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犹太人”,来过中国但没成规模——嫁接在中华信史上的一段龌龊伪史

繁体
上页 | 8/12页 | 下页

四、证明“开封犹太人”是虚构历史的方法论

为了证明“开封犹太人”确属伪史,我们的证明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在利玛窦1601年到达北京之后,尤其是在“康熙碑”出现的1653年之后,中国中原和北方各地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开封犹太人”的“证据”,如果我们对这些“证据”来一个一个地来进行鉴别,极不现实,而且实际上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文化上的天国上朝”时代,对外来精神文化侵略缺乏基本的防备意识和防备能力,对欧洲耶稣会这帮欺世大盗更没有任何有效的监控,在耶稣会那大帮高级间谍的操纵导演下,什么样的“证据”都有可能制造出来,什么样的“奇迹”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对那时的各种“证据”一一来进行考察与鉴别,是极不现实的。

第二,万丈高楼从地起,如果“开封犹太人”确有其事,那么,它一定会在历史长河中必须要留下数不清的各种遗迹,这些遗迹就是它曾经存在过的有力证据,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1601年以前的那些能够证明“开封犹太人”存在过的证据,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实物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如果我们找到了这样的证据,那么,“开封犹太人”就确属信史,我们也只有接受。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找不到这类的证据,或者是对方找到的这类“证据”根本不成立,那么,整个“开封犹太人”事件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变成了“飞来峰”,成了无法自圆其说、自我证明的虚假历史。

在古埃及、巴比伦这些完全没有文明族裔生存下来的地方,伪造虚假历史还有较大的空间,但是在中国这种历史脉络清晰、官野历史记载完备的地方,要凭空捏造出一段伪史来,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我们如果证明了1601年以前的证据不存在,那么,“开封犹太人”事件便不成立,“开封犹太人”这段所谓的历史便不攻自破,完全可以定性为伪史,必须要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这就是反证法。

第三,我们证明了“开封犹太人”事件是西方传教士心怀叵测的虚假伪作,不仅能将这段伪史从中国信史中剔除出去,还能探寻欧洲传教士们煞费苦心作伪造假的真实意图,并以此来狠狠打击目前那些千方百计把中华文明的源头置换成各种外来文明的罪恶企图,捍卫中华文明的洁净与尊严。

第四,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民族的和宗教上的各种原因,五百年来,西方势力在中国已经渗透得极其深入,而现阶段又面临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紧要阶段,所以,中外各种反华力量必然会使出各种手段,从各个方面来败坏我们的文明,破坏我们的复兴计划,动摇我们的奋斗目标。

七万字长文,“开封犹太人”——嫁接在中华信史上的一段龌龊伪史

第五,在这张图表中,我们发现在1601年之前,总共就出现个四个被那帮历史发明家们称为“证据”的东西,结果,这四个所谓的“证据”都被我们一一证伪,这就是说,在1601年利玛窦进入北京之前,“开封犹太人”根本没有任何存在过的证据。但是,在1601年之后,尤其是在1653年之后,各种证据就开始大量涌现,并且有些还是被当时的地方志所记录,而且越往后,从国外来参观、了解的人就越来越多。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从1601年开始,利玛窦等一手导演的“开封犹太人”大戏凭空出世,产生出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一帮中国人(平民、文人以及当地官员)帮他当演员,拿着耶稣会给的钱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犹太教堂,然后,面对着一帮帮纷至沓来的、各种各样的、各有所需的神父、记者、商人,一遍遍说着那些传教士们教给他们的各种犹太教的词汇,一遍遍重复着那些矛盾百出的“口述历史”,然后再从这些人手里换得一点“赞助”。

比如说,1723年法国耶稣会宋君荣(Antoine Gaubil)说,他到到开封访问时,开封犹太人曾告诉他说“犹太人进入中国已有1650年了”。

就这样,利玛窦与他的后继者导演的这出叫做“开封犹太人”的惊天骗局终于迎来了它的高潮部分。

五、警惕中外反华势力为“开封犹太人”历史丑剧继续伪造证据

在“开封犹太人”这一伪史的识别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千万警惕我们内部的一些西方文明崇拜者,还有一些唯利是图的所谓的“文物鉴赏专家”,其中尤其是要特别警惕中国考古队伍中的那些“慕洋犬”,他们很可能会继承利玛窦们的那些阴险思路,比如说,在开封地下某处埋下几个特殊制作的“文物”,再用某种方式去“发现”,去“挖掘”,然后振振有辞地高呼:

“开封犹太人”社区的烛台、文书、祈祷书,等等等等,终于大白于天下了!

另外,西方人还有一种作假手段,那就是冒充冒充伊斯兰教徒或者别的国家的人,以他们的名义写出各种“游记”、“见闻”,把伪造的东西混杂在一些真实的资料里面,以假乱真,以此来间接地给西方人的伪作当“历史见证人”。

由于我们之前论证了古亚历山大港是完全不存在的“海市蜃楼”,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尼罗河三角洲的发育程度和古亚历山大港来作为一个试金石,检验西方那些“古籍”的真实程度。

1、比如,“世界七大奇迹”:

据说公元前140年前后,有一个住在赛达的希腊诗人安提帕特(Antipater of Sidon),他环游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列出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把他们称为“世界七大奇迹”:

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

别的不说,只要看见“七大奇迹”中的亚历山大灯塔,我们就知道了这个希腊旅行家的成色。

2、《伊本·白图泰游记》:

伊本·白图泰,1304年-1377年,摩洛哥穆斯林学者,大旅行家。据说,伊本·白图泰在元顺帝至元六年(1346年)到达中国泉州,游览了泉州、广州、鄱阳、杭州等地,之后还声称自己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北上,去了北京,但是后代历史学家有争议,有人认为他根本没来过中国。

据说,伊本·白图泰在广州和杭州见到了大量的犹太人,而且还说,杭州有道门就专门命名为“犹太门”。

另外,伊本·白图泰说他在亚历山大还见到亚历山大灯塔。

意味深长的是,《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他回国后出版,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世纪,才被西欧的学术界重新发现,1853年到1859年,法文版在巴黎出版,引起极大的轰动。

嘿嘿,我就看着,我不说话。

(3)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