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犹太人”,来过中国但没成规模——嫁接在中华信史上的一段龌龊伪史

繁体
上页 | 10/12页 | 下页

三、关于“开封犹太人”衰落消亡的原因猜想

既然,前面说的那些都不是“开封犹太人”走向没落衰亡的原因,那么,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谁也不知道。

因为利玛窦在1601年进入北京以后,“开封犹太人”便横空出世,在利玛窦和他之后的金尼阁等许多耶稣会教士操作下,发生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明朝末期与清朝前期的许多事情,后人永远都无法去了解真相。

这个世界上,估计还有一个地方记载着这些真相,那就是梵蒂冈。

由此,我们只能根据历史留下来的只言片语,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假设和猜想“开封犹太人”在百把年的时间里“陡然出现——迅速消亡”的真实原因。

猜想的前提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拉丁文原版,名字就叫《基督教远征中国史》。

用基督教来征服中国,这是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所有行为的终极目的,金尼阁的那本书名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这一点。

这一点,是我们理解利玛窦以及所有耶稣会传教士的言行的最重要的基础,这是他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猜想的第一阶段:利玛窦的谋篇布局

1、还在南京的时候,利玛窦很可能就策划好了一个在中国推广基督教教义的中长期行动计划。

在到达北京前后,利玛窦就通过他前期发展的一些教徒或者好友,如瞿太素、王忠铭、徐光启等人,在中原或者北方地区物色了一些对基督教有所了解的景教徒,或者是来自于西域的非阿拉伯人的“回回”。一方面,利玛窦用一些新奇先进的器物与知识打动他们,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一方面用犹太教的教义来对这些人进行洗脑式教育,让他们误以为利玛窦自己本人就属于犹太教或者犹太教的旁枝,另外,同时再伴以金钱或者其他好处,于是,便诱惑拉拢了这些人加入了利玛窦自己一手捏造出来的“开封犹太人”社区。

在这些中国人看来,“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关系,就类似于是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之间的那种关系,教义上虽有差别,但都是同一个耶和华下面的连理同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变成不同戴天的宗教宿敌。天性包容善良的中国人,永远都不可能理解一神教体系内不同教派之间的那种血海深仇。

利玛窦及其后继者不断地向这些“犹太弟子”灌输犹太教的教义、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等,硬生生地培养出了第一批“开封犹太人”——比如像艾田之类的。

2、利玛窦及其后继者培养出的第一批“犹太教信徒”中的骨干分子,从一开始起就认为自己加入的就是“犹太教”,这些人得到了不少物质上的好处,还亲眼看到了传教士们与官府的良好关系(比如汤若望在朝廷当官,金尼阁1623年就在开封开堂传教),有钱有势,以为自己傍上了一颗大树,大树下面好乘凉,于是便狂热地沉浸其中,像搞传销一样积极地动员身边的各种人群加入,因此,加入“开封犹太人”社团的人越来越多,估计甚至很多人都是以家族形式参加进来的。

3、明末的天下大乱和明清之间的王朝交替,推迟了利玛窦等人的行动计划,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处和机会,那就是战争消灭了许多的人、家庭和事物,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任意地造假作伪,放心大胆,肆无忌惮,而且死无对证。于是,像“弘治碑”、“正德碑”、“十三经”等那样的东西,就是在请朝初年假造出来的。

猜想的第二阶段:犹太教堂正式建成,卷轴形式的《摩西五经》正式亮相

1、经过了六十来年的精心准备,康熙二年(1663年),在耶稣会的筹划运作、教导操作和大量资助下,以赵、王等七个家族为首“捐建”的开封犹太教堂终于“重建”起来了,这是开封的第一座真正的犹太教堂,各级官员送匾捧场,场面轰轰烈烈的搞得很隆重,影响面非常大,许多官史和地方志都记载了这些人和事。

当然,“康熙碑”的碑文就顺理成章地惊艳亮相,正式向儒家的道统地位提出了挑战。但是,当时中国绝大多数文人可能是习惯了自南北朝以来佛教诋毁儒家的各种歪理邪说,并没有意识到一场数千年未有的文化战争早已来临。

从某种程度来说,“康熙碑”是西方殖民者向中国文化打响的第一场战役中的响亮枪声。当然,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的“南京教案”比这个要更早一些,而且更赤裸,那一年,礼部侍郎署南京礼部尚书沈榷为保护中华文明点燃了抗击基督教入侵的第一道烽火。

2、意大利耶稣会耗费了几十年的光阴和无数心血,终于在中华文明的龙兴之地开封建起了第一座犹太教堂,培训出了一大批“开封犹太人”,而更重要的是,伪造出了一批包含《摩西五经》在内的“十三部经”,搭好了一个巨大的推销舞台,于是,便在1663年之后的一百年间,不断地向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广为宣传,吸引来各式各样的参观者来做考察和见证,利用全世界对中国历史的信任与崇拜,证明了“开封犹太人”的教堂、教徒、教经的真实可靠,绝无虚假。

3、“开封犹太人”的信史建立起来了,由此,以《摩西五经》为核心的十三经自然就成了真实可靠的珍贵文物,于是,意大利耶稣会的这些劳苦功高的传教士们,终于抱着他们的累累硕果,回到欧洲,回到梵蒂冈去,为意大利僧团在与欧洲其他教派的激烈斗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猜想的第三阶段:中国开封的黄河泥沙之下挖出来的《摩西五经》去了哪里?

这里,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开封版《摩西五经》”出土的路线图:

第一,耶稣会首先凭空捏造出一个“开封犹太人”族群;

第二,耶稣会花六十年的心血建立起第一座开封犹太教堂;

第三,这座犹太教堂里供奉着十三部卷轴形式的羊皮经书,其中就包括《摩西五经》,这些经书是“开封犹太人”冒着生命危险,从黄河洪水中的泥沙底下挖回来的。

简单来说,耶稣会搞出一个“开封犹太人”,就是为了建一座“犹太会堂”,建一座“犹太会堂”,就是为了见证那一批“十三部经”,尤其是羊皮卷轴的《摩西五经》。

那么,我们的怀疑就更深了一层。

以利玛窦、金尼阁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的耶稣会传教士,他们花上百年的时间,花那么大的心血,搞出一批羊皮卷的“十三部经”来干什么?

难道他们在欧洲没有这些经书吗?

A、如果有的话,欧洲传教士何必如此煞费苦心,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将中华文明改姓换种,他们直接把欧洲的《摩西五经》拿到中国去传教、推广不就行了,何必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当然,你可以说,传教士们故意把《摩西五经》等从黄河洪水下挖出来,搞得神神秘秘的,就是为了让中国从朝廷到民间,都认为这是第二次“河洛出书”,然后顶礼膜拜,到达宣传基督教的目的。但是,从黄河泥沙底下挖出来的那些东东,用的是中国人从来不用的羊皮,写的都是中国人都不认识的希伯来文字,这就意味着这是“开封犹太人”的祖先从他们的耶路撒冷老家带过来的,跟中国人没有毛关系,在中国人的精神层面上掀不起多大波澜。

由此可见,利玛窦和金尼阁们伪造出《摩西五经》等卷轴经文来,并不是给中国人准备的。

B、那么,这些经书给谁准备的呢?

是给这些传教士们的的欧洲同行准备的,这也就是说,利玛窦和金尼阁们在中国开封伪造出包括《摩西五经》在内的“十三部经”,就是要借用中国信史的声誉来背书,保证其绝对“真实可靠”,然后如获至宝都抱着回到欧洲,展示给他们的欧洲各个教派的同行看,以期在各种各国主教的争论、争夺中占据上风。

这就说明了,欧洲原来根本没有这些经书。而等到传教士们从中国抱回去以后,他们就有了,于是,这世界开始“就有了光”。

C、金尼阁们把这批经书从中国抱回去干什么?

金尼阁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他(艾田)还说在这座教堂里极为珍重地保藏着五、六百年以前传下来的卷轴形式的摩西五书,即《旧约》头五卷( Pentateuch)。”

这是不是说,这批来自于中国、来自于开封、来自于“开封犹太人”的那座犹太会堂、来自于从黄河泥沙下挖出来的那批“字画模糊,水渍斑斓”的“羊皮经卷”,最后,就变成了《圣经·旧约》正式版本的开头部分?

同时,这也就是说,意大利耶稣会的那批具有伟大想象力和坚毅不凡行动力的传教士,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经过几十年到上百年的艰苦努力,借助于中华文明的伟大力量和证明作用,瞒天过海,借鸡下蛋,最后,终于成功地伪造出来了《摩西五经》甚至是“十三部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整部《圣经·旧约》的框架和基础。

而这部《圣经》,就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那部圣神堂皇的《BIBLE》。

D、这真是一个惊天大发现!

由此,我们明白了许多问题:

1、整个中世纪,欧洲教廷不允许教徒直接读《圣经》,现在我们知道了,因为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完整成型的《圣经》版本。

2、“康熙碑”碑文里明确说到了阿耽就是“盘古”,阿耽后面还有“女娲”,这是不是说明,《创世纪》里面的亚当就是从中国的“盘古”仿学过去的,造方舟的那个诺亚也是从中国的“女娲”仿学过去的?了《创世纪》里的开天辟地就来自于中国的早期神话?

七万字长文,“开封犹太人”——嫁接在中华信史上的一段龌龊伪史

《摩西五经》

猜想的第四阶段:“开封犹太人”不可避免的“被同化”

1、意大利耶稣会在中国的巨大成功让欧洲别的国家的耶稣会看得眼睛滴血,于是,他们纷至沓来,竞相高价向“开封犹太人”购买那些“原始而宝贵”的宗教经文,看到这一幕,他们的意大利同行却在一旁忍不住偷偷发笑。

2、1663年以后的一百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们的任务业已基本完成,原来,他们来中国是为了从事文化科技盗窃和伪造“十三部经”,而之后,他们的任务已经变成了为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而刺探收集各种政治、经济、军事情报,不再需要继续给那出叫做“犹太印象”的大戏当导演和赞助商,那帮“开封犹太人”对他们来说已经完全没有了利用价值,所以,意大利耶稣会老的一批传教士在任务圆满完成之后回到欧洲,而新来的传教士则另有任务,因此便慢慢退出了“开封犹太人”的各种事宜,不再过问,也不再给钱。

传教士们过河拆桥,“开封犹太人”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这些“开封犹太人”不知道,在欧洲,基督徒本来就把犹太人当成不同戴天的仇人,世世代代发誓要“让他们的血流到他们身上”,几百年间,基督徒把犹太人钉上十字架、绑上火刑柱、隔离拘禁、剥夺驱赶,那都是家常便饭,只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任务才让这些传教士把这些所谓的“犹太人”暂时当成了亲戚,假惺惺地关心爱护、教育诱导和保护资助他们。可那些被冒牌的“开封犹太人”,哪里知道这其中有那么多的机关陷阱,只是感到他们被冷落、被抛弃,真正成了“迷途的羔羊”。

尽管,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许多教会不知所以,不停地有人来开封犹太教堂考察、见证,并且再顺便“搞”两本经卷回去,同时也有一些别的真正的犹太组织也曾伸出过帮助之手,但是,这帮原本就是冲着财物和权势而入教的乌合之众,他们终于发现,当一个严守教规的“犹太人”,比不当“犹太人”要吃亏得多,因此他们很快便对“开封犹太人”这个身份失去了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世袭当掌教(即拉比)的人要受到许多限制,要为宗教团队做出很大的牺牲,所以这个苦差事到1800左右就再没有人愿意干了。而当普通的犹太教徒也没有多大的好处,别的不说,就凭“安息日不准工作”这一点,在以勤劳努力作为道德标准的中国社会中,就根本不可能坚持下去。另外,成年男子每天要聚在一起祷告三次,不能吃猪肉,要想吃牛羊肉还不能去集市上买,只能自己去宰杀,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收入要交十分之一给掌教,这一切教条都变成了自我约束、自我禁锢的紧箍咒,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十分不方便甚至很艰难。

这些原本就习惯于世俗生活的普通人,因为想要得到某种物质利益而一下子被清规教律约束了起来,必定是十二分的不习惯,在面对海内外不停地来参观、访问、捐助的一拨拨洋人的时候,在传教士的教导、引领、哄骗、胁迫之下,他们还能勉强管住自己,配合传教士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唱了一出又一出的连台好戏。但是,当传教士们任务完成,闪身而去之后,“开封犹太人”这个草台班子,没有了班主,没有了观众,也就再没有了收入,所以,当赵映乘这批积极分子故去之后,其后继者便一个个重又回到了自己的世俗生活之中,上辈人留下来的那些玩意儿,能卖几文是几文,要是偶尔遇到有海外来的参观者,顺便要点赞助也就当是“捡洋落儿”。

也许“捡洋落儿”这个词,就是从这儿产生的吧。

3、1840年以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各地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教民之间的冲突也日渐尖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封犹太人”更是成了一个虚幻的招牌,卖掉一切之后大家作鸟兽散,就成了这个群体的必然结局。

综上所述,“开封犹太人”就这样“被同化”了。

而事实上,他们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四、在新时代的文化战争中,“开封犹太人”伪史重又借尸还魂

满清末年到民国期间,一批热爱中华文明却又自卑感深重的中国文人学者,为了证明中国文化的伟大力量,沉溺在了“开封犹太人”这段伪史中,搜肠刮肚,翻箱倒箧,到历史的各个角落里去搜寻“开封犹太人”存在的各种证据,因为他们的民族与文化的自信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逻辑链条上:

1、犹太人是一个很伟大、很成功的民族;

2、犹太民族在全世界别的地方都从来没有被同化过;

3、中华文明彻底“同化”了一支犹太人;

4、所以,中华文明比犹太文明更伟大。

基于这样的逻辑,像陈垣、潘公旦等人就是这样的学者,他们为了证明“开封犹太人”这段伪史是实实在在的信史,完全违背了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和起码逻辑,在1663年前“开封犹太人”有效证据为零的情况下,罗列出1663年以后的大量资料,由此证明1663年前的“开封犹太人”确有其事,他们以为这样做是在爱国,是在保护中华文明,殊不知这却是无意中在帮中外敌人当了“文化帮凶”。

二十世纪末,随着中国社会的重新开放,“犹太人”这个含金量极大的三个字,重又开始刺激着许多人的神经,勾起了本已尘封的往事,于是,“开封犹太人”又渐渐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在许多不知来源的资金支持下,“开封犹太人”成了许多中国大学、科研院所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然而,这一次“开封犹太人”伪史的再度炒热,重点便不只在于有一波人想在开封重建“犹太社区”,并以此跟国外的犹太阔佬拉上亲戚关系,而是这段伪史被赋予了越来越浓厚的文化战争的意味。二三十年间,中外的别有用心者勾结起来,以“开封犹太人”作为武器,不断地抹黑、贬低、践踏中华文明,其中,把犹太文明变成中华文明源头的喧嚷声浪更是日益变得甚嚣尘上。

今天打开网络,随便就可以看到许多不值得一驳却煞有介事的胡说八道:

1、犹太人助中国造“交子”

http://www.people.cn/GB/paper39/2009/321946.html

2、北京话与古希伯来语,来自远古的对话?

https://www.meipian.cn/6i5t87t

3、学者苏三:三星堆源自犹太文明,中国人祖先是古犹太人_约瑟

http://www.sohu/a/330556947_120009217

4、犹太文明能否给中国教育带来新曙光_网易读书

http://book.163/11/0914/15/7DU0LOQU00923P3U.html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过去,作者本人也被犹太人的悲惨而不屈的遭遇感动得一塌糊涂,也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力量感到自豪不已,然而十来天前,本人重新再来审视“开封犹太人”问题,终于才发现,这原来又是一个天大的骗局。

我们认识到了,我们清醒过来,我们就要大声疾呼:

保护好我们的文明,千万不要让别人把它夺走了!

(3)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