄山谷、秦观等人都称赞他。如果林和靖有这本书,各位贤达之人乐善好贤,难道不会宣扬赞美吗?而林和靖没有一个字的自序,那些认为是林和靖作品并加以品评的人,不知道是依据什么乱说,实在是很奇怪。
【原文】
耆冈通守邵阳敬以旧本摹写,锓木以广其传,可以破流俗之惑。使来世鹖冠晏子春秋之疑,尚于是乎。可考嘉定壬申仲秋,孙奉议郎通判邵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赐绯鱼袋、权州事耆冈拜。手谨识景。初四世祖提刑敷文,乃丞相文和公之介弟,生长太平中,更忧患,禀赋厚,而神气正识见逺,而界限明抱负伟,而发舒竒。经渉多,而酬应定人不知,其为贵人也。是以仕建绍间,歴事三朝,险夷一节,迭被玉音,襃宠曰:朕知卿所至,有爱民之誉。又曰卿平素爱民。
【译文】
我任邵阳通守,恭敬地用旧本摹写,刻版印刷以广泛传播,可以破除流俗的疑惑。让后世对《鹖冠子》《晏子春秋》的疑惑,也能在这里得到考证。嘉定壬申仲秋,孙奉议郎通判邵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赐绯鱼袋、权州事耆冈拜手谨识景。
四世祖提刑敷文公,是丞相文和公的弟弟,生长在太平年间,历经忧患,禀赋深厚而神气端正,见识高远而界限分明,抱负宏伟而抒发奇特。经历丰富而应对沉稳。别人不知道他是贵人。在绍兴、建炎年间为官,历经三朝,无论艰险还是平安都保持气节,多次受到皇帝的褒奖,皇帝称赞说:“我知道你所到之处,有爱护百姓的美誉。” 又说:“你平时爱护百姓。”
【原文】
一时缙绅歆羡,年踰耳顺,力上挂冠之请。人以比汉二疏,优游林下,寿踰八袠,人以比洛中诸老。晚年书所见于坐右,凡数十条,以训子孙,名曰《省心杂言》。明白洞逹,沉着痛快,杂之语録中莫辨。刋行已久,景初王父通守古邵,亦尝锓梓。不自意万里流落之余,徃蹇来连,连山水郡。唐韩昌黎、刘宾客我,宋濓溪周元公、南轩张宣公,或宦游,或客寄,辙迹犹香,膏馥沾匄,士皆希古。则是编,又且锓梓。
【译文】
一时之间,士大夫们都很羡慕。年逾六十,坚决请求退休。人们把他比作汉代的疏广、疏受。在林下悠闲生活,寿命超过八十,人们把他比作洛阳的诸位老人。晚年写下自己的感悟放在座位右边,共几十条,用来教导子孙,取名为《省心杂言》。这本书明白洞达,沉着痛快,夹杂在语录中难以分辨。刊行已经很久了。我的祖父通守古邵,也曾刻版印刷。没想到我在万里流落之后,艰难困苦不断,来到这个多山的郡城。唐代的韩愈、刘禹锡,我朝的周敦颐、张栻,有的在这里为官,有的客居此地,他们的足迹依然散发着香气,我沾染上他们的德泽,这里的士人都仰慕古人。于是这本书又要刻版印刷了。
【原文】
昔五峯胡先生论通书之指,人见其书之约,而不知其道之大,见其文之质,而不知其义之精,见其言之澹,而不知其味之长。杂言以之东坡苏先生,作《王氏三槐堂记》。嘉其四世孙巩,好德而文,以世其家,景初愧焉。敷文公名与,字及出处大槩见诸太史氏书,墓今并刻之省心,乃其道号。文和公名邦彦,擢进士第一,实政和宰相云。景定三年,太岁壬戌良月朔旦,四世孙朝散郎知连州军州事、节制屯戍军马提举民兵、借紫李景初拜手谨跋
【译文】
从前胡五峰先生论述《通书》的要旨,人们只看到这本书简约,却不知道它所蕴含的道理宏大;看到它的文字质朴,却不知道它的义理精深;看到它的言辞平淡,却不知道它的意味深长。《省心杂言》也是如此。苏东坡先生写《王氏三槐堂记》,赞美王家四世孙王巩品德高尚且有文采,能继承家族的传统。我感到很惭愧。敷文公名与字以及他的生平事迹大致见于史官的记载,他的墓现在也把《省心杂言》刻在上面,“省心” 是他的道号。文和公名邦彦,考中进士第一名,是政和年间的宰相。景定三年,太岁壬戌良月朔旦,四世孙朝散郎知连州军州事、节制屯戍军马提举民兵、借紫李景初拜手谨跋。
【原文】
杂言共二百二十八条,小子曾㞧复之熟之,旦夕筮仕,苍梧在舆,则见其倚于衡,犹以六经佐三尺法。下元日,景初又识。
【译文】
《省心杂言》共有二百二十八条,我曾㞧反复研读,熟悉内容。每日都在为入仕做准备,若前往苍梧,在车中可见此书倚于车衡之处,我依然以六经辅佐法律。下元日,景初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