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德碑”的作用——让“弘治碑”蛙跳到“康熙碑”
实际上,无论是所谓的“弘治碑”(立于1489年)还是“正德碑”(立于1512年),其碑体的制式、碑文的风格,都极其相似,而且彼此之间的时间仅仅只间隔23年,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判断出这两块碑都是出自同一批造假者之手。
“正德碑”与“弘治碑”相比只有一个地方不同,其碑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厥后原教自汉时入居中国。宋孝隆兴元年癸未,建祠于汴。元至元十六年己卯重建。”
这里,把犹太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提前到了汉朝时候,所以,“开封犹太人”就不仅仅是“开封犹太人”,而是“长安犹太人”或者“洛阳犹太人”了。
从1489年到1512年,时间只过去了23年,这帮“开封犹太人”的后裔,他们把所有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把最容易出现同音不同字的人名音译都写得一字不差,却唯独把最重要的细节——自己伟大宗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搞错了。
这可能吗?
不,“开封犹太人”的发明家们,他们一点也没有搞错,他们把犹太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从宋代改成到汉代,正是他们整套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开封犹太人”的发明家们精心安排下,这个“正德碑”的任务只是起到一个过渡作用,是要让“弘治碑”蛙跳到“康熙碑”上去,而其主要目的,就要把犹太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再进一步提前到更早的历史时代中去。
“开封犹太人”的发明家们,他们收罗了一批中国文人,通过这些文人,发明家们由此熟悉了中国文化,一位可以造假造得天衣无缝。但是,他们却不懂得中国有一个故事叫做“弄巧成拙”,也不懂得中国民间还有一句俗话,叫做“纸包不住火”。
在满地都是秦砖汉瓦元青花的残渣碎片的中国,在遍地书香、山水有韵的中国,在能工巧匠巧夺天工的中国,在庙堂、民间到处是各种扫地僧、明眼人游弋出没的中国,你想来造假作伪、欺瞒天下,你还是先活上五千年、学上五千年再说吧?
五、“康熙碑”终于粉墨登场
第一个要点:“康熙碑”终于跟那个古怪的“周朝146年”联系起来了
果然,在所谓的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立碑的“康熙碑”里,我们终于见到了历史发明家们的终极目标——把犹太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提前到了周朝,然后在阐述教义的时候,正式列出了犹太教的三位重要的先祖:
“康熙碑”碑文中说道:
“夫一赐乐业之立教也,其由来远矣。始于阿耽,为盘古氏十九世孙,继之女娲,继之阿无罗汉。罗汉悟天人合一之旨,修身立命之原,知天道无声无臭,至微至妙,而行生化育,成顺其序。所以不塑乎形象,不惑于鬼神,而惟以敬天为宗,使人尽性合天,因心见道而已。数传而后,圣祖默舍(前二碑作乜摄,即摩西)生焉,神明天亶,颖异超伦,诚心求道,屏嗜欲,忘寝膳,受经于西那山(“弘治碑”作昔那山,即西奈山),不设庐,不假舍,礼曰不坛不坎,扫地而祭,昭其质也。
教起于天竺,周时始传于中州,建祠于大梁。历汉唐宋明以来,数有变更,而教众尊奉靡,如饮食衣服之适于人,而不敢须臾离也。其寺俺都剌始创于宋孝隆兴元年,五思达重建于元至正(应为至元)十六年,李荣、李良、高鉴、高鋐、高锐于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黄水湮没,复捐资重修。”
在“康熙碑”中,对犹太教来中国的叙述与前两个碑基本相同,除了把摩西和西奈山故意从“乜摄”和“昔那山”改成“默舍”和“西那山”外,最大的变化就是把犹太教来中国的时间进一步提早到了周朝,并且明确说明“建祠于大梁”。
大梁是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原址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一带。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说魏惠王五年或六年,即公元前365或364年),魏国自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一般认为,公元前365或者公元前339年,就是大梁的正式建城时间。
“康熙碑”把犹太人到达中国的时间提早到了周朝,建祠于大梁,那么,似乎就可以把时间范围缩小到公元前365-公元前256年之间。
怎么样,这个时间点是不是跟“弘治碑”中那个古怪别扭的“周朝146年”和“周朝613年”遥相呼应起来了?
当然,耶稣会实际上也意识到,仅仅炮制出“康熙碑”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康熙碑”之前的系列证据,于是他们在“康熙碑”之前,又提前造出了《弘治碑》和《正德碑》也好,来作为“康熙碑”的铺垫和过渡,目的都是为《康熙碑》的横空出世埋下草蛇灰线、打好伏笔基础,建立起“完整的证据链条”,让《康熙碑》不至于显得太突然、太过于夸张惊悚,吓坏了严谨认真的中国史学家们。
第二个要点:“康熙碑”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有了前面的分析,对“康熙碑”中的“精彩”故事,我们随便看看就好。
1、宋朝兴隆二年(1163年),“开封犹太人”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座犹太教堂;
2、元至元十六年(也就是宋亡的1279年),活了136岁的列微人五思达在开封土市字街东南建立犹太会堂;
3、弘治二年,即1489年,重修会堂,立“弘治碑”)
4、明天顺五年(1461年),犹太会堂被黄河水淹没,随后重修;
5、名正德七年,即1512年,维修会堂,立“正德碑”);
6、万历二十九年,即1601年,利玛窦定居北京);
7、崇祯十五年(1642年),开封的犹太会堂被李自成和官军竞相引入的黄河水淹没;
8、顺治十年(1653年),赵映乘等“开封犹太人”后裔重建“清真寺”,至康熙二年(1663年),立碑纪念。
如果,我们一定要为“康熙碑”的碑文归纳中心思想,那就是:
“这篇碑文通过对开封犹太教堂的曲折经历的详细描写,热情歌颂了赵映乘等人舍身保护犹太教堂、保护‘道经’的伟大献身精神。”
注意,整篇碑文表面上是在介绍犹太会堂的历史,实际上,都是在介绍那些从黄河洪水淹没后的淤泥里找回来的十三部“道经”,也就是真正的重点《摩西五经》。
第三个要点:信息重大
与前两个碑不同,“康熙碑”里揭示出大量丰富的信息,结合后面介绍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汉译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来看,“康熙碑”给后世者展示了几个极其重要的信息:
1、明末清初,尤其是在1601年以后,在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的筹划策动下,“开封犹太人”正式进入了中国历史的视野。
2、按碑文所述,“开封犹太人”不仅后裔众多,生齿繁盛,并且一直完整继承了犹太教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矢志不渝。
3、“康熙碑”里出现了很多人物,而其中有些人物在清前期官员监修的地方志《河南通志》中可以找到,因此,“开封犹太人”从周朝就进入中国就不再是传说,而是确实是一段“可靠的信史”。
4、碑文强调,五思达在至元十六年重修的那座犹太会堂一直屹立在开封市内,经历了无数次毁灭,然后又得到了无数次重建。这里,“康熙碑”实际上是在暗示,从1163年到1653年,整整五百年来,这座开封犹太会堂就像是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一样屹立不倒,圣堂所在的开封实际上已经成了犹太人们的“应许之地”。
(联想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犹太人曾经准备在中国哈尔滨建国的“河豚鱼计划”,我们相信,假若历史条件具备,开封将会成为犹太人的第二个耶路撒冷。)
5、整篇碑文,抛去那些表面上的信息,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以下这两段:
“殿中藏道经一十三部,方经、散经各数十册。”
“至大清顺治丙戌科进士教人赵映乘,编序次第,纂成全经一部,方经数部,散经数十册。缮修已成,焕然一新,租旷宅而安置之。教众咸相与礼拜,尊崇如昔日。此经之所以不失,而教之所以永传也。”
这一段文字最重要的,实际上都归结到包括《摩西五经》在内的“十三部经”这四个字上。
第四个要点:明朝的历史、笔记、小说中,有“开封犹太人”的痕迹吗?
在诞生了三部伟大名著的明朝,史料丰富,笔记小说极其众多,其中特别有一部《汴京遗迹志》(作者李濂,开封人,生卒于1488到1566间),然而,最起码在1601年前的所有资料中,都没有一处提到过“开封犹太人”,也没有一处提到过与其相关的事物。尽管“康熙碑”里反反复复提到那所“犹太教堂”,从宋朝开始,历经元朝和明朝,存在了有整整五百年,但搜遍宋元明所有的历史与笔记小说,都从来没有发现过它的踪影。
难道宋朝、元朝和明朝的三代文人都瞎眼了吗?
实际上,宋朝、元朝和明朝三代的文人们,他们都没有瞎眼,因为最起码在1601年之前,他们不可能看到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顺便说一句,1601年,这是鉴别“开封犹太人”历史真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这一年,“开封犹太人”伪史的总编剧和总导演利玛窦来到了北京,一住就是十年,从那以后,“开封犹太人”伪史便开始兴风作浪,正式登上中国这个大舞台。
第五个要点:“康熙碑”展现出了“基督教征服中国”的总体路线图
在“康熙碑”中,有三个重点内容始终是前后呼应的。
一、将“一赐乐业教”伪造为中华文明之源
“康熙碑”的碑文中一开始便这样说道:
“夫一赐乐业之立教也,其由来远矣。始于阿耽,为盘古氏十九世孙,继之女娲,继之阿无罗汉。罗汉悟天人合一之旨,修身立命之原,知天道无声无臭,至微至妙,而行生化育,成顺其序。”
这段话里自然可以解读出这些信息:
1、中国人所说的盘古,实际上就是“一赐乐业教”里的阿耽(亚当)即为,中国人说的女娲,从音译上看,实际上就是造方舟的那个诺亚,这样一来,“阿耽”与“女娲”(此“女娲”并非是中国人说的那个女娲)的后世子孙“阿无罗汉”(亚伯拉罕),是不是自然就成了中国人的一个先祖。
2、亚伯拉罕不仅是中国人的先祖,而且率先悟出了“天人合一”的宏旨,由此最先创立了“修身立命”的原发性思想,后来孔子也好,诸子百家也好,统统都是从亚伯拉罕这里继承下去的。
二、将亚伯拉罕的思想伪造成儒家理论的源头和正朔
碑文中又说:
“教起于天竺,周时始传于中州,建祠于大梁。历汉唐宋明以来,数有变更,而教众尊奉靡,如饮食衣服之适于人,而不敢须臾离也。”
这段话正式提出“一赐乐业教”从周朝就传入了中国,而这也就印证了从“周朝164年”开始,亚伯拉罕创立的“天人合一”与“修身立命”的思想,就成了儒家乃至所有诸子百家理论的源头和正朔。
三、“康熙碑”提出包括《摩西五经》在内的《旧约》十三部经即是“道经”和“圣经”,正式向儒家的“道统”地位提出挑战,以达到全面篡改、掠夺中华文明成果的目的
我们前面说了,整篇“康熙碑”的碑文,实际上都是在围绕“道经”二字打转
“殿中藏道经一十三部,方经、散经各数十册。教众日益蕃衍,亦惟敬天法祖,世奉宗旨,罔敢损坠而已。明末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壬午,闯寇作乱,围汴者三。汴人誓守无二,攻愈力,守愈坚。阅六月余,寇计穷,引黄河之水以灌之,汴没于水。汴没而寺因以废,寺废而经亦荡于洪波巨流之中。教众获北渡者仅二百余家,流离河朔,残喘甫定,谋取遗经。教人贡士高选,承父东斗之命,入寺取经,往返数次,计获道经数部,散经二十六帙。聘请掌教李祯、满喇李承先,参互考订焉。至大清顺治丙戌科进士教人赵映乘,编序次第,纂成全经一部,方经数部,散经数十册。缮修已成,焕然一新,租旷宅而安置之。教众咸相与礼拜,尊崇如昔日。此经之所以不失,而教之所以永传也。”
…………
“殿中原藏道经一十三部,胥沦于水。虽获数部,止纂序为一部,众成宗之,今奉入尊经龛之中。其左右之十二部,乃水患后所渐次修理者也。其散帙方经,众各出资修补。而大参赵映乘作圣经纪变,乃第映斗复著明道序十章。经文于是备,宗旨于是明。其灿然共著,如日月之在天,如江河之行地。经有真谛,解者不敢参以支离;经自易简,解者不敢杂以繁难。自是人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夫妇之别,原本于知能之良,人人可以明善复初。其与圣祖制经之义,祖宗尊经之故,虽上下数千百年,如在一日。”
…………
“高选、赵映乘订证圣经于前,李祯等修补于后,有功于经。”
“康熙碑”中,多次提到了从黄河洪水淹没的泥沙底下寻找回来的“十三部经”,并且把这“十三部经”升级到了“道经”的高度,正式摆出了一幅要与儒家争夺“道统”地位的姿态。
孟子在《尽心》中说道,“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在此,孟子正式提出了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到中唐时,面对愈演愈烈的佛老理论全面伪造和歪曲孔子等先贤的事迹、全面践踏儒家及诸子思想、把唐朝社会日益推向灾难的严峻形势,韩愈在孟子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道统理论,他正式扛起了为期近数百年的“儒家复兴运动”的大旗,攘斥佛老,力求恢复早期儒家的基本理论,抨击藩镇割据,要求加强君主集权,用以缓解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挽救日益走向没落解体的大唐。
道统思想,在历经孟子、韩愈和二程之后,到了朱熹时代,正式命名为“道统”。由此,道统思想终于成为了北宋之后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要用“犹太——基督教”理论占领中国,要用神学理论取代中国主流的世俗理论,就必须要用“犹太——基督教”的“”十三部经来压倒中国本土的主流理论,这就是“康熙碑”里展现出来的“基督教征服中国”的总体路线图。
写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毛骨悚然而又十分纳闷。
“康熙碑碑文”这样的一篇文章,把中国的上古神话人物巧妙地置换成了犹太教的亚当、诺亚等人,将中国主流社会价值理论变成了亚伯拉罕的思想,然后虚构了犹太人从周朝起就进入中国的历史,这样一来,秉持“修身齐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儒家思想家,孔子也好、董仲舒也好,都统统变成了亚伯拉罕的传教弟子。
“康熙碑碑文”这样的一篇文章,教义体系十分严密,整个计划的谋篇布局,战略想象极为大胆,各个战术细节十分翔实,伪造出来的各种证据互相印证、前后照应、步步为营,设计得就像一战时期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制定的“施利芬计划”那般缜密周全,试问,这是所谓的清朝初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进士赵映乘写得出来的吗?
毫无疑问,这篇大作必然出自耶稣会的传教士之手。
第六个要点:耶稣会为什么只关心开封的“犹太人”?
实际上,作为全世界到处飘流又善于经商的犹太人,他们在1601年以前来到过中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比如说到达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但是,他们即使来到中国,也只是临时居住的商人,只是来了又去的过客,并没有把整个家族带到中国并定居下来,并且发芽生根,形成一个稳定的社区。
据说1605年,利玛窦见到一个叫艾田的“开封犹太人”,听他说不仅在开封,而且在中国南方很多地方都有犹太人居住,但是,在1601年开始的后来两三百年间,传教士们压根没有提到过中国南方的那些“犹太人”,完全不关心其存在与否。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一,利玛窦们只是对开封的“犹太人”感兴趣。
实际上,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们,他们的内心里对犹太人不仅不感兴趣,而且十分仇视,历史上,欧洲人对犹太人迫害与残杀持续了上千年,就在十六世纪,耶稣会传教士们的老家意大利就建立了欧洲第一个犹太人隔离区“Ghetto”。
那么,为什么一到中国来,耶稣会就对所谓的“犹太人”大发善心,变得如此慷慨热情,难道这是欧洲版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吗?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
传教士们知道,中原一带是中华文明的龙兴之地,如果在开封一带虚构出一个“犹太人族群”来,就有机会把“犹太教”这个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当做木马,植入到中华文明的源头上去,所以,在开封这个地方的“犹太人”才有利用价值。
其二,中国南方的犹太人,一看就是很晚才到中国来的商人,无法让他们来实现耶稣会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也就是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因此自然进入不了传教士们的视野。
其三,十七世纪后期,当“开封犹太人”对“十三部经”的证明价值完成之后,欧洲传教士们对他们再也没有了兴趣,任其自生自灭,这就充分证明了耶稣会虚构出“开封犹太人”这出伪史的最真实的目的。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西方史读多了、入迷了,一定会变傻,变成二傻子。 谁若不信,我就举两个“古罗马史”的例子给大家看。 第一个例子。美国学者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无论古希腊史专家们如何努力地从“学术”高度去拯救,曾经横行一时的“古希腊史”、“苏格拉底”“柏拉图”之类,都无可收拾地变成了童话、神话或者是茶余饭后的笑话。当然,...
- 基督教是佛教的分支吗?咱们看几副图。图一是欧洲现存最早的耶稣雕像,不但是张亚洲人的脸,他还穿了一副袈裟,看图二唐僧,耶稣袈裟跟唐僧同款。(欧洲现存最早的耶稣雕像)...
- 摘要南京博物院藏《坤舆万国全图》插图本的船舶插图全部悬挂中国特色的万字旗和牙边旗,没有欧洲船舶旗帜。明代中国海舶遍布沧溟宗(今误称太平洋),大西洋,小西洋(印度洋...
- 《奇器图说》也是伪史论者们经常“考证”的一本古籍,他们认为这本书是王徵所著。被西方传教士邓玉函(Johann Terrenz)窃取,明朝人发明创造了自行车、自行磨,更有甚者号...
-
Deepseek认为埃及金字塔确实建于古埃及时代,不是近代人建造的
这几天经常看到关于质疑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年代问题,就想起无所不能的Deepseek,试着问问它怎么回答。问Deepseek:有人说埃及金字塔是近代人造的,但是我觉得金字塔里那么丰富的... -
傻子伪造的古希腊海战、海洋文明、地中海文明圈,被精英们当做高端知识
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因此,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海洋文明成就了古希腊的科技文明、工商业文明、民主与开放的政治文明,进而成就了希腊帝国、希腊化,最终成就了西方文明。... - 这些年来搞西史辨伪,我经常十分疑惑: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我们,而且连生活常识、科技常识都不管不顾?为什么有些人在反对我们的时候,连脸都不要,总是要靠...
- 西史辨伪为什么总要揭露满清历史?因为西方伪史的总根源就是满清。现在的人们有一个误解,以为华夏古代是愚昧而生产力落后的,这是满清愚民华夏后的刻板印象。明朝军队的火器...
-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实录》很可能被美国动了手脚。如今看到的明实录是民国时期根据红格本明实录重修的,红格本明实录据说是清朝明史馆的手抄本,最具权威。民国史馆决定以红格...
- 时至今日西方还在编造伪史,2023年7月10日,美国、加拿大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发现了一幅老虎追逐山羊得马赛克画(下图),年代在西元400年,距今1600年。发现的位置是在以色列一...
- 1、努尔哈赤(1559-1626)1616-1626年在位妻妾16位、女儿8个、儿子16个2、皇太极(1592-1643)1626- 1643年在位妻妾15位、女儿14个,儿子11个3、顺治(1638-1661)1643-1661...
-
2022年5月11日晚,“厦门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写作暨强基班学术训练系列讲座”第十一期在厦门大学庄汉水楼403教室与线上平台同步举行,主题...
- 来源:根据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系列节目《燕赵传奇》音频整理主持人:韩伟/主讲嘉宾:褚亚玲冀东有名曲 乐亭大鼓书韩伟:上一回说到评剧里面的老故事,讲到流传在冀东的老调。在...
- 今天扒一扒犹太人及犹太复国主义的本来面目,他们是可萨突厥人,他们有个千年复国梦。本文分五部分:一、犹太编造伪史二、犹太是可萨突厥人三、可萨汗国的起源及崛起四、可萨...
-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5.学...
- 来源:灯塔小居
- “钟薛高要黄”的传闻早出现在去年,其官博和小红书的评论区就涌入“欠薪”“结款”之类评论,陷入讨薪危机。曾被黄牛炒到最高368元,还学爱马仕的路子,要配货才能买到。现在...
-
作者:龙脉文化云从1912年到1949年,中华民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他们是:孙中山(临时)、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代)、徐世昌、曹琨、...
-
岳飞被杀后,一支后代逃到韩国,成了开国元勋,现在回国认祖归宗
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在国家的危难之际岳飞挺身而出,留下了精忠报国的美名,但正是这样一位英雄却被奸臣杀害,使得南宋原本... -
1978年12月25日,越南军队集结了18个陆军师又15个团(旅)、1个航空兵师,共约20余万人的兵力,全面越过越柬边境,对柬埔寨发动全面侵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